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引入新课用乘除法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举例说说。每条毛巾9元,买4条毛巾要多少元?把12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多少个桃?知识讲解解决问题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运用“移多补少”法解决问题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解决关于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利用余数解决排列问题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问题知识讲解1个足球8元,求买4个的价钱,就是求4个8元相加的和是多少,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用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买4个足球,一共多少钱? 16元 18元 17元 18×4=32(元)答:一共32元。知识讲解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有一堆糖,比20粒多,比40粒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粒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多少粒糖?有多少个小朋友?15×5=25(粒)两个乘数相同,想乘法口诀中结果在20和40之间的。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6×6=36(粒)答:可能有25粒糖,有5个小朋友。答:可能有36粒糖,有6个小朋友。知识讲解运用“移多补少”法解决问题8×2=16(个)甲、乙两筐都装有一些西瓜,从甲筐中取出8个放入乙筐后,甲筐的西瓜还比乙筐多7个。原来甲筐的西瓜比乙筐多几个?甲筐:乙筐:8个7个8个8个16+7=23(个)答:原来甲筐的西瓜比乙筐多23个。画图能帮助解决问题。知识讲解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思路一:前面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一排5个座位。一种客车的座位示意图如下,二(1)班准备租这种车去参观科技馆。2名老师和30名学生,坐得下吗?1司机4×7=28(个)28+5=33(个)答:坐得下。33>322+30=32(名)知识讲解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思路二:先不看最后一排,左边和右边都是每排2个,共7排。一种客车的座位示意图如下,二(1)班准备租这种车去参观科技馆。2名老师和30名学生,坐得下吗?1司机2×7=14(个)14+14+5=33(个)答:坐得下。33>32知识讲解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问题一共有30根骨头。每只小狗能分到几根?平均分给我们兄弟6个。30÷6=5(根)答:每只小狗能分到5根。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知识讲解解决关于有余数除法的问题50名同学去野营,如果每6人住一顶帐篷,至少需要多少顶帐篷?50÷6=8(顶)……2(人)答:至少需要9顶帐篷。8+1=9(顶)剩下的2人也需要一顶帐篷。知识讲解利用余数解决排列问题有一串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穿起来,一共穿了25颗,最后一颗珠子是什么颜色?解决这类题时,余数是几,就与某一组里的第几个图形相同。25÷4=6……1答:最后一颗珠子是蓝色。1.练习巩固只要排列有规律的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西红柿?5×4=20(个)答:一共有20个西红柿。2.练习巩固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等于几?206÷3=0÷3=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等于0。3.练习巩固用总棵数除以要栽的行数,就是平均每行栽的。平均每行栽多少棵?要栽5行。一共要栽30棵树。30÷5=6(棵)答:平均每行栽6棵。4.练习巩固就是把20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1) 平均分给4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多少根?20÷4=5 (根)答:每只小兔分得5根。4.练习巩固就是把20平均分,每5个一份,求可以分几份,用除法。(2) 每只小兔分5根,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兔?20÷5=4 (只)答:可以分给4只小兔。4. 八仙桌是我国的传统家具。1张八仙桌通常坐8人,8张八仙桌能坐下60人吗?练习巩固先要求出8张八仙桌能坐的人数,用乘法。再和60比较。8×8= 64 (人)答:8张八仙桌能坐下60人。64 >605. 20个男生和8个女生参加公益活动,每4人一组。参加公益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分成了几组?练习巩固20+8=28 (人)答:参加公益活动的一共有28人,一共分成了7组。先求出总人数,然后除以4就得到分成了几组。28÷4=7(组)6. 盒子里有33粒纽扣。这些纽扣可以钉多少件这样的衣服,还剩多少粒?练习巩固一件衣服需要5粒纽扣,总数除以5就得到可以钉的件数。33÷5=6(件)……3(粒)答:这些纽扣可以钉6件这样的衣服,还剩3粒。7. 笼子里有多少只小兔?练习巩固一只兔子4只兔爪,解决此类问题要善于发现隐藏的条件。20÷4=5 (只)答:笼子里有5只小兔。笼子里一共有20只兔爪。8.练习巩固总价÷单价=数量。