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第二单元 第四课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八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欢迎来到我们的信息科技课程!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灯光警报呼叫器,这个装置能够帮助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帮助。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将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应用,并了解信息科技如何服务于社会需求。教学目标理解工作原理理解灯光警报呼叫器的工作原理,能用算法逻辑描述并实现其功能,培养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硬件与程序设计能基于主控板与传感器进行硬件连接、程序设计与调试,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社会应用思考能结合生活情境思考呼叫器在社会中的应用,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聚焦:灯光警报呼叫器的功能我们已经完成了灯光警报器的"灯光部分"和"警报部分",那么呼叫功能如何实现呢?如果老人摔倒在卧室,如何能让客厅的家人第一时间获知?呼叫器和警报器之间如何“通信”?本课我们通过一个主控板上的按键来控制另一个主控板上的液晶显示屏显示信息、发出警报声响,且与其连接的LED灯不停闪烁,再通过按键控制停止警报,最终完成灯光警报呼叫器。传统呼叫器的局限性生活中有很多紧急呼叫设备,用来帮助老年人呼叫或寻求帮助。传统的贴墙式一键呼叫器通过按钮安装在老年人附近墙面,通过线路接通呼叫器的另一端(警报器)。局限性老年人必须在按钮附近才能使用,活动范围受限,无法满足现代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智能呼叫器的发展随着物联系统的发展,智能一键呼叫器不断被开发。主要形态腕式呼叫器颈挂式呼叫器传输方式蓝牙2G/4G网络其他无线传输功能特点腕式:配备心率传感器,可监测心率变化颈挂式:以报警功能为主,有的可实现防跌倒自动触发报警我们的课堂任务基于对老年人一键呼叫器的认识,本课将通过物联网实验平台实现一个简易的灯光警报呼叫器。呼叫器控制按钮在卧室老年人手中警报器安装在客厅需要两个主控板实现呼叫和报警功能这种设计能够让老年人在卧室内随时呼叫帮助,而家人在客厅能够及时收到警报。议一议: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场合看到过灯光警报呼叫器 灯光警报呼叫器除了可以用于照顾卧床的老年人,还可以应用在哪些场合 医院病房中的呼叫按钮,方便病人随时呼叫医护人员工厂生产线上的紧急停机按钮,保障工人安全学校教室内的紧急求助按钮,应对突发情况电梯电梯内的紧急呼叫按钮,遇困及时求救自主探究:补充流程图我们的灯光警报呼叫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呼叫器,另一部分是警报器。呼叫器的作用是通过按钮控制是否呼叫,如果按下按钮,警报器接收到信息,便会使LED灯闪烁、蜂鸣器响铃以及液晶显示屏显示警报信息。下面我们用自然语言描述灯光警报控制器的算法逻辑,并将灯光警报控制器的算法流程图补充完整。根据自然语言描述补全流程图:是否呼叫→ 按钮按下 → 发布高电平警报器接收 → 判断是否=1若=1 → LED闪烁、蜂鸣器响、LCD显示报警否则 → LCD显示"安全"循环执行目标:通过补全流程图,理解条件判断、循环执行、信息传输的逻辑,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合作探究:硬件搭建与程序设计1.准备硬件主控板×2、LED灯x12.连接硬件呼叫器:主控板直接与电脑相连;警报器:主控板连接LED;3.编写程序-呼叫器首先,编写老年人手中的呼叫器程序。(1)选择“Python主程序开始”模块,开启呼叫器 3MOTT保转连接永3MQTTOK搜警检测程序。(2)使用通信模块,构建呼叫器和警报器之间的通信关系。(3)使用“如果……那么执行……”模块,将按钮A按下的判断放入模块中进行判断。(4)在按下按钮A后,我们直接让MQTT发布“有警报”消息到SIOT平台,省去教材中的繁琐引脚模拟数值步骤。(5)拖入等待3秒模块,保证通信不会一直执行,而是每秒执行一次。(6)将整个“如果……那么执行……”模块放入循环模块中,保证通信循环进行。3.编写程序-警报器(1)选择“Python主程序开始”模块,开启警报器程序。(2)初始化定义蜂鸣器和液晶显示屏的状态。(3)初始化警报器通信模块。(4)添加一个“循环执行”的空模块,这个模块虽然是空模块,但其并行线路是同步在主程序右侧的。这样做的原因是循环执行的具体内容过多,避免程序太冗长,故设置一个空模块与并行模块一起实现我们想要的功能。(5)编写“循环执行”模块内的并行模块,也就是我们的警报器接收到报警检测信息并且发起警报的内容。首先是警报器接到呼叫器的报警检测主题,设置一个全局变量“是否有报警”(0为默认无警报),如果接收到的消息是“有警报”,则给全局变量赋值为1,开启警报。(6)采用“如果……那么执行·…”模块来判断“是否有报警”变量是否为1,若为1,执行警报信息(警报信息是组合本单元前三课的内容)。4.运行调试。程序编写完成后,将呼叫器的程序在代表呼叫器的主控板上运行,将警报器的程序在代表警报器的主控板上运行。