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口算乘法(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口算乘法(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相关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能从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发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3.在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将直观操作和抽象概括有机结合,培养观察、思考以及类推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主题图】
师:你去过游乐园吗?
预设:去过。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各种项目的价格,旋转木马每人8元,激流勇进每人10元,碰碰车每人12元,过山车每人20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坐过山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预设2:坐碰碰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
(这里留足时间学生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1】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师:这个问题是大家刚才提出来的,坐过山车每人20元,要求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这里就是求3个20元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0×3。
(2)探究“20×3”的算法。
师:你会计算吗?用小方块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伴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20×3表示3个20相加,10个小方块就表示1个十,我先摆出2个十,也就是20;接着再摆出2个20,一共就是3个20,20+20+20=60,所以20×3=60(元)。
预设2:通过摆的小方块,可以发现20是2个十,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元)。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直接讲解。)
(3)迁移类推。
师:刚才咱们计算的是20×3,现在老师要在20的后面加上1个0,就变成200×3了。那“200×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计算,然后举手汇报:200是2个百,2个百乘3是6个百,就是600,所以200×3=600。
(4)即时训练。
师: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排的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
2.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2】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师:这个问题熟悉吗?这也是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
预设: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
(2)探究“12×3”的算法。
师:这个算式和上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预设:上面的第一个乘数是整十、整百数,这个算式里的第一个乘数不是整十、整百数。
师:请你像刚才那样用小方块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汇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先算1个十乘3,再算2个一乘3。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要借助小方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脱离情境,迁移应用。
师:现在老师把第二个乘数变成4,你还会直接计算吗?
学生思考,尝试写出过程,然后举手汇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先算1个十乘4,再算2个一乘4,最后把两次求得的结果相加。
12=10+2
10×4=40
2×4=8
40+8=48
(4)即时训练。
师: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排的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举手汇报。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
2.吹糖人、捏面人和脸谱都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
(1)买4个面人需要多少元?
(2)100元能买3个脸谱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
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乘法。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说算理、说想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