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2.8 解决问题(二)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2.8 解决问题(二)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2.8解决问题(二)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8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6的表内乘法”单元的实践应用课,依托“买笔袋”购物情境,引导学生从众多信息中筛选有用条件,运用乘法解决问题。教材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流程,强化“根据问题选条件”的能力,体现乘法是相同数加法简便运算的本质,为后续解决复杂购物问题和多步运算奠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有简单购物生活经验,但面对多个信息时,筛选有用条件的能力较弱。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理解“根据问题选条件”需引导,且对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区别需进一步深化。教学需结合生活情境,通过操作、对比,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升应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结合购物情境,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关联。 知识与技能:能选合适条件,用乘法等解决购物实际问题,掌握相关运算技能。 思维与表达:通过画、说等活动,发展分析、推理思维,清晰表达解题思路。 交流与反思:在交流中分享解题方法,反思过程,体会解决问题乐趣。
思政元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乘法的简便性,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有序思考、合理选择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问题筛选有用条件,用乘法解决“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根据问题选条件”的逻辑,深化乘法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同学们,咱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说说你的购物经验,今天我们一起去购物吧!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购物经历。 借购物经验,自然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二:探究与发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选择合适的条件和方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6 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1)阅读理解 师: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要求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求买笔袋需要多少钱,要选择笔袋每个6元这个条件。 (2)分析解答 笔袋每个6元,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 师:你能画图表示吗? (3)回顾与反思 师:想一想: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请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获取题目中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知道的数学信息。 生1:自动铅笔3元 生2:橡皮2元,笔袋6元 生3:日记本5元 生4: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 学生思考:买3个笔袋,一共多少钱?要求这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 生1:我用加法计算。 6+6+6=18(元) 生2:求3个6元是多少元,用乘法计算。 6×3=18(元) 学生想一想: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两种方法都是求3个6元的和是多少,结果也相同。 学生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预设1:日记本每本5元,买5本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5×5=25(元) 口答:买5本笔记本,一共25元。 预设2:自动铅笔每支3元,买4支自动铅笔,一共多少钱? 3×4=12(元) 口答:买4支自动铅笔,一共12元。 通过购物实例,引导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课堂练习 1. 小丽要买5元一盒的水彩笔,买4盒一共要多少钱? (2)请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2. 师:你有什么发现? (二)学以致用 3.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6块,竖着看每列是4块。阳台上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4.“木”字的笔画是4画,“森”字要写几画?“森林”两字呢? 5. (1)小华带的钱刚好购买6盒水彩笔,小华带了多少钱? (2)小军要买5根跳绳,20元够吗? (3)小军要买5根跳绳,20元够吗? 6.用小棒摆三角形(如右图)。照这样摆下去,第4个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第6个呢? (三)拓展延伸 7.一头亚洲象的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它一共有多少个脚趾? 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学生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不同,结果可不一定相同!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很重要。 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生1:解决问题时,能根据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条件。 生2:一件商品的价钱×购买这种商品的数量=总钱数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作业设计: 1.实践作业:周末和家长去超市,选3种文具或食品,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如“买4盒牛奶,每盒5元,多少钱?”),记录问题、条件和解答,周一分享。 2.计算作业:完成课本对应练习册上的购物乘法题,共5道,要求标注所选条件和解题思路(是“几个几”)。
八、板书设计: 用乘法解决购物实际问题 问题有用条件数量关系运算方法买3个笔袋多少钱笔袋6元一个,买3个3个6相加乘法(简便)(拓展:买5支钢笔多少钱)钢笔3元一支,买5支5个3相加乘法
解题步骤:看问题→选条件→分析“几个几”→用乘法(或加法)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借助购物情境导入,贴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探究环节,学生通过画图、加乘对比,理解乘法意义,多数能选条件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学生分析复杂问题时,画图表意不清,思路表达不流畅。练习中,拓展题“亚洲象脚趾”,部分学生因未理清前、后肢数量关系出错。 改进措施:加强画图指导,设计更多分层练习,关注学困生,强化思维与表达训练,让学生更扎实掌握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度感受数学与生活关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