若警报器初始显示的是“安全”文字和微笑的表情,然后在呼叫器上按下按钮A,警报器显示“报警”文字,表情也从微笑变成紧张,同时蜂鸣器响起,LED灯闪烁,则说明我们的灯光警报呼叫器预设的功能已完全实现。能量加油站:高电平与低电平数字电路中的电平高电平一般是5V,用1代替低电平一般是0V,用0代替"1"指高电平,"0"指低电平。电流从高电平流向低电平,用电器才能收到信号并开始工作。重要概念:在主控板中,如果给一个引脚通高电平,对应的功能就会发生作用。这是我们控制电子设备的基础原理。课堂检测1为什么呼叫器需要两个主控板?思考:分别负责哪些功能?为什么不能用一个主控板实现?2高电平和低电平的区别?思考:它们各自代表什么?在电路中如何发挥作用?3如何实现"自动停止报警"?思考:需要修改流程图的哪些部分?可以添加什么传感器?请在小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分享你们的想法。这些问题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灯光警报呼叫器的工作原理。拓展应用:升级我们的呼叫器应用场景拓展医院病房:患者呼叫护士工厂安全:紧急停机按钮校园应急:教室求助系统功能升级方向加速度传感器 → 自动跌倒报警心率传感器 → 健康监测手机APP/微信推送 → 家人实时接收报警思考:你能设计出一个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呼叫器吗?它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课堂小结知识回顾呼叫器与警报器的分工MQTT通信机制高电平与低电平的作用流程图中的条件判断与循环执行能力提升硬件连接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创新应用能力价值引导信息科技的学习要与社会需求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灯光警报呼叫器的设计与实现,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信息科技如何服务于人类生活,特别是如何帮助老年人和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练习题一、选择题(共5题)(一)容易题(2道)1. 灯光警报呼叫器由哪两部分组成?( )A. 呼叫器和开关B. 呼叫器和警报器C. 按钮和LED灯D. 主控板和蜂鸣器 答案:B解析:呼叫器负责发出信号,警报器负责接收信号并执行报警。2. 在数字电路中,高电平通常用什么表示?( )A. 0V → 1B. 5V → 1C. 0V → 5D. 5V → 0 答案:B解析:高电平=5V,用1表示;低电平=0V,用0表示。(二)中等难度题(2道)3. 呼叫器的程序中,为了保证持续检测按钮状态,需要使用哪种结构?( )A. 顺序执行B. 分支判断C. 循环执行D. 并行执行 答案:C解析:循环保证呼叫器不断检测按钮是否被按下。4. 在MQTT通信模型中,呼叫器发布的信息会被警报器接收,这是因为警报器( )A. 直接读取引脚电平B. 订阅了相同的话题C. 接入了互联网D. 持续给出高电平 答案:B解析:MQTT通信采用“发布/订阅”机制,呼叫器发布,警报器订阅。(三)较难题(1道)5. 在流程图中,如果想要实现“按下按钮一次启动报警,再按一次关闭报警”,需要增加的逻辑是( )A. 多次循环执行B. 双重条件判断C. 变量状态切换(开/关)D. 延时执行 答案:C解析:要实现开关功能,需设计一个变量,每次按键切换状态。二、判断题(共5题)1. 呼叫器和警报器必须使用同一个主控板才能实现呼叫与报警功能。 ( )解析:需要两个主控板,一个发送,一个接收。2. 高电平通常表示1,低电平表示0,这是数字电路的基本规律。 ( )解析:电路中5V对应高电平1,0V对应低电平0。3. 在灯光警报呼叫器的设计中,按钮按下后信号会直接控制LED灯闪烁。 ( )解析:按钮信号先发布给呼叫器,再由警报器接收并控制LED灯。4. “循环执行”结构在呼叫器和警报器的程序中都需要使用。 ( )解析:呼叫器持续检测按钮,警报器持续检测信号,都需循环。5. 灯光警报呼叫器只能应用在老年人护理中,不能用于其他场景。 ( )解析:还能应用于医院病房、工厂安全、校园应急等。教学教案设计总第 08 课时课 题 名 称 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学习目标 (包含学科核心素养) 理解灯光警报呼叫器的工作原理,能用算法逻辑描述并实现其功能,培养信息意识与计算思维。 能基于主控板与传感器进行硬件连接、程序设计与调试,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能结合生活情境思考呼叫器在社会中的应用,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问 题 类 型 学生问题 为什么灯光警报呼叫器需要两个主控板才能实现呼叫与报警功能? 在生活中,一键呼叫器还能应用在哪些场景? 如果没有网络,呼叫器和警报器还能实现通信吗学科问题 如何利用算法和逻辑判断来实现呼叫与报警功能? 在物联网系统中,设备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传输和响应的? 高电平与低电平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问题 1.你们能否用自然语言描述灯光警报呼叫器的工作过程? 2.如果把呼叫器应用到老年人跌倒自动报警的场景,还需要增加哪些功能?问题系统 (星号标出核心问题) 1.如何利用算法和逻辑判断来实现呼叫与报警功能? 2.在物联网系统中,设备之间是如何进行信息传输和响应的? 3.