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材第24~25页1.结合生活实例,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及其大小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知道角的度量单位,认识1°角的大小,能利用它去估计其他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度量的必要性,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教师准备:三角尺,活动角。学生准备:直尺,活动角,课本。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师:同学们坐过滑梯吗?你们能说说坐滑梯的感受吗?学生谈自己坐滑梯的感受。师:你最喜欢坐哪个滑梯?为什么?(出示:教材第24页上面的情境图)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很舒服,第三个很刺激。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回答:第一个平缓,第三个又高又陡。师:你能用“角”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吗?学生观察后反馈:第三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图中的滑梯与地面形成的角最小。师:角有大有小,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角的度量的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1.寻找度量角的方法。师:如何度量三个角的大小呢?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研究、实践后进行汇报:(1)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先分别量出角的两边各1厘米,再用直尺去量开口的大小,约是0.6厘米,度量非常不方便。(2)用三角尺上的一个角进行测量,发现只能测量出角的一部分,还余下一部分无法测量。师:淘气做了一个和∠1一样大小的角,用这个角去量∠2,你也动手试一试。指导学生用活动角做了一个和∠1一样大小的角,去量∠2和∠3,把度量后的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汇报,可以发现:∠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够准确。师:看来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够准确,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一些呢?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如果用来度量的角再小一点就能更准确了。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师:要想准确知道角的大小,必须有一个标准的度量角的单位。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出示圆中的5份、10份,问:你知道这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吗?学生回答:5°,10°。师:请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角,观察后发现: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度量角的单位是1°,现在请大家估一估三个滑梯中的角大约是多少度?学生尝试估计三个滑梯中的角的度数。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在课本上数一数每个角有多少份,通过份数的多少来比较角的大小。2.完成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估一估角的度数,教师指名回答。本节课学习了角的度量单位,使学生认识了1°角的大小,掌握了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及其大小关系,并能估计其他角的大小。1.教材第25页“练一练”第3,4题。2.选用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角的度量(一)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做1度(记作1°)。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本节课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角有大小之分,通过用直尺、三角尺度量角的大小,初步寻找度量角的方法,引出角的度量单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角的度量过程,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了解1°角实际有多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