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熟练运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4.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乘法运算的重要性.重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步骤.难点:能通过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找出并概括算式的规律. 一、情境导入1.小学我们学过了数的乘法的意义,比如说2×3,6×……一个数乘整数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2.计算下列各题:(1)5×6; (2)3×; (3)×;(4)2×2; (5)2×0; (6)0×.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计算:(1)5×(-9); (2)(-6)×(-9);(3)(-6)×0; (4)(-)×.解析:(1)(4)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3)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解:(1)5×(-9)=-(5×9)=-45.(2)(-6)×(-9)=6×9=54.(3)(-6)×0=0.(4)(-)×=-(×)=-.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探究点二:求一个数的倒数【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5; (2)-; (3)2; (4)-1.25.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解:(1)5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3)2=,故2的倒数是.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当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时,一般要统一,具体是统一成分数还是小数,要看哪一种计算简便.【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m的绝对值为6,求-cd+|m|的值.解析:根据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可得a与b,c与d的等量关系,再由m的绝对值为6,可求m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由题意得a+b=0,cd=1,|m|=6,所以m=±6.当m=6时,原式=-1+6=5;当m=-6时,原式=-1+6=5.故-cd+|m|的值为5.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b=0,cd=1及m=±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应用性问题小红家春天粉刷房间,雇用了5个工人,干了3天完成.用了某种涂料150升,费用为4800元,粉刷的面积是150m2.最后结算工钱时,有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按工算,每个工100元(1个工人干1天是一个工);方案二:按涂料费用算,涂料费用的30%作为工钱;方案三:按粉刷面积算,每平方米付工钱12元.请你帮小红家出主意,选择哪种方案付钱最合算?解析:根据有理数的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解:第一种方案的工钱为100×3×5=1500(元);第二种方案的工钱为4800×30%=1440(元);第三种方案的工钱为150×12=1800(元).答:选择方案二付钱最合算.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比较得出最省的付钱方案.三、板书设计倒数: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中,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运算律.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重点:理解有理数的乘法依然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会利用它们简化运算.难点:会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化计算. 一、情境导入某栏目有一个“快算二十四”的趣味题,现在给出1~13之间四个自然数,将这四个数(只能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可加括号,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作运算“(1+2+3)×4=24”或“1×2×3×4=24”.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你能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计算:(1)(--)×70;(2)(-2)×(-1)×(-2)×.解析:(1)可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来简化计算;(2)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计算.解:(1)原式=×70-×70-×70=35-50-28=-43.(2)原式=-(2×××)=-5.方法总结: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时要考虑能约分的、凑整的和互为倒数的数,要尽可能地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时,要注意符号,以免发生错误.探究点二: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计算:3.94×(-)+2.41×(-)-6.35×(-).解析: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简化计算.解:原式=(-)×(3.94+2.41-6.35)=(-)×0=0.方法总结:如果按照先算乘法,再算加减,则运算较繁琐,且符号容易出错,但如果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则可使运算简便.探究点三: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实际应用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的,再行驶多少千米就可以到达中点?解析:把两地间的距离看作单位“1”,中点即全程处,根据题意用乘法分别求出480千米的和,再求差.解:480×-480×=480×(-)=80(千米).答:再行80千米就可以到达中点.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三、板书设计有理数的乘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要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学生经历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整个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师适当点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3.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重点:能正确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1.计算:(1)×0.2= ;(2)12×(-3)= ;(3)(-1.2)×(-2)= ;(4)(-1)×0= W.2.由(-3)×4= ,再由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可得(-12)÷(-3)=4,(-12)÷4= W.同理,(-3)×(-4)= ,12÷(-4)= ,12÷(-3)= W.观察上面的算式及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换一些算式再试一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除法计算:(1)(-36)÷(-6); (2)(-3)÷5. 解析:(1)中的两数能整除,可以确定商的符号后直接相除;(2)中两数不能整除,需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进行计算.解:(1)(-36)÷(-6)=+(36÷6)=6;(2)(-3)÷5=-×=-. 方法总结:两数相除,如果能够整除,可以在确定商的符号后直接相除;不能整除时,可以将之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探究点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计算:(1)(-24)÷[(-)×];(2)(-81)÷2×÷(-16).解析:(1)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把除法转化为乘法;(2)中应先将除法统一为乘法,再确定符号,需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解:(1)原式=(-24)÷(-)=24×=36;(2)原式=(-81)×××(-)=81×××=1. 方法总结: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计算时不能将运算顺序颠倒.探究点三:根据,a+b的符号,判断a和b的符号如果两个有理数a,b满足a+b<0,>0,那么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 B.符号无法确定C.一正一负 D.都是负数解析:因为>0,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可知,a,b同号,又因为a+b<0,所以可以判断a,b均为负数.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有理数乘法和加法法则,将二者综合考查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此题的侧重点在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板书设计有理数的除法让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课本的引例作为探究除法法则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求解;(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案2025-2026学年度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2.3 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docx 2.3 第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