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5.6 解决问题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5.6 解决问题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5.6 解决问题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6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内容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中“表内乘除法”相关的解决问题教学,承接乘法、除法的意义及简单应用,通过摩天轮、碰碰车等生活场景,让学生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完整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复杂问题解决奠定基础,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凸显“解决问题”教学对思维培养的重要价值。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乘法、除法的基本运算,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步骤”方面需引导。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活场景类问题感兴趣,但梳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逻辑关系时,易出现思路不清的情况,需借助直观图、生活实例辅助理解。
三、核心素养目标: 情景与问题: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总数、份数和每份数相关的乘除法数学问题,感知数学应用价值。 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意义及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前后关联的实际问题。 思维与表达:借助画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发展几何直观与逻辑思维,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解题思路。 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分享,交流解题方法,反思解决问题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思政元素: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回顾反思中,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两步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先求总数(用乘法),再求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的解题流程。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梳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的解题逻辑,理解“总数不变”在乘除两步问题中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师:你们喜欢游乐园吗? 学生观看图片。 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数量关系理解 。
教学环节二:探究与发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课件出示 一群学生去游乐园,先坐摩天轮,再玩碰碰车。摩天轮每个轿厢可坐 4 人,正好坐满 3 个轿厢。碰碰车 2 人一辆。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师:仔细读题,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仔细读题,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1)阅读与理解。 师:从问题情境中你知道了什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出现断断续续的回答,或者直接把题目再读一遍的情况。 (2)分析与解答。 师: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要坐几辆碰碰车?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好呢? 预设:我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你能列式解答吗? (1)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4×3=12(人) (2)要坐几辆碰碰车? 12÷2=6(辆) (3)回顾反思 师:解答是否正确 生:坐摩天轮的人数:4x3=12(人)玩碰碰车的人数:2x6=12(人) 坐摩天轮的人数与玩碰碰车的人数相同。对了! 师:想一想: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仔细读题,说一说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问题情境中知道了什么?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 预设:摩天轮每个轿厢可坐 4 人,正好坐满 3 个轿厢。碰碰车 2 人一辆是已知条件,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要坐几辆碰碰车?是所求问题。 学生回答:这群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预设:根据摩天轮的已知条件,求总人数就是求3个4人是多少。 学生回答:要坐几辆碰碰车? 预设:要求坐几辆碰碰车,需要知道总人数和每辆坐的人数。 学生想一想: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和后一个问题有什么关系。 生:两个问题是关联问题,求后一个问题,一定要先算出学生总人数。即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已知信息去解决后一个问题。 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数量关系理解 。
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课堂练习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一盒铅笔有6支,4盒铅笔有多少支?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8个同学,每名同学分到几支? 2.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4题 3.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5题 27元可以买9支同样的铅笔,每支铅笔多少钱?一支中性笔比一支铅笔贵3元,买一支中性笔多少钱? 4.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6题 学校用盆花摆一定数量的相同图案。每9盆摆一个图案,需要63盆。但盆花的数量不够,只能用8盆摆一个图案。要摆几个图案?最后用了多少盆花? 二、拓展提升 猴妈妈买了49个苹果,猴妈妈要平均分给9只小猴,该怎样办?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拓展提升。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回答。 生1:我会根据每份数、份数和总数的关系,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生2:我知道前后两个有联系的问题要依次解决。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作业设计: 1.课本练习:完成对应练习册中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基础题(2-3道),要求写出“解题步骤(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巩固课堂方法。 2.实践创作:自己编一道“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生活题,写清题目、解答过程和检验方法,下节课分享给同学,培养创新与知识迁移能力。
八、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解题步骤:阅读理解→找关键信息、问题 分析解答→先算总数(乘法),再算份数/每份数(除法) 回顾反思 → 用乘法/除法反向验证,检查总数关联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导分析与实践练习,多数学生能掌握用乘除法解决关联问题的方法。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时不够规范,逻辑表达不清晰;拓展提升环节,少数学生难以灵活迁移知识解决开放性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画图策略指导,增加分层练习,关注个体差异,同时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实践任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