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2课 置身互联网的世界 教案+课件+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第2课 置身互联网的世界 教案+课件+练习

资源简介

《走进互联网》数字科普手册导学案(第二篇章)
一、手册封面设计
(设计第二篇章的专属封面吧!)
标题:走进互联网——互联网的应用及特征
小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目录
我身边的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应用的特征(思维导图)
我的学习反思
三、第一章:我身边的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请回顾你的生活,填写下表,写出你使用过的具体应用。
生活中应用互联网的具体案例
网络媒体 使用互联网中的新闻或社交软件查看各类媒体信息
网络通信
电子商务
网络学习
网络娱乐
其他应用
信息检索
四、第二章:互联网应用的特征(思维导图)
互联网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请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特征1:_________
含义:信息传递速度非常快
我的例子:用微信和家人_________
特征2:_________
含义:网络上的信息_________
我的例子:用_________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
特征3:_________
含义:打破了_________的限制
我的例子:可以观看国外网站的_________视频
特征4:_________
含义:用户可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我的例子:在视频网站上发_________和网友交流
五、我的学习反思
通过学习,我发现互联网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这些影响:(共15张PPT)
第一单元
第二课:置身互联网的世界
互联网的应用及特征
教学目标
信息意识
认识互联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理解互联网应用的多样性与重要性。
计算思维
能分类归纳互联网应用及其特征,发现应用之间的逻辑联系与共性。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能利用互联网应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设计数字科普手册第二篇章。
信息社会责任
理解互联网应用的互动性、全球性等特征,增强理性使用互联网和文明上网的责任感。
探索:我们身边的互联网应用
"你使用过互联网的哪些应用 "
"我用过聊天、购物、学习、娱乐等互联网应用。"
除了聊天、购物、学习、娱乐,你们还用过互联网来做哪
些事情呢?
思考:互联网如何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请列举你每天使用的互联网应用。
回顾与聚焦
回顾
上节课我们共同完成了手册的第一篇章,了解了互联网的诞生与演化。
聚焦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互联网有哪些不同领域的应用,体现出哪些关键特征呢 "
"这些应用又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的 "
本节课任务
今天,我们将一起制作数字科普手册的第二篇章——互联网的应用及特征。
一、互联网的应用
互联网飞速发展,使我们随时置身互联网的世界。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0.67亿人。巨大的用户群体和使用规模,促使各种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具体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媒体/信息共享
几乎所有新闻网站、企业、机构都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
2. 信息检索
互联网是信息的海洋,通过关键词检索找到所需信息。
3. 网络通信
让远隔千里的人能及时沟通交流。
一、互联网的应用
4. 电子商务
网络交易、网络支付促进贸易全球化。
5. 网络学习
通过网络课程、直播、在线会议等方式获得学习资源。
6. 网络娱乐
提供网络音乐、视频、游戏等多种娱乐方式。
随着互联网发展,未来会产生更多有价值的应用。
实践活动:记录我的互联网生活
你都体验过哪些互联网的各类应用 请你回顾并列举我们在不同领域应用互联网的例子,填写在下表中
应用领域
我的使用案例
网络媒体
使用互联网中的新闻或社交软件查看各类媒体信息
信息检索
网络通信
电子商务
网络学习
网络娱乐
其他应用
请同学们回顾并列举你在不同领域应用互联网的具体案例,填写在导学案的表格中。
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案例,然后独立填写。
二、互联网应用的特征
这些丰富的应用,之所以能如此深刻地改变世界,是因为它们共享着一些核心特征。
1
即时性
可随时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实现实时沟通和交流。
2
海量性
每天产生数以亿计的信息,总信息量难以统计。
二、互联网应用的特征
1
全球性
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信息的传播范围远大于传统媒体,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2
互动性
用户参与性强,可以创造内容,并通过评论、留言、弹幕等方式与他人互动。
理性对待网络评论,并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是每一个网民的基本素质。
能量加油站
互联网还有其他一些特征:
资源共享
互联网使得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打破了地域限制。
个性化
