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曹冲称象的故事 活动三 称重大挑战 【教学目标】1.理解等量替代法的原理,能用已知质量的食盐(200克/袋)“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2.通过活动掌握分步称量的方法、解决大物体如何称重的问题(类似曹冲称象)。3.培养逻辑思维、动手操作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1.用掂一掂的方法称生活常见的物品。2.能用已知质量的食盐(200克/袋)“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方法指导】1.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2.学习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曹冲用石头替代大象的质量,再分几次称石头的总质量,从而称出了大象的质量。今天我们学习用盐代替“石头”称出手电筒、水杯和花盆的质量。二、探究新知1.找一些常见的物品,先估一估质量,再称一称。教师可以让学生估一估笔袋、字典、数学书等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并读出它们的质量。2.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如果没有称,只给你一些200克一袋的盐,你能想办法“称”出下面物品的质量?(1)称手电筒。让一个学生示范,左手先拿一包盐,右手拿一个手电筒掂一掂。如果手电筒这边重,那么左手再加一包盐,再左右手掂一掂。如果两手差不多重,说明1个手电筒约2袋盐重,也就是400克。(2)称1个水杯的质量。让另一个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演示左手拿盐,右手拿水杯的方法掂一掂,“称”出水杯相当于几包盐的质量。(3)称1盆花的质量。指导学生用曹冲称象的方法,用盐“称”出花盆的质量。①先将花盆放到一个空盆中。②再放入注有一定量水的水槽中,标记花盆的吃水线。③取出花盆,向盆中逐渐加一袋袋盐,直到水位到达相同的吃水线。④计算盐的总质量。此时盐的总质量=花盆的质量,几(包)×200=花盆的质量。(4)学生填写表格。物品 1个手电筒 1个水杯 1盆花质量 约2袋盐 3.课后用已知质量的物品(如一瓶水约500克)作标准,称一称其他物品(如一个玩具飞机)。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也可以用曹冲称象的方法。4.课件展示“小讲堂”内容。(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一下给大家讲一讲。(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质量单位和秤”。让学生记一记:1公斤=2斤 1斤=10两 1公斤=1千克 1斤=500克(3)教师讲解“成语中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记一记:半斤八两、斤斤计较、力敌千钧三个成语。5.成长小档案。让学生写一写或画一画在本次活动中有哪些收获或感想。6.评价一下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实战演练【例】填一填。【解题点拨】观察第三幅图可知,2个苹果=400克 1个苹果是400÷2=200(克)。观察第二幅图可知,2个梨=3个苹果=200×3=600(克),所以一个梨=600÷2=300(克)。观察第一幅图可知,6个苹果=1个菠萝+1个梨 ↓ ↓200×6=1200(克) 300克1个菠萝=1200-300=900(克)【规范解答】900【解题心得】先从第三幅图算出苹果的质量,再从第二幅图算出梨的质量,再从第一幅图求出菠萝的质量,利用等量的等量相等来逐一求出菠萝的质量。课堂巩固见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课堂小结本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在没有秤的情况下,只用知道质量的物品(如盐),用掂一掂或“曹冲称象”等量替代法的原理“称”出物品的大概质量。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用掂一掂的方法估称手电筒和水杯的质量,用曹冲称象的方法“称”花盆的质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测量,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与同学合作交流能力。在教学中对“水位线”的判断可能较抽象,可用贴纸辅助标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