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5.5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5.5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5.5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5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7-9 的表内乘除法” 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 2-8 的乘法口诀求商基础上的延伸。教材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经历乘除法转化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奠定基础,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递进性。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用 2-8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经验,对乘除法关系有初步认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除法意义的灵活运用仍需加强。他们好奇心强,适合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活动深化理解。
三、核心素养目标: 情景与问题:创设生活或数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相关的数学问题,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知识与技能:理解 9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思维与表达:运用迁移方法探究 9 的乘法口诀求商,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计算思路。 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探究、交流讨论,分享解题策略,反思计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成功喜悦。
思政元素:聚焦数感、运算能力与推理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数学思维思考、数学语言表达。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习题。 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把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学生说一说求商的思路,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前口算常规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环节二:探究与发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2例5。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看图编题,回顾算理。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编写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成果,生生互动,解决问题。 师:应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除了看图数一数,这道乘法算式还可以怎么计算? 3.探索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你能根据例5主题图,编写两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答。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成果,生生互动,解决问题。 预设:因为学生学过用除法表示平均分,所以只要抓住平均分的概念,很容易提出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但是还是有学生会在行和列上分不清楚,需要在平时多教,多指正。师:第一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为什么? 预设: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所以根据54个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列式54÷9。观察图中已分得的结果是6,所以54÷9=6(行)。 师:这个除法算式还可以怎么快速计算出结果呢? 预设:想(六)九五十四,所以54÷9=6(行)。(教师适时板书) 师:第二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从除法的意义出发,用除法算式表达平均分的过程。 师:能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出结果? 预设:想六(九)五十四,所以54÷6=9(个)。(教师适时板书) 请学生独立把自己的解题步骤补充完整。 师:这两道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小结:除法算式中,都用到了“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六)九五十四,算式中缺6,所以商是6。六(九)五十四,算式中缺9,所以商是9。 4.横向拓展,及时巩固。 师:9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请你在心里再想一句9的乘法口诀,用你想的这句口诀,列出除法算式并计算。 师小结: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与前面学习的用其他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是用的口诀不同。 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有54个小正方形,每行9个,共6行。 学生根据这幅图,编写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小组交流完成并展示成果。 预设:有6行小正方形,每行有9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学生列式解决问题。 预设:每行9个,有6行,说明有6个9相加,所以可以用6×9来计算。 学生思考回答:除了看图数一数,这道乘法算式还可以怎么计算。 预设:想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 学生独立把自己的解题步骤补充完整。 学生根据例5主题图,编写两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一共有54个小正方形,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成几行?(2)一共有54个气球,平均摆成了6行,每行有几个小正方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从矩形图出发,发现三个量,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让学生确定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回忆,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本环节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联系乘除法的意义,提出学生认知能力之内的数学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得出结论。在汇报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充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用9的每一句口诀求商的过程,达到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完成教科书P82“做一做”第1题。 说一说用到了哪句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教材第82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教科书上。 (2)比一比,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师:第一组、第二组分别想几的乘法口诀? 预设:第一组想8的乘法口诀,第二组想9的乘法口诀。 师小结:想乘法口诀时都是想与除数有关的。被除数变了,除数不变,商也相应变了。 3.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1题 算一算。 4.教材第84页“练一练”第2题 5.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3题 (1)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进行连一连活动:寻找算式的商分别是9、7、8。 6. 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说一说用到了哪句口诀。 预设:每列都可以用同一句口诀计算。 学生完成练习第2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3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4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5题。 学生说说图意。 预设:将荷叶连到正确的荷花上面。先算出荷叶中算式的得数,再连到相应的荷花上面。 学生完成练习题6题。 让学生形成比较牢固的认知结构,依据乘法口诀可以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为学生以后熟练进行乘除法计算打好基础。 通过采用各个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完成,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感受函数思想,感受到“被除数增大,除数不变,商随着增大;被除数变小,除数不变,商也随着变小”的现象。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启发引导,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让学生在明白题意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你能谈谈学习这节课后的收获吗? 学生谈收获。 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求商的过程中要心里想着相应的乘法口诀才不容易出错,另外要多多练习。 学生自由回答。 课堂自我评价。 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作业设计: 1.完成本课对应练习题。 2.和家人玩“口诀求商大挑战”游戏:制作写有除法算式(如“63÷7、48÷8” 等 )的卡片,一人抽卡快速说商和对应口诀,另一人当裁判计分,答错或超时则对方得分,轮流进行,共玩3轮,记录得分情况。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通过大量不同方式的练习,对较大的被除数也能很快想到相应的乘法口诀,让口算练习变得有趣、有效。 不足之处:学生参与度不够,特别是基础好的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改进措施:分层练习,引导学生用7-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掌握“看除数想口诀”的求商思路,理解乘除法互逆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