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和兴趣,可以推送个性化的信息。
网络协作
让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超越时空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思考与举例:互联网的特征
特征
举例说明
个性化
根据用户的使用记录和兴趣,可以推送个性化的信息
即时性
海量性
全球性
互动性
请为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其他特征补充优点和例子。
此活动可先个人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例子。
设计与实践:制作手册第二篇章
使用文字编辑软件
如Word等工具开始制作
参考导学案模板
共同完善"互联网的应用及特征"这一篇章的内容
插入相关图片
务必插入:体现不同应用的图标截图、体现四大特征的场景图片
设计排版
让手册美观、清晰
最终目标:将制作好的第二篇章与第一篇章合并,形成完整的数字科普手册。
拓展与思考
"互联网推动着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由线下到线上...标志着人类社会进行了一次由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全球性大迁徙。"
思考题:面对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创新和变革,结合所学习到的知识:未来可能会出现什么应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应用
VR/AR购物
虚拟试衣间、家具摆放预览
AI个性化老师
根据学习风格定制教学方案
全息投影通信
实现"面对面"远程交流
本课重点总结
互联网的六大应用领域
网络媒体 / 信息共享
信息检索
网络通信
电子商务
网络学习
网络娱乐
互联网应用的四大特征
1
即时性
信息传递快
2
海量性
信息总量大
3
全球性
覆盖范围广
4
互动性
用户参与度高
本课难点与责任
难点理解
能够清晰区分互联网的"应用"(做了什么)和"特征"(为什么能这么做),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它们。
课后任务
完成《走进互联网》数字科普手册第二篇章的所有内容
将第一篇章和第二篇章合并为一个完整的Word文档
为你们的手册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和目录
(可选)思考"拓展"部分的问题,并将你的想法简要记录
在手册末尾
情感升华
在享受互联网即时性和互动性带来的便利时,务必牢记网络公民的责任——理性发言,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让我们一起安全、高效、负责任地置身于互联网的世界!第一单元第二课:置身互联网的世界-练习题
一、选择题(5道)
【容易】
下列不属于互联网应用所属领域的是( )。
A. 学习 B. 娱乐 C. 交通信号灯控制 D. 生活
答案:C
解析:交通信号灯控制属于物联网或智能交通应用场景,不是教材中列出的互联网应用六大领域。
我们日常使用微信聊天,最能体现互联网应用的哪一特征?( )
A. 海量性 B. 即时性 C. 全球性 D. 多样性
答案:B
解析:微信聊天强调“秒发秒收”,体现即时性。
【中等难度】
下列应用与领域对应正确的是( )。
A. 慕课 —— 娱乐
B. 淘宝 —— 学习
C. 腾讯会议 —— 工作
D. 抖音 —— 社交
答案:C
解析:慕课属于学习;淘宝属于生活;抖音主要是娱乐;腾讯会议用于工作。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互联网应用的“全球性”?( )
A. 使用百度百科查找资料
B. 在抖音刷短视频
C. 与美国专家进行视频会议
D. 通过美团点外卖
答案:C
解析:全球性强调跨地域、跨国界的连接和交流。
【较难】
关于互联网应用特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即时性表示信息可以随时随地传递
② 海量性表示信息内容丰富,存储无限
③ 全球性表示互联网用户仅限于国内
④ 互动性表示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错误,全球性不是仅限国内,而是跨越全球。
二、判断题(5道,附解析)
( ) 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习、工作、娱乐、社交等。
答案:√
解析:教材明确指出互联网应用覆盖多个领域。
( ) “即时性”是指互联网能够提供全球范围的交流。
答案:×
解析:这是“全球性”的特征,“即时性”指的是信息传递的实时性。
( ) 在百度百科中查找资料,体现了互联网应用的海量性和全球性。
答案:√
解析:百度百科内容海量,且全球用户共同参与编辑。
( ) 抖音和网游主要体现了互联网的互动性。
答案:√
解析:这些应用中用户既能观看,也能评论、分享甚至创作,体现互动性。
( ) 互联网的多样性指的是它可以承载不同形式的信息和应用。
答案:√
解析:多样性强调信息形式(文字、图片、视频)和应用功能的丰富多样。教学教案设计
总第 02 课时
课 题 名 称 置身互联网的世界
学习目标 (包含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认识互联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理解互联网应用的多样性与重要性。 计算思维:能分类归纳互联网应用及其特征,发现应用之间的逻辑联系与共性。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利用互联网应用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设计数字科普手册第二篇章。 信息社会责任:理解互联网应用的互动性、全球性等特征,增强理性使用互联网和文明上网的责任感。
问 题 类 型 学生问题 我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体验过哪些互联网应用? 互联网应用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未来还可能出现哪些新的互联网应用?
