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2份打包)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2份打包)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1~6的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借助直观图,强化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两个数相乘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3.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解决问题,培养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感受两个数相乘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看一看,写一写,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2】
1.读懂题意,自主探究。
师:题目要求什么?
预设: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圆”。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列式解答。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1:我竖着看,每列有4个,有这样的6列,也就是6个4相加,算式是4+4+4+4+4+4=24。
预设2:我跟你一样,但是我列的乘法算式,4×6=24。
预设3:我横着看,每行有6个,有这样的4行,也就是4个6相加,加法算式是6+6+6+6=24,乘法算式是6×4=24。
师:观察一下列出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横着看与竖着看,列出的算式不同。
预设2:在两道乘法算式中,都有4、6和24这三个数。
预设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师小结:大家真是火眼金睛!这里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出的乘法算式就不同,但是计算结果却是相同的,所以像这样的图示,我们一般都可以列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2)
竖着看: 横着看:
4+4+4+4+4+4=24 6+6+6+6=24
4×6=24 6×4=2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列出两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两个数相乘时,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在问题出示后,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通过互相交流,体会到像这样的图示,一般都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总体而言,这一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学生配合度很高。第二单元 1~6的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2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看一看、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难点:感受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游乐园里有很多小朋友,有坐过山车的、有坐小火车和小飞机的,还有坐旋转木马的。
预设2:过山车的每节车厢坐了2个小朋友,每架小飞机里坐了3个小朋友……
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预设2: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
二、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同数相加问题的特征。
师: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呢?请你们在学习卡片上数一数、圈一圈,想一想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写出加法算式。
师:通过数一数、圈一圈,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了3个小朋友,也就是有5个3。
师:那要求“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实际上是求什么?
预设:就是求“5个3”相加的结果是多少,算式是3+3+3+3+3=15。
师: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第二个问题,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同样请你们在学习卡片上数一数、圈一圈,并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写出加法算式,然后举手汇报:有4节车厢,每节车厢里都是坐了6个小朋友,要求“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就是把“4个6”相加,算式是6+6+6+6=24。
(如果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
师:接着看第三个问题,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请你们像刚才那样继续在学习卡片上数一数、圈一圈,并写出加法算式。
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写出加法算式,然后举手汇报:有7节车厢,每节车厢坐了2个小朋友,要求“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就是把“7个2”相加,算式是2+2+2+2+2+2+2=14。
(如果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
2.感受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明确乘法的意义。
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加数相同,都是几个几相加。
师:请你也写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写算式,然后举手汇报:
预设1:4+4+4+4=16。
预设2:6+6+6+6+6=30。
预设3:8+8+8+8=32。
预设4:我想写20个2相加。要写好长的算式呢!
师:我们知道这些加法算式加数都是相同的,想想有简便写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介绍:像上面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例如,求5个3的和可以写成:
加法算式:3+3+3+3+3=15;
乘法算式:3×5=15,读作:3乘5等于15。
乘法算式中的“×”是乘号(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的由来),3和5是乘数,15是积。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加法算式中没有“5”,乘法算式中“5”是怎么来的?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算式中的“5”表示的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3.即时训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师:请你们将20个2相加写成乘法算式。
预设:2×20=40。
师:说一说这个算式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2”表示相同的加数,“20”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40”表示20个2相加的和。
师:你能把上面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师生集体评议。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游乐园主题图等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如呈现游乐园中坐小飞机、小火车等场景,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快速投入学习,同时情境中蕴含的“相同加数”元素,为乘法概念引入做了铺垫。整节课我都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表述,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相同数连加的特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乘法和加法的关系,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让学生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另一部分学生充当听众或观众,参与度低,我本人也未能及时关注和引导,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以改善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