64÷8=8 (个)答:可以买8个布娃娃。(2)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解答出来。(1) 用64元可以买多少个布娃娃?20元可以买几个魔方?20÷4=5 (个)答:可以买5个魔方。9. 看下图,从左边数起第22个是 还是 ?练习巩固观察图,发现3个一组,22里面有几个3,这一组图就重复出现几次。从余数即可判断第22个图形是哪个。22÷3=7 (组)……1(个)…答:第22个是 。知识总结解决问题1.在解决问题时,要先弄清题意,再根据数量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2.解决问题时,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找出所需要的已知信息。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课后作业教材102页第12题期末复习-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能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求总价、平均分)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总数÷份数=每份数”的数量关系。3.通过情境分析,提取数学信息并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4.能用数学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乘除法的实际应用:求总价,求每份数。2.区分“乘法模型”(求总量)和“除法模型”(平均分或求份数)。【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问题情境,选择乘法或除法列式。2.处理有余数的除法中的实际问题(如余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巾图片、桃子图片、人民币学具。【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旧知。提问:3个文具盒,每个5元,一共多少钱?〔5×3=15(元)〕18块糖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块?〔18÷6=3(块)〕二、回顾整理课件出示:用乘除法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举例说说。1.用乘除法解决总价问题。任务:解决“每条毛巾9元,买4条毛巾要多少元?”学生列式:9×4=36(元)。师:为什么用乘法列式?生:因为“单价×数量=总价”。拓展:用人民币学具模拟付款,强化单位对应(如“9元”对应数字9)。巩固练习:铅笔每支2元,买5支需要多少钱?〔2×5=10(元)〕(若学生写成“2+5=7”引导辨析“加法”与“乘法”的区别)2.用除法解决平均分问题。任务:解决“把12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多少个桃?”学生列式:12÷3=4(个)。师:为什么用除法列式?生:因为“总数÷份数=每份数”。动手操作:用桃子图片分一分,验证结果。拓展:若有13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还剩几个?〔13÷3=4(个)……1(个)〕讨论:余数1表示什么?实际分桃时如何处理?(余数不可再分,需单独说明)3.对比乘除法的应用场景。表格总结:问题类型 运算方法 例子求总价/总量 乘法 9×4=36(元)求每份数/包含几份 除法 12÷3=4(个)三、巩固练习1.每瓶果汁6元,买7瓶需要多少钱?6×7=42(元)2.24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24÷4=6(块)3.有17个苹果,每袋装5个,能装满几袋?还剩下几个?17÷5=3(袋)……2(个)4.游戏:我是小老板。规则: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卖家(提供商品单价),另一人扮演买家(计算总价),轮流出题。5.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习与应用”第18题。四、课堂小结1.师生总结。(1)乘法用于求“总量”(已知单价和数量),除法用于“平均分”或“求份数”。(2)解决问题时,先明确问题类型,再选择正确运算。2.齐读口诀:“乘求总量,除求每份;问题分清,列式准稳!”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练习与应用”第6,7题。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板书设计数量关系(解决问题)1.乘法模型:单价×数量=总价。例:毛巾9元/条、买4条→9×4=36(元)2.除法模型:总数÷份数=每份数。例:12个桃平均分3份→12÷3=4(个)3.易错提醒:①分清“求总量”还是“求每份”。②余数还需标注解释实际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通过分桃子和购物情境,学生直观理解乘除法的应用,动手操作提升参与度。部分学生在复杂的情境(如有余数)中易混淆,需增加生活化案例强化理解。这节课的设计以生活情境为纽带,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乘除法的核心应用,通过对比归纳与游戏互动,深化数学思维与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期末复习 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课件-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ptx 期末复习-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教案-2025-2026学年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