学科问题 互联网应用涵盖哪些主要领域? 互联网应用有哪些关键特征,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为什么说互联网推动了社会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迁移?
教师问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有哪些?能不能把它们进行分类? 你认为互联网应用的“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征,具体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问题系统 (星号标出核心问题) 1.互联网应用涵盖哪些主要领域? 2.互联网应用有哪些关键特征,它们是如何体现的? 3.为什么说互联网推动了社会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数字空间的迁移?
问题探究流程 导(问题引导)、学(自主探究)、探(合作探究)、测(课堂检测)、拓(知识拓展)
导(问题引导): 情境设置: 展示一组生活化场景图片(如网购、外卖、网课、刷短视频、智能导航)。 教师问题:同学们,你们每天使用的互联网应用有哪些?能不能把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学生举例(淘宝、微信、哔哩哔哩、钉钉、百度地图等)。 教师小结:互联网应用已渗透到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互联网的世界”,探究它的应用与特征。 学(自主探究): 任务一:互联网应用 引导情境:展示一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互联网使用拼图(如网课、外卖、网游、社交)。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互联网应用分门别类吗? 活动设计(完成教材P10写一写): 学生在学习单或本子上完成任务: 写出你最常用的 3个互联网应用(如钉钉、微信、淘宝)。 把它们按照 学习、生活、娱乐、社交、工作、服务 分类。 学生答案示例: 学习:钉钉课堂; 生活:美团外卖、淘宝; 娱乐:抖音; 社交:微信; 工作/服务:支付宝。 知识点总结:互联网应用已经覆盖学习、生活、娱乐、工作、社交等多个领域。 任务二:互联网特征 引导情境:展示一个场景——学生在长沙上网课,与国外专家实时互动。 教师提问:这种应用体现了互联网的哪些特征? 活动设计(完成教材P11写一写): 学生完成小任务: 写出你日常使用的某一个互联网应用(如微信/百度百科)。 归纳它体现了哪些互联网特征(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样性)。 举例说明。 学生答案示例: 微信:即时性(秒发秒收)、互动性(群聊/视频通话)。 百度百科:海量性(资料丰富)、全球性(全球用户编辑)。 知识点总结: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特征包括 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样性。 探(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任务(教材“设计”和“实现”环节): 任务三:设计与实现(完善数字科普手册) 引导说明:现在我们要把所学的互联网应用和特征,整合到我们的《走进互联网》数字科普手册中。 活动要求(基于教师提供的科普手册模板): 补充应用分类表:把自主探究中的应用分类成果填入模板的应用板块。 完善特征表格:在模板对应部分,填写互联网应用特征及示例。 拓展畅想:在“展望”部分,写一段对未来互联网新应用的想象(如智慧医疗、VR课堂)。 小组合作形式:每组分工(信息搜集、文字整理、排版设计、展示汇报)。 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将完成的手册页面展示给全班。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新与总结,指出排版与表达上的改进方向。 四(课堂检测): 形式:小游戏 “快速抢答” 互联网应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 答: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多样性。 网课属于哪一类互联网应用? → 答:学习类。 互联网应用的过度使用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 答:沉迷、信息泄露、不良内容等。 五、拓(知识拓展): 任务:能量加油站 阅读“能量加油站”栏目,了解互联网的更多应用案例。 思考问题:未来,互联网还能在哪些新领域产生更大作用? 智慧农业(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 虚拟现实教育(沉浸式课堂); 智慧养老(智能监测+远程医疗)。
板 书 设 计 置身互联网的世界
一、互联网应用的领域 学习 / 生活 / 娱乐 / 工作 / 社交 / 服务 二、互联网应用的特征 即时性 / 海量性 / 全球性 / 互动性 / 多样性 三、互联网的影响 积极:便利生活、促进学习、推动发展 消极:沉迷、信息安全、隐私泄露
教 学 反 思
1.本节课通过“聚焦—探索—写一写—议一议—设计与实现—能量加油站”的活动链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逐步提升到学科知识和责任意识。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高,分组探究和作品设计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 2.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在讨论互联网负面影响时较为表面,今后应加强案例分析与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在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