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除法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一共有( )个梨,每( )个放1盘,放了( )盘。一共有( )个梨,平均放在( )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8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24842知识讲解4(1) 6个南瓜,平均装在2筐里,每筐装几个?先用 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知识讲解平均分成2份,每份3个。先想2个几是6。( )×2=63知识讲解把6个南瓜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几个,可以用除法计算。6 ÷ 2 = 3…被除数…除数…商…除号读作:6除以2等于3知识讲解(2) 6个南瓜,每3个装一筐,要装几筐?你能用 分一分、说一说吗?知识讲解每3个装一筐,要装2筐。按每3个分一份,一共圈了2次,就是分了2份。知识讲解6个南瓜,每3个一份,求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6 ÷ 3 =2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知识讲解你还能讲用6÷2或6÷3计算的故事吗?(1) 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6 ÷ 2 = 3 (个)答:每盘放3 个。把6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知识讲解(2) 6个苹果,每3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把6平均分,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6 ÷ 3 = 2 (盘)答:可以放2盘。1.练习巩固9个菠萝,平均放在3个纸箱里,每个纸箱放( )个。39 ÷ =33把9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10 ÷ =2. 大象运木头,每次运走2根。10根木头,( )次能运完。练习巩固把10根木头平均分,每份2根,求可以分成几份。2553.练习巩固(1) 15本书,平均摆成5堆,每堆( )本。(2) 15本书,每3本一堆,摆成了( )堆。÷ =÷ =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1553315355练习巩固4. 先读一读除法算式,再分别说出被除数、除数和商。8 ÷ 4 = 218 ÷ 3 = 624 ÷ 6 = 4读作:8除以4等于2。读作:18除以3等于6。读作:24除以6等于4。被除数除数商练习巩固你能根据其中一道除法算式讲故事吗?18 ÷ 3 = 618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 )枝。65.练习巩固3个苹果表示相同的数,把9平均分成3份,就是每个苹果表示的数。+ + =9+ + + =8=( )=( )9÷3=33把8平均分成4份8÷4=22除号“÷”用一条横线分隔两个圆点表示平均分。三百多年前,瑞士数学家首先使用“÷”。还有的数学家用“∶”和“/”表示除的意思。练习巩固你知道吗?知识总结除法的初步认识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知识总结除法的初步认识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2.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课后作业教材26页第3题2.3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能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物、分组问题。3.能根据情境编简单的除法故事。4.通过动手操作,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除法的含义。5.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数学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教学难点】联系具体情境理解算式中各个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南瓜图片(6张)、圆片、板书设计卡片。【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问题引导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均分,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平均分?”学生举例后,教师总结:“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小熊收南瓜的情境图,提问:“小熊要把6个南瓜运回家,它遇到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帮帮它吧!”二、探究新知1.活动1:已知份数求每份数。(1)6个南瓜,平均装在2个筐里,每筐装几个?操作:学生用6个圆片代替南瓜,动手平均分成2份。交流:“你是怎么分的?每份是几个?”师总结: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列式为6÷2=3。(2)认识除法算式。板书算式,讲解各部分名称。6 ÷ 2 = 3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得数是商)这个除法算式中的“÷”的名字叫除号。师:写除号的时候,先写一横,再在横的上面和下面分别点上1个小圆点。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学生自由练习除号的写法。师:我们认识了除号,那有谁认识这个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呢?有哪位同学知道的吗?生:等号前面的读作6除以2,这个算式连起来读作6除以2等于3。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道除法算式吧!学生齐读除法算式。师:这道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2.活动2:已知每份数求份数。(1)6个南瓜,每3个装1筐,要装几筐?操作:学生画圆圈。课件出示:每3个圈1份,观察能圈几份。交流:“6里面有几个3?”总结:求6里面有几个3,列式为6÷3=2。(2)对比提升。提问:“这两个活动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活动1是已知份数求每份数。活动2是已知每份数求份数。3.活动3:编数学故事。小组合作:用算式6÷2或6÷3编一个生活中的除法故事。示例:妈妈买了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并补充。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展示课件,集体订正。9 ÷ 3 = 3 每个纸箱放3个。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展示课件,集体订正。10 ÷ 2 = 5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题。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活动1:平均装在2个筐里→ 6 ÷ 2 = 3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读作:6除以2等于3。活动2:每3个装1筐→6÷3=2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南瓜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练习题目的单一,对除法的意义理解还不够,在之后的教学中会安排多种练习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件-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