高电平与低电平在控制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问题探究流程 导(问题引导)、学(自主探究)、探(合作探究)、测(课堂检测)、拓(知识拓展)导(问题引导): “聚焦”情境:我们已经完成了灯光警报器的“灯光部分”和“警报部分”,那么“呼叫功能”如何实现? 播放一段老人需要呼叫帮助的短视频,引发共鸣。 教师问题 如果老人摔倒在卧室,如何能让客厅的家人第一时间获知? 呼叫器和警报器之间如何“通信”? 学生回答 需要一个按钮触发呼叫器 → 把信号传给警报器 → 警报器执行报警动作。 知识点 灯光警报呼叫器 = 呼叫器(输入/发布信息) + 警报器(接收/响应信息)。 学(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一:探索生活实例 学生阅读教材“探索”部分:传统贴墙式呼叫器 vs 智能腕式/颈挂式呼叫器。 问题引导: 为什么传统呼叫器使用受限?(必须在按钮附近,功能单一) 智能呼叫器有哪些优势?(无线传输、健康监测、防跌倒等) 学习任务二:补充教材流程图(自然语言 → 流程图) 出示教材“设计”中的未完成流程图。 学生独立补充: 按钮按下 → 发布高电平(1) 警报器接收 → 判断是否为1 如果=1 → LED闪烁、蜂鸣器响、LCD显示报警 如果≠1 → LCD显示“安全” 循环执行 教师总结 流程图体现了 条件判断 + 循环执行 + 信息传输 的算法思维。 探(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主题: 任务一:液晶显示屏警报信息显示实践 学习目标:将流程图转化为真实作品,实现呼叫器与警报器。 分组任务 每组分为 硬件组 与 程序组,合作完成实验。 实践步骤: 准备硬件 主控板×2(呼叫器、警报器) LED灯×1 蜂鸣器×1 LCD液晶屏×1连接线若干 连接硬件 呼叫器:主控板直接连接电脑,用于下载程序。 警报器:主控板连接 LED(PO口)、蜂鸣器、LCD,并连接电脑供电。 编写程序 呼叫器程序 初始化 → MQTT连接 按钮A按下 → P21高电平=1 → 发布话题 循环执行,每秒检测一次 警报器程序 初始化蜂鸣器、LCD状态 初始化通信模块 循环检测MQTT话题 → 判断是否=1 如果=1 → LED闪烁、蜂鸣器响、LCD显示“报警+表情” 否则 → 显示“安全+笑脸” 运行调试 将呼叫器程序下载至呼叫器主控板,警报器程序下载至警报器主控板。 按下呼叫器按钮 → 警报器LED闪烁、蜂鸣器响、LCD显示报警。 再次按下 → 警报器恢复安全状态。 创新设计 小组竞赛:哪个小组能最快实现功能? 创意加分:让文字颜色也发生变化? 知识点 硬件电路依赖 高电平/低电平 控制; 通信原理基于 MQTT主题发布与订阅。 四(课堂检测): 1.即时问答 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区别? 高电平=1=5V,能触发电路工作;低电平=0=0V,不触发。 为什么要用两个主控板? 呼叫器负责发送,警报器负责接收与执行。 为什么要用循环执行? 确保呼叫器与警报器持续保持通信,而非一次性执行。 五、拓(知识拓展): 主题:除了照顾老人,灯光警报呼叫器还能应用在哪些场景? 学生思考 医院病房、残障人士求助、工厂安全报警、校园紧急呼叫。 进一步思考如何改造? 加速度传感器 → 自动跌倒报警 心率传感器 → 健康监测 手机APP推送 → 家人远程收到报警板 书 设 计 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1.组成部分 呼叫器(按钮 → 发送信号) 警报器(接收信号 → 报警动作) 2.核心原理 高电平=1=触发 低电平=0=不触发 MQTT通信:发布/订阅 3.算法逻辑(流程图) 如果按钮按下 → 发布1 警报器接收1 → LED闪烁 + 蜂鸣器响 + LCD显示报警 否则 → 显示安全教 学 反 思 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材“聚焦、探索、设计、议一议、能量加油站”,实现了教案与教材的高度融合; 通过“流程图补充”引导学生用计算思维建模,再过渡到硬件实践,形成了“抽象 → 逻辑 → 实现”的完整链条; 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分工与竞赛机制,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拓展环节联系智慧养老、健康监测等真实应用,强化了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硬件实践环节对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能导致调试时间过长; 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流程图逻辑与程序编写的衔接上仍需教师进一步指导。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设置“分层任务”,让基础学生完成基础功能,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功能拓展(如LCD动态表情);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课01-呼叫警报器-效果展示.mp4 第二单元第四课: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练习题.docx 第二单元第四课: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课件.pptx 问题化教学教案-08-实现灯光警报呼叫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