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7.2 数量关系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7.2 数量关系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7.2 数量关系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复习与关联”单元中“数量关系”板块,聚焦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路(找数量关系、画线段图 )、列式方法(分步与综合)及计算策略(估算与精确计算),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巩固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复杂问题解决奠定基础,是连接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的重要桥梁。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掌握四则运算基本规则,具备一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但在分析复杂数量关系、选择合适解题策略(如画图、分步或综合列式)时,仍存在困难。部分学生难以精准提取数量关系,面对问题不知从何入手;在估算与精确计算选择上,缺乏灵活判断能力。需通过复习,强化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提升解题策略运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情境与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生产、行程等),引导学生发现数量之间的关联,培养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量关系并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每份数×份数=总数、单价×数量=总价),能运用乘法、估算、多步计算及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能根据需要选择分步或综合算式解题。 3.思维与表达:在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能清晰表达解题思路(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交流与反思: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反思解题过程中的不足,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分析数量关系,运用合适方法(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正确分步与综合列式。 教学难点:复杂数量关系的梳理(如多条件、含倍数关系),灵活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策略。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知识梳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导入: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需要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解决问题时通常有哪些好方法? 教师总结:“是的,解决问题时可以先找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辅助分析,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根据需要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列式时可以分步或列综合算式。今天我们就围绕‘数量关系’复习这些知识。” 2.知识要点1:用乘法解决问题 例题1:“每盒苹果有12个,5盒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题2:“买20支钢笔,每支6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又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用乘法解决问题时,关键是找到‘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对应‘每份数×份数=总数’或‘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 3.知识要点2:用估算解决问题 例题3:“陈老师要买5双轮滑鞋,每双218元,1000元够吗?” 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吗?为什么?该怎么估算?” 教师强调:“估算时要根据问题需求,判断往大估还是往小估(如判断‘够不够’时,若担心钱不够,通常往大估)。” 4.知识要点3:多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例题4:“劳动课上,小明做了8朵花,小红做的比小明少3朵,小军做的是小红的2倍。小军做了多少朵?” 这道题需要几步解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列综合算式:“(8-3)×2=10(朵),注意括号的使用。” 教师小结:“多步计算的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小问题,用线段图能清晰展示数量关系,列式时注意运算顺序。” 5.知识要点4:分数中的实际问题 例题5:“一块巧克力,妹妹吃了它的,姐姐吃了它的。两人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妹妹比姐姐少吃了几分之几?” 求总数用加法,求相差多少用减法。 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加法,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学生可能会说出“找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分步计算”“估算或精确计算”等,表述可能零散。 学生能说出“求总数,已知每份数(每盒12个)和份数(5盒),数量关系是每份数×份数=总数”,并列出算式12×5=60(个)。 学生能总结“单价×数量=总价”,列式20×6=120(元)。 学生能说出“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判断够不够;把218看作200,200×5=1000,因为218>200,所以218×5>1000,钱不够”。 