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6.3 比较分数的大小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3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中关于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学生已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大小比较,有助于完善分数认知体系,为后续分数加减运算及解决实际问题筑牢基础。教材借助“涂一涂、比一比”的直观操作活动,分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均为1)两种情况探究,契合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比较方法与规律。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直观、可操作内容接受度高。他们已掌握分数基本概念,但对分数大小比较的本质理解尚浅,在区分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不同比较情况及灵活运用比较方法时易出错。教学中需借助丰富直观素材,如图形涂色、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逐步抽象出比较方法,同时关注学生差异,助力不同水平学生理解掌握。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比较果汁量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需求,激发探究欲望,培养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并理解比较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思维与表达:在动手操作(涂一涂、比一比)和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清晰表达比较分数大小的思路和依据。 4.交流与反思:通过分享比较方法、纠正错误思路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理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并能正确比较。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大小比较的本质,即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是1看分母背后的原理,能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同学们,看这两杯果汁(课件出示两杯不同量的果汁,一杯占杯子的,一杯占杯子的,你能用分数表示每杯果汁的量吗?哪杯果汁更多呢? 大家通过观察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那分数之间的大小比较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能说出分数和,并通过直观观察判断对应的果汁更多,即>。 从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直观的果汁量比较,自然引入分数大小比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环节二:新课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请大家看教科书第77页例5的第一组分数和,我们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大家可以用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看看哪个分数大。” 为什么比大呢?它们的分母都是10,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像这样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大。”(板书: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教师出示另一组同分母分数和,让学生比较大小。 (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 我们再来看这组分数和(课件出示),它们的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该怎么比较大小呢?大家可以用方片纸片折一折、涂一涂。” 师:“为什么分子都是1,反而比大呢?” 学生能说出“因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所以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教师总结:“像这样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板书:同分子分数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小) 学生动手操作:将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都平均分成10份,分别涂出其中的3份和7份。 学生通过涂色后直观对比,能发现涂7份的面积比涂3份的大,即>。 学生能说出“因为它们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的份数越多,对应的面积越大”。 学生能快速判断<,并理解表示取了整个图形,即=1。 学生动手操作:将两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分别平均分成2份和3份,各涂出其中的1份。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平均分成2份的1份比平均分成3份的1份大,即>。 通过动手涂色和观察比较,让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道理,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1.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把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请大家先写出每个图形涂色部分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教师请学生分享比较思路,强调“同分母看分子,同分子看分母”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看图写出分数,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大家看这些图形,写出对应的分数后比较大小,思考每组分数属于同分母还是同分子,该用哪种方法比较。 教师强调同分母分数比较的核心是“分子决定大小”。 3.先涂色,再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请大家根据分数在图形中涂色,再比较大小,感受分数大小与涂色面积的关系。 4.在线段图上表示题中各分数,并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线段图也能帮助我们比较分数大小。大家在这条线段上标出来,再比较它们的位置和大小。 5.在〇里填入“>”或“<” 大家运用今天学的规律,快速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填出合适的符号。” 学生能正确写出分数,并运用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比较的方法得出结果,但可能表述不够规范。 巩固学生对两种分数比较方法的掌握,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进一步巩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强化对规律的理解。 通过涂色操作,加深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直观认识,强化规律的应用。 通过线段图这一直观工具,拓展学生比较分数大小的思路,培养空间观念。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大家掌握了哪些方法呢? 教师总结:“比较分数大小时,先看是同分母还是同分子。同分母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希望大家课后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学生能总结出“同分母分数比较,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分母大的分数小”。 梳理本节课所学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巩固重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比较奠定基础。七、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完成教材对应练习册上分数大小比较习题,涵盖同分母、分子是1的情况,巩固课堂知识。 2.实践作业:回家后,用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长方形纸片等),创造2组分数大小比较的例子,用画图和文字记录,明天和同学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融合。八、板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1.同分母分数比较: 规律: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同分子分数比较: 规律: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涂一涂、比一比等活动,直观感受分数大小与分子、分母的关系。 不足之处:一是少数学生对同分子分数比较的道理理解不够深刻,容易与同分母分数比较的规律混淆(如误认为分母大的分数大);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判断分数属于同分母还是同分子类型,导致方法误用;三是对于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本节课暂不涉及),有学生尝试比较但出现错误,需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范围。 改进措施:结合生活情境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引入新课时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生过度拓展。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知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