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6.4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4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已认识分数的意义,本节课通过“分西瓜”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对分数概念的深化,为后续学习复杂分数运算奠定基础。教材借助直观图形(如西瓜的分割图),将抽象的分数运算转化为“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相减”,符合三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但对分数运算的本质理解尚浅。他们擅长直观操作与形象思维,在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算理时,需借助图形辅助。部分学生可能会混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规则,教学中需通过对比、操作,帮助学生清晰区分,掌握方法。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分吃西瓜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实际需求,激发探究兴趣,培养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结合图形说明计算过程。 3.思维与表达:在动手操作(涂一涂、算一算)和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清晰表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思路和依据。 4.交流与反思:通过分享计算方法、纠正错误过程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同学们,我们之前认识了分数,还学习了比较分数的大小。现在请大家看这两组分数(课件出示)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生能说出“这两组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即它们是同分母分数。 通过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特点,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教学环节二:新课探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同分母分数加法 请大家看教科书第81页的例1(课件出示)。谁能说说图中的信息? 那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大家拿出一张圆形纸片,把它当作西瓜,平均分成8份,涂出弟弟吃的和哥哥吃的,看看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为什么分母为什么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呢? 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板书:同分母分数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二)同分母分数减法 我们知道了两人一共吃了,那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大家再用刚才的圆形纸片,看看比多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那-为什么等于呢?它的计算方法和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板书:同分母分数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学生能说出“西瓜被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哥哥吃了”。 学生能说出“用加法计算,列式为+”。 学生通过涂色发现,和合起来是3份,即。 学生能说出“因为西瓜都是被平均分成8份,每份的大小相同,所以分母不变,只需要把吃的份数加起来”。 学生能说出“用减法计算,列式为-”。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比多1份,即。 学生能说出“因为分母相同,都是8份,所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通过动手操作和教师引导,让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迁移加法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环节三:巩固与应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教科书第8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处理结果为1的情况。教学环节四:总结与评价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大家掌握了哪些方法呢? 教师总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记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在计算时,还要注意当结果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时,这个分数就等于1。希望大家课后多做练习,熟练掌握这些方法。” 学生能总结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梳理本节课所学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巩固重点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分数计算奠定基础。七、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完成教材对应练习册上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习题,巩固课堂知识。 2.实践作业:用生活中的物品(如水果、纸张),创造2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用画图和文字记录,明天和同学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八、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同分母分数减法: 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通过分西瓜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涂一涂、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逐步构建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认知。 不足之处:一是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机械记忆计算方法,不能解释“为什么分母不变”;二是在计算结果为1时,部分学生仍习惯写成等,不懂得转化为1;三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1可以看作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一知识点应用不够灵活。 改进措施:加强对算理的讲解,通过更多直观操作(如不同形状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母不变”的道理;增加结果为1的转化练习,强化学生的简化意识;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分数知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