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总复习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总复习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总复习 —— 数与运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总复习” 中 “数与运算” 板块,包含分数的初步认识(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两 / 三位数乘一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算理 ),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购物金额计算、运算规律探究等 ),对应教材中数与运算复习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能系统回顾数与运算知识,深度理解分数意义,熟练进行分数加减、两 / 三位数乘一位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清晰阐述运算算理。
数学思考:经历知识整理、辨析、应用过程,提升归纳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强化数感与运算能力,促进数学思维深度发展。
问题解决:运用数与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分数应用、乘法计算、混合运算等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策略性。
情感态度:借趣味复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系统性与实用性,培养反思总结习惯,增强学好数学信心。
三、教学重点
系统梳理数与运算知识,构建含分数意义、乘法算理、混合运算顺序的清晰知识网络。
熟练、准确进行数与运算相关计算,深刻理解并清晰阐述运算算理。
四、教学难点
深度理解分数与整数运算本质关联,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复杂情境问题(如综合运算应用、规律探究 )。
引导学生自主、有序整理知识,实现知识融会贯通与个性化内化。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运算挑战之旅” 启航
情境创设: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展示 “运算挑战之旅” 动画情境,呈现教材中数与运算在生活里的应用场景,像超市购物清单、工程队修路场景等。伴随动画,配音说道:“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开启‘运算挑战之旅’,用学过的数与运算知识,解决沿途数学难题,获取‘运算达人’勋章,你们准备好了吗?”
问题提出:暂停动画,提问学生:“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数与运算知识,能解决生活里哪些问题呀?”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顺势引出本节课复习任务,点燃学生挑战热情。
(二)探究与发现 —— 任务驱动,建构知识
任务一:自主梳理,搭建知识框架
独立整理:给学生发放 “数与运算知识梳理表”,布置任务:“请大家当‘运算知识建筑师’,从分数、整数乘法、四则混合运算三方面,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喜欢的形式整理知识,遇到困难可以翻看课本或和同桌交流,限时 8 - 10 分钟。” 期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整理进度与情况。
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分组,分享各自整理的知识成果。组内成员交流梳理思路与困惑,相互补充完善。教师巡视各小组,发现典型整理案例,如清晰呈现分数意义与运算关联的思维导图、详细拆解乘法算理的表格等,为全班展示做准备。
全班展示:挑选不同整理风格的小组上台汇报。结合教材知识整理内容,共同完善知识体系:
分数部分:结合 “学校劳动基地分地(如教材中劳动体验基地分给 6 个年级 )、修路进度(修一段路 7 天完成,3 天完成)” 等生活实例,理解分数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明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 —— 计数单位相同,分子相加减 。
整数乘法部分:以 “75×5” 等具体算式为例,拆解算理为 “70×5 + 5×5”,阐述两 / 三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位相乘再相加” 的本质 。
四则混合运算部分:对比 “6×30×4(连乘,从左到右算 )、25×5 + 64(先乘后加 )” 等不同运算顺序的算式,强调运算顺序及括号作用,结合 “购物算总价(先算商品单价乘数量,再加其他费用 )、工程队修路(先算每天工作量,再算总工作量 )” 等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
任务二:疑难辨析,深化算理理解
错题诊断:教师呈现课前收集的典型错题,如 “把理解成 3 块地的错误”“304×5 计算时 0 忘进位”“混合运算中括号使用错误” 等,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当‘运算医生’,诊断这些错题的病因,给出正确解法和算理说明,看哪个小组诊断又快又准!”
