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单元1 活动一《发现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课题 发现身边的数据 单元 第1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四年级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能够认识到个人数据的价值与敏感性,知道数据无处不在且形式多种多样,理解数据的重要性。计算思维:学会发现身边的数据,能够使用电子表格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一张简单的图表。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会感知身边的数据并收集数据,知道收集数据的一般办法,了解数据的记录与存储,并提升可视化效果。 信息社会责任:能够在收集同学个人信息前,主动征求本人同意,并在表格中用学号替代真实姓名进行脱敏处理。教学重点 一、感知身边的数据二、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单元1 活动一《发现身边的数据》: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数据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影响着整个社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人们通过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从中寻找规律,不断积累知识,获得经验,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体验探索我在操场上练习跳绳,最好成绩是1分钟跳了178个;爸爸开车回家,仪表盘显示当前速度为42千米/时;妈妈在超市买的南瓜 2.4元/千克;爷爷在看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为多云,南风三至四级,气温26~34℃;奶奶手机中的APP 显示今天的运动总步数是5069步…1.以上文字表述中,包含哪些数据 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 快速提取:给文字“贴数据标签”:个人速读把老师给出的场景文字用荧光笔标出所有“数字+单位”,写在便利贴上。第二天用“快闪”方式:每人用10秒说出一条最有趣的数据,其他同学快速判断属于哪一类,教师即时贴到“数据墙”扩展分区。 感知层:让“看不见”的数据“看得见”用荧光笔、便利贴把抽象数字实体化,降低认知门槛,激发学生发现数据的兴趣。采集层:培养数据敏感度24小时任务卡将课堂延伸到家庭,学生化身“数据猎人”,在无意识场景中主动捕捉信息,形成“数据视角”。讲授新课 一、感知身边的数据数据无处不在,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数据打交道。数字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例如,小杰早上7点起床,亮亮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华从学校图书馆借了4本书这支笔的价格是5元……这些表述中的数字都是数据。数据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数字以外,还有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我发现,身份证上有各种形式的数据。校运会开幕式的视频也是数据。探究实践认真观察和思考,将发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同学们每天在接收大量数据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数据科学课上,同学们通过做实验会生成实验数据;体育测验时会生成测验时间、测验项目、测验成绩等数据;智能运动手环实时监测我们的身体状态,生成运动数据、睡眠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实与现象的描述和记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数据越来越复杂,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例如,在线学习平台,记录了学生的在线时长,学习内容、举手次数等数据;网络购物平台,保存着用户的浏览记录、购买记录、物流状态等数据;智能交通系统,实时采集道路上车流量、车辆违章、公交车运行情况等数据。二、收集数据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都是常用的方法。例如,中国科考队登上珠穆朗玛峰,通过实地勘测方式得到珠峰的高度;人口普查员通过调查走访的方式,收集并汇总全国人口数据;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式,获得真实的实验数据·…随着技术的发展,收集数据的手段日益丰富。传感器和其他智能设备成为重要的数据收集工具。例如,“天问一号”收集了大量的火星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农民伯伯使用传感器实时收集农作物生长环境、病虫害等方面的数据;手机APP借助内置的传感器,可以很方便地采集用户的指纹数据…按照数据收集的途径,可以将数据分为两类: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例如,我们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得到的气温值是直接数据,而从网上搜索得到的气温值是间接数据。通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统计获得的数据通常是直接数据。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数据通常是间接数据。数据收集是数据处理和价值挖掘的基础。通过可靠和恰当的途径收集数据并进行鉴别,才能确保数据是真实、准确的。练习提升1.4人一组,记录小组所有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邮箱地址等数据。2.访问中国天气网,查询当地明天的气象指数和生活指数数据并填写在表格中。开拓视野数据的记录和存储人类记录和存储数据的历史悠久。结绳计数,在龟甲兽骨、竹简上刻画图案或文字,都曾是人们记录数据和事件的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计算机中,各种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常见的文件类型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通过不同的软件对文件进行编辑或处理,其实都是在对数据进行处理。三、课堂练习请完成以下课堂练习题目:1、下列不属于数据表现形式的是?A. 数字 “178”(跳绳个数) B. 班会活动的照片C. 空白的纸张 D. 爸爸发送的语音消息2、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气温值属于?A. 间接数据 B. 直接数据C. 无效数据 D. 模拟数据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有?A. 身高、体重、体温 B. 考试成绩、作业分数C. 手机电量、运动步数 D. 空白的笔记本4、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A. 数字(如 “100 分”) B. 图像(如班会照片)C. 音频(如语音消息) D. 视频(如校运会开幕式录像)5、判断题:从网上搜索得到的气温值属于直接数据。( )拓展延伸大数据分析学习数据整理对青少年有什么好处?青少年如何更好的学习数据整理?有什么常见的数据整理运用场景? 发现数据:任务:手持一张“A4数据捕手卡”,在校园或教室内3分钟“扫街”,把看到/听到的数据用“符号+描述”速写在卡片上。理解数据:案例解析:教师展示身份证、校运会视频截图,引导学生指出其中文字、图像、视频三类数据,并讨论其用途。 网络调查:获取“明天天气”任务:访问中国天气网,下载当地“明天气象指数”和“生活指数”(紫外线、洗车、感冒等)。记录:将网页截图+数据粘贴到“间接数据收集表”。完成课堂练习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感知层面:让数据“看得见”:把抽象概念转译为可拾取的“符号+场景”,降低认知门槛,激活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实现“数据就在我身边”的即时体验。 体验完整数据链路:从“卷尺测量”到“Excel图表”再到“二维码分享”,学生亲历“收集→记录→存储→处理”全链路,把抽象概念落地为可触、可扫、可分享的具体成果。在课堂练习中强化所学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课堂小结 《发现身边的数据》课程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学习了发现身边得数据,我们把跳绳成绩、超市南瓜单价、奶奶步数全扔进一张表,居然发现“步数越多→奶奶越开心”的神奇关联。最酷的是用在线工具 3 分钟画了条气温折线,原来明天 34 ℃ 是真的热!现在我知道,数据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会说话的“小侦探”。回家第一件事:把暑假阅读清单也整成数据表,让我们的阅读更加有效率!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请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家庭成员静态数据得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