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2.1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2.1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2.1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起始知识,聚焦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减、乘、除基本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续学习含两级运算、带括号混合运算的基石,对培养学生四则运算能力、构建数学运算逻辑体系意义重大,也为解决实际问题中列综合算式提供运算顺序依据。 教材通过公交车上下人数的实际问题引入,先呈现分步算式,再过渡到综合算式,直观展现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规则;“做一做”则通过不同类型同级运算算式(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巩固运算顺序,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深化理解。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乘、除的一步运算,对简单实际问题能列分步算式解决,但对综合算式及运算顺序的概念较为陌生,需借助具体情境建立认知。学生具备一定观察、模仿和简单归纳能力,但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尚在发展中,教学中需通过具体实例、操作演示,引导其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逐步提升运算和解决问题能力。对“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理解不清,计算时可能会因习惯分步计算,忽略综合算式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在实际问题中,不知如何将分步算式转化为综合算式,以及准确运用运算顺序计算。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公交车上人数变化、数学计算等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同级混合运算的实际需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为运算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含义(只含加、减法或只含乘、除法);掌握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级混合运算式题,培养计算能力。 3.思维与表达:在探究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清晰表达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和理由。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运算顺序、订正错误计算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理解,反思计算过程中的不足,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同级运算的综合算式,熟练将分步算式转化为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综合算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区分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运算逻辑。 2.运用同级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竖式计算。现在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这两道题:38 26和12+33。(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如果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个算式:38 26+33,你知道结果是多少吗?这道算式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能正确算出38 26=12,12+33=45,竖式格式规范。 学生能说出结果是45,但对运算顺序的表述可能不清晰,部分学生可能从左往右计算,少数学生可能先算后面的加法。 通过复习分步计算,自然过渡到综合算式,引发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思考,为新课探究做铺垫。
教学环节二:新课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情境引入,理解综合算式 请看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例1情境):公交车上原来有24人,到站后,下去13人,上来18人。现在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24 13+18。像这样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 2.探究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加、减法) 这个综合算式24 13+18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收集不同的计算过程(如从左往右算、先算后面的加法)。 教师引导讨论:“哪种计算方法正确?为什么?” 教师板书规范计算过程: 24 13+18 =11+18 =29 教师小结:“在只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中,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拓展延伸,探究乘、除法同级运算顺序 如果综合算式中只有乘、除法,又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请看这道题:15÷5×7。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5÷5×7 =3×7 =21 教师小结:“在只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中,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规则 结合刚才的计算,谁能总结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教师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学生能说出“先算下去13人后剩下的人数,再算上来18人后的总人数”,并列出分步算式:24 13=11(人),11+18=29(人)。 学生尝试计算。 大部分学生能从左往右计算:24 13=11,11+18=29;少数学生可能错误地先算13+18=31,再算24 31,发现结果为负数后产生困惑。 学生通过对比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明确“必须先算下车后剩下的人数,再算上车后的人数”,即应从左往右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能类比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15÷5=3,3×7=21。 学生能总结出“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及与分步算式的联系,体会列综合算式的必要性。 通过对比错误与正确的计算过程,结合情境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明确加、减法同级运算的顺序。 通过迁移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让学生自主探究乘、除法同级运算的顺序,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通过总结,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运算规则,为后续计算奠定基础。
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先说一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0+40 51;2×8÷4;56÷7÷2) 请大家先说出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把过程写完整。 教师订正时强调:“每一步计算都要写清楚,不能跳步。 2.判断并改正错误: 教师出示错误计算: 34 17+3=34 20=14 18÷3×3=18÷9=2 这两道题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错在哪里?请大家改正过来。” 3.先填空,再写综合算式: (1)45+16=61,61 25=36→综合算式:________ (2)63÷7=9,9×5=45→综合算式:________ 请大家根据分步算式的计算顺序,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4 (2)□÷□×□=36 请大家尝试在方框里填数,使算式成立,看谁的填法多。”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不同填法,强调“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说出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把过程写完整。 学生能正确说出“从左往右计算”,并算出结果:120+40 51=109;2×8÷4=4;56÷7÷2=4。少数学生可能在连除算式中出现步骤遗漏。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能正确写出45+16 25=36和63÷7×5=45,少数学生可能在综合算式中添加不必要的括号。 学生能想到多种填法,如24÷1×1=24、36÷1×1=36,或更复杂的组合(如32÷4×3=24、72÷8×4=36)。 巩固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规范计算过程。 通过纠错,强化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记忆,避免常见错误。 培养学生将分步算式转化为综合算式的能力,巩固同级运算的顺序。 通过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同级混合运算的灵活运用能力,激发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大家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一定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计算时要认真细致,避免出错。” 学生能说出“同级混合运算就是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会列综合算式并计算”等。 梳理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强化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七、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完成教材练习中相关同级运算计算题目(如练习里单纯加减混合、乘除混合的算式计算),巩固运算顺序和计算能力。 举例生活中同级运算的实际问题,如“妈妈买水果,买了3斤苹果,每斤5元,又买了4斤香蕉,每斤3元(可简化为只有同一级运算的情境,如‘妈妈带了50元,买苹果花了15元,买香蕉花了12元,还剩多少元’),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加深知识与生活联系。 2.拓展作业:挑战“把一组同级运算的分步算式,通过改变数字或情境,编写不同实际问题,并用综合算式解决”,培养知识迁移和创新应用能力。
八、板书设计: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1.综合算式: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运算的算式(如24 13+18) 2.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注意:计算过程要完整,不跳步。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借助公交车实际情境导入,贴近生活,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熟悉场景中感受数学问题,自然过渡到综合算式学习,降低理解难度。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将复杂实际问题转化为综合算式时,仍存在困难,如情境稍复杂,就不知如何梳理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后续需增加此类专项练习,加强指导。 改进措施:设计更多贴近生活、梯度化的实际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线段图、流程图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运算顺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