交流研讨:各小组完成诊断后,依次汇报。重点辨析以下内容:
分数意义:区分 “块(具体数量的分数 )” 与 “进度(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分数 )” 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结合教材情境,让学生明白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能表示比例关系 。
乘法算理:分析 “304×5” 这类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逻辑,理解 “0 乘任何数得 0,但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进位,304×5 =(300 + 4 )×5 = 300×5 + 4×5 = 1500 + 20 = 1520”,强调每一步的算理 。
混合运算顺序:对比 “152 - 12×2(先乘后减 )” 与 “(17 + 8)×4(先算括号里 )” 等有无括号的算式,说明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道理。结合 “先算买文具的总价,再算找回的钱(有括号先算部分和 )”“先算每天修路长度,再算几天修完(先乘除后加减 )” 等生活实例,强化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
(三)活动与练习 —— 闯关实践,巩固提升
第一关:基础巩固关
分数应用挑战:让学生完成教材中 “结合生活想分数、画图表示并说明意义” 的题目,鼓励他们创意举例,像 “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 8 份,吃了 3 份,就是,表示吃的部分占蛋糕的”“书本读了 5 页,总共 20 页,读的页数占 (即)” 等,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如 + ,让学生说清算理 —— 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就是 3 个加 4 个 ,得 7 个 即 。
乘法计算挑战:开展两 / 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竖式计算比赛。口算题如 “30×3、6×300” 等,让学生快速抢答并说出口算方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算 0 前面的数相乘,再添 0 );竖式计算题如 “75×5、304×5” 等,让学生板演,强调算理表述 —— 分数位相乘,再把结果相加,巩固乘法计算技能 。
第二关:能力提升关
混合运算挑战:学生完成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的题目,如 “6×30×4、64÷8×124” 等,先在练习本上标注运算顺序,再计算。之后结合 “超市购物,买 30 件单价 6 元的商品,再算 4 倍数量的总价(对应 6×30×4 )”“工程队先按 8 天完成 64 米修路,再算 124 天修的长度(对应 64÷8×124 )” 等生活情境,说清算理;交流教材中 “议一议” 内容,总结运算收获,如 “加减乘除本质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混合运算要遵循顺序” 。
规律探究挑战:结合教材 “填一填” 题目,如 “4、8、12…×5;15、12、9…×6” ,让学生探究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联系生活实例,像 “买笔记本,单价 5 元不变,数量从 4 本增加到 8 本,总价从 20 元增加到 40 元,体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也扩大”“买 6 元一个的文具,数量从 15 个减少到 12 个,总价从 90 元减少到 72 元,体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积也缩小” ,帮助学生理解规律,提升推理能力 。
第三关:生活应用关
实际问题解决挑战:安排学生完成教材中购物金额计算(如根据超市配送单算总金额 )、货车过桥判断(车自重加货物重量与限重比较 )、小区垃圾清运量计算(上半年平均量与第三季度对比 )等题目,运用数与运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应用意识。
创意问题设计挑战:让学生根据生活场景,如 “班级组织春游采购食品、家庭每月水电费开支” 等,设计数与运算相关问题并解答。同学间互相评价,如 “问题是否贴合生活、计算是否正确、算理是否清晰” ,提升知识迁移与创新应用能力 。
每闯过一关,教师给学生发放 “运算挑战勋章”,集齐一定数量可兑换 “运算达人” 荣誉称号,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四)总结与评价 —— 反思回顾,成长总结
闯关复盘:教师提问:“在‘运算挑战之旅’中,大家收获了哪些数与运算知识,解决了哪些难题,还有哪些新发现呀?”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梳理成长点,如 “原来分数在生活里能表示这么多情况”“乘法算理拆解后更清楚怎么计算了” 等。
多元评价:
自评:给学生发放 “学习评价表”,从知识掌握(如分数、乘法、混合运算知识是否清晰 )、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参与闯关、小组交流 )、问题解决能力(能否独立解决难题、创意设计问题 )三方面,让学生自我评价。
互评:组织小组内互相评价,成员间肯定优点,如 “XX 同学知识梳理清晰,生活问题解决得巧妙” ,也提出改进建议,如 “算理表述可以更简洁明了” 。
师评: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总结复习成果,表扬进步突出的学生,鼓励大家课后用数与运算知识记录 “数学日记”,像 “记录一天中购物花费的运算、时间安排里的数学” ,持续探索生活中的数学奥秘 。
设计意图
情境激趣:以 “运算挑战之旅” 贯穿教学,契合三年级学生喜好,将枯燥复习转化为趣味闯关,提升学习积极性。
任务驱动:通过 “知识梳理、错题诊断” 等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建构知识,落实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 理念,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联系生活:融入大量生活实例,从购物到工程、从学校到家庭,强化数学与生活关联,让学生感受数学实用性,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此教案紧扣教材与新课标,以趣味情境和任务驱动激活复习课堂,助力学生系统巩固数与运算知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让总复习扎实且有趣,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