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4.8 用估算法解决问题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8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中乘法估算在实际问题里的应用,是在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思路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材通过“学校组织学生去植物园买门票”的生活情境,呈现精确计算与估算两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便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估算解决更复杂问题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乘法计算基础和简单的生活经验,但对于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理解和把握还需引导。他们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直观、贴近生活的问题感兴趣,不过在分析问题、选择合适方法(精确计算或估算)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判断不准的情况。教学中需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逐步掌握估算解决问题的技巧。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植物园买门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运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够不够”的问题;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能力。 3.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估算时估大或估小的合理性,能清晰表达自己的估算思路和过程。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反思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估算判断“钱够不够”等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合理选择估算策略(如往大估、往小估),理解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关系。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1.直接写出得数 课件出示题目:33×2=、23×3=、432×2=、900×6=、0×121=、728×0= 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一组口算练习,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请大家直接说出答案。 订正答案:66、69、864、5400、0、0。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强调0乘任何数都得0。 2.列竖式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104×3=、508×5=、306×4=、705×6= 接下来我们进行竖式计算练习,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认真计算,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进位。 展示学生答案,进行订正讲解,强调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算出前四题的结果,对于涉及0的乘法,可能有少数学生忘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规则,出现错误。 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进位错误,或者对位不准确的情况,尤其是中间有0的乘法,容易漏乘。 通过口算练习,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特别是0的乘法特性,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巩固计算技能,为学习估算后的精确计算对比做准备,让学生体会估算和精确计算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环节二:新课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1.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植物园门票图片及问题:“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植物园参观,门票8元/人,8000元买门票够不够?” 同学们,请看这个问题,我们要解决‘8000元买门票够不够’,首先得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能说说已知条件是什么吗?” 2.阅读与理解 我们知道了学生人数和门票价格,要判断8000元够不够,其实就是要算出买987张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和8000元进行比较。那应该怎样列式呢? 3.分析与解答 我们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大家试试看。 学生进行精确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展示正确计算过程: 987 ×8 ------ 7896 通过精确计算,我们知道987×8=7896元,7896元小于8000元,所以8000元够。但其实在解决‘够不够’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还可以用更简便的估算方法。大家想想,怎样估算呢? 对了,我们可以把987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1000,因为987小于1000,那么987×8就小于1000×8=8000,所以8000元够。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这里我们把人数往大估了,估大之后的钱数都够,那实际的钱数肯定够。这就是估算的巧妙之处。 4.对比总结 精确计算和估算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估算时直接口算就能比较大小,更方便一些。在估算时,我们用‘≈’表示估算结果,读作‘约等于’,比如987×8≈8000。 学生能很快找出已知条件是学生人数987名,门票价格8元/人,要解决的问题是8000元够不够买门票。 学生能列出算式987×8。 学生进行精确计算 学生在计算987×8时,可能会出现进位错误,得出错误结果。 学生可能会想到把987看成一个接近的整百数,比如1000。 学生能理解这种估算方法,觉得比精确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题目,提取关键信息,明确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即通过计算总价与所带钱数比较来判断够不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通过精确计算和估算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简便性,理解估算的思路,掌握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进行估算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估大的合理性。 让学生明确估算和精确计算的联系与区别,了解估算结果的表示方法,突出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势。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1.课件出示题目:陈老师买5双轮滑鞋,每双218元,1000元够吗? 请大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估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交流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强调这里把218看成200是估小了,估小之后的钱数等于1000,实际钱数更大,所以不够。 2.课件出示题目:香香花店一共有210盆花要运走,一辆三轮车最多能运28盆,7辆三轮车能一次全部运走吗? 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问题,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一下。 3.课件出示题目:一个两位数与4相乘的积约是240,这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根据积约是240,我们可以先想想哪个数乘4等于240呢? 学生能想到60×4=240,所以这个两位数在60左右,可能是55-59、61-64这些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把218看成200,200×5=1000,因为218大于200,所以218×5大于1000,得出1000元不够的结论;也有学生可能进行精确计算来验证。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过程。 学生能把28看成30,30×7=210,因为28小于30,所以28×7小于210,得出7辆三轮车能一次全部运走的结论。 巩固学生对估算方法的掌握,让学生能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时有时需要估小,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估大还是估小。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估算,理解估大的合理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估算结果反推原数的范围,加深对估算的理解和运用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估算法解决问题,谁能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是什么? 教师表述:“那在估算过程中,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呢? 学生能总结出先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估算出结果。 学生能结合实际例子说出要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来决定。 通过总结,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明确估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七、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完成教材练习册中相关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如“一套运动服198元,买5套,1000元够吗”等,巩固课堂知识。 2.实践作业:在生活中找一个需要用乘法估算解决的问题,如去超市买东西判断带的钱够不够,记录下来,用估算和精确计算两种方法解决,明天和同学交流。八、板书设计: 用估算法解决问题 例7: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植物园参观,门票8元/人,8000元买门票够不够? 987×8 精确计算:987×8=7896(元),7896<8000,够。 估算:把987看成1000,1000×8=8000,987×8<8000,够。 估算方法:先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注意:根据实际问题决定估大还是估小。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在新课探究环节,结合植物园买门票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对比精确计算和估算,让学生体会估算的简便性。 不足之处: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估算方法,但对于估算时估大还是估小的判断,少数学生还存在困难。 改进措施:多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多练习、多感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小组交流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