学生能说出“需要两步”,并尝试画线段图: 第一步:求小红做的朵数(8-3=5朵); 第二步:求小军做的朵数(5×2=10朵)。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复习奠定基础。 通过具体例题,梳理乘法相关的数量关系,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估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梳理多步计算的逻辑,掌握分步和综合列式的方法。 巩固分数与整数运算的结合,理解分数实际问题的本质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环节二:随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1.题目1:“一块菜地,种白菜占,种萝卜占。(1)白菜和萝卜一共占几分之几?(2)还剩几分之几没种?”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题目2:“一分钟跳绳比赛中,小芳跳160个,比小红多8个,小强跳180个。小强比小红多跳多少个?”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3.题目3:“张阿姨每小时编4个中国结,刘阿姨每小时编3个。两人合作8小时,能编完50个吗?” 有几种解题思路?分别先求什么?” 学生能说出两种思路: 先求两人各编多少个,再求和:4×8+3×8=56(个); 先求两人每小时共编多少个,再求8小时总量:(4+3)×8=56(个); 比较得56>50,能编完。 4.题目4:“小亮收集20个昆虫标本,比小军的2倍还多4个。小军收集多少个?” ‘比小军的2倍还多4个’是什么意思?如何转化为数量关系? 5.题目5:“王叔叔和3名同事出差,往返都买二等座(245元/张),2000元够吗?” 先算什么?估算时往大估还是小估? 6.题目6:“爷爷64岁,是小红的8倍,爸爸是小红的4倍。小红和爸爸各多少岁?” 先求哪个量?为什么? 7.题目7:“90吨垃圾中,其他垃圾占,其他垃圾的一半可回收。可回收垃圾有多少吨?”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合分数的意义分析。” 8.题目8:“王叔叔和李叔叔相距18千米,相向而行,10分钟后共走了全程的。(1)共走了多少千米?(2)再过多少分钟相遇?” 第(1)题如何结合分数计算?第(2)题先求什么? 9.题目9:“28人划船,小船限坐4人,大船限坐6人。(1)每条船坐满,有几种租法?(2)大船40元/条,小船30元/条,哪种最省钱?” 如何有序列举租船方案?计算每种方案的费用时要注意什么? 巩固分数的简单计算,理解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 学生能画出线段图,先求小红跳的个数(160-8=152个),再求小强比小红多跳的个数(180-152=28个),综合算式:180-(160-8)=28(个)。 学生说一说有几种解题思路,分别先求什么。 学生能理解“小亮的数量=小军的数量×2+4”,逆推得“小军的数量=(20-4)÷2=8(个)”。 学生能算出总人数4人,往返需8张票;估算时把245看作250,250×8=2000,因245<250,所以实际费用<2000,够。 学生能说出“先求小红的年龄(64÷8=8岁),再求爸爸的年龄(8×4=32岁)”,理解“中间量”的重要性。 学生能先求其他垃圾(90÷3×2=60吨),再求可回收垃圾(60÷2=30吨)。 学生能列表列举方案(如大船4条+小船1条、大船2条+小船4条、小船7条),并计算费用,比较得最省钱方案(4大1小,190元)。 巩固多步计算中“比多比少”的数量关系,强化线段图的作用。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工作效率×时间=工作量”的关系。 巩固“倍数关系”的逆向思维,培养逆向推理能力。 巩固估算在“够不够”问题中的应用,强调估算策略的合理性。 巩固“倍数关系”的连续计算,培养找“中间量”的意识。 巩固分数与整数结合的两步计算,深化对“几分之几”的理解。 培养有序思考能力,结合实际问题选择最优方案,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环节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对‘数量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谁来说说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理清数量之间的联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灵活运用线段图等工具,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能多观察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总结“找数量关系、画线段图分析、确定步骤、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估算或精确计算)”等。 梳理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强调数量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七、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教材配套练习中“数量关系”相关题目,或自编2道含倍数、加减混合的数量关系问题,用画线段图、分步与综合列式解决,标注估算或精确计算选择理由。 整理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方法,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呈现,如“审题→找关系→选方法(画图/列式)→计算→检验”。 2.实践作业: 周末帮家人整理购物清单,选2 - 3件商品,编一道含数量关系的问题(如“买了3箱牛奶,每箱12盒,喝了10盒,还剩多少盒”),用所学方法解决,下节课分享给小组同学。
八、板书设计: 数量关系 1.基本数量关系:每份数×份数=总数 单价×数量=总价 2.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画线段图②分析关系分步或综合算式(注意括号)③估算(往大/小估,判断够不够) 3.典型问题: ①多步计算:分解成小问题②分数问题:总数÷份数×取的份数③优化问题:有序列举,比较选择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借助具体实例(做花、买水果),层层递进梳理解题方法,学生参与度高,对数量关系分析、线段图运用等掌握较好,能清晰分步与综合列式。 不足之处:复杂数量关系问题(如三个以上量关联)练习较少,部分学生遇到多条件问题仍会混乱,需增加此类练习。 改进措施:补充多条件、多层数量关系的问题(如“书店进书,故事书10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20本,漫画书是科技书的一半,求漫画书数量”),强化学生分析复杂关系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