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5.4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5.4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5.4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4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经历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借助矩阵图直观呈现乘除法关系,既巩固乘法意义,又深化 “用一句口诀解决乘除问题” 的认知,为后续学习 9 的乘法口诀求商及表内乘除法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经历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不同之处是数目大了些。借助已有的经验基础,让学生再次深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建立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同时从计算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理解,而且要求熟练掌握。低年级学生接受知识快,但遗忘得也快。本单元是对表内除法学习的收尾工作,在掌握本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也需要对表内乘除法进行汇总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会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核心素养目标: 情景与问题: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 7、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理解求商算理,能借助矩阵图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3 道算式。 思维与表达:运用迁移方法探究求商过程,有条理地表达思维过程,深化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 交流与反思:在小组合作与全班交流中分享思路,反思求商方法的合理性,优化解题策略。
思政元素:培养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感悟乘除法关联,发展结构化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一句乘法口诀计算3个算式的道理。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师:我们已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计算并说说用的是哪一句口诀。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交流。 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教学环节二:探究与发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观察教科书P81主题图,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接着让学生汇报,提出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尚弱,教师可视其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若学生没有提出问题(2),可忽略。 2.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 师: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能列式解答吗? 教师板书:7×8=56 口诀:七八五十六 (2)交换上题中的信息进行探究。 师:一共有56个小正方形,要排8行,平均每行排几个小方块? 师:为什么用56÷8? 引导学生复习除法的意义。 师:说一说怎样求商。 学生汇报,交流想法。 教师板书:56÷8=7 口诀:(七)八五十六 师:56÷7=?用哪一句口诀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师:你能用这个算式解读这个图吗? 有学生会分不清行和列,可加动作比画区分或者让学生上台展示,要求表达清晰。 (3)引导比较,提炼方法。 师: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都是用“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解决的。 3.自主解决分星星情境问题。 课件出示第二个问题。 我们做了49多纸扇花,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多少颗 学生列式计算:49÷7=7(颗)。 师小结:用“七七四十九”这句乘法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因为写出的除数和商相同。 指名学生举例: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会逐句读出图中学生说的话,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带着数据去了解信息。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先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接着汇报。 预设:学生根据以上的2条信息可能会分别提出如下问题:(1)一共做了多少个方块?(2)每行有几个方块?有几行? 学生列式解答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生生交流,列乘法算式,说算理并复习乘法的意义,说出乘法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预设1: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每行有7个小方块。 预设2: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式56÷8。 用算式解读图。 预设:一共有56个小方块,每行摆7个小方块,能放8行。 学生比较三道算式的计算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思考后回答: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 二年级学生接受新知识快,但对旧知识的忘记速度也快。将直观图形的信息落实到问题中,让学生去找“几个几”,复习乘法的意义,便于后期建立乘法和除法的联系。 通过三个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同时在教学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去独立探究。 一方面丰富学习内容,为归纳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检验学生用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内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体会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两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
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课堂练习 1.看图说出下列算式的含义。 4 × 8 = 32 32 ÷ 8 = 4 32 ÷ 4 = 8 2. 计算每组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4.根据口诀,各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二八十六 五八四十 5.填一填。 二、拓展提升 你能填出哪些不同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 学生完成练习第3题。 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 学生完成练习第5题。 学生完成拓展提升。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生1:一句乘法口诀通常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生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想“几×除数=被除数”,也就是用跟除数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作业设计: 1.课本练习:完成课本对应练习题,要求计算除法算式时,写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巩固基础。 2.实践创作:自己编3组“乘法-除法”算式组(基于7 -8的乘法口诀),像课本“做一做”第2题那样,写出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及对应口诀,和家人玩“口诀算式配对”游戏,教家人用口诀求商。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注意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教学中对“学困生理解口诀对应多道算式的困难”关注不足,部分学生在游戏中配对算式较慢。 改进措施:设计更多分层练习,借助直观教具(如口诀卡片、算式磁贴)辅助理解,加强个别指导,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扎实掌握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