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备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身体上的尺子3. 小讲堂(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备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身体上的尺子3. 小讲堂(教案)

资源简介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任务型备课】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3课时 小讲堂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针对身体尺里的秘密进行专题研究,搜集相关资料。
2.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通过小讲堂活动展示给全班同学。
3.通过小讲堂活动,对身体尺有关的知识进行拓展提升,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身体尺里藏着的秘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身体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测量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境与问题
1.关于身体尺,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身体尺的发现与使用都始于古代。古人都运用过哪些“身体尺”?
预设:身体尺里到底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
预设:“身体尺”的使用最早起于什么时候?
预设:古文里出现过哪些“身体尺”?
2.选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研究一下,给大家讲一讲吧。
3.导言:这节课学习《小讲堂》。
第二部分 探究与发现
1.活动一:了解身体尺的秘密
(1)大禹治水与度量衡的起源。
《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患时,为了统一测量标准,以自己的身体部位作为长度标准,制造了统一的测量工具。这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件具有权威性的长度标准器。
(2)古埃及腕尺的创制。
古埃及的长度计量单位称为腕尺,是以国王的手臂长度为标准的。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即是以胡夫国王钦定的腕尺作为标准建造的。
(3)身体尺与人物绘画。
在人物绘画中,准确的比例是非常关键的。而身体尺的运用可以帮助画家更好地把握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通常人们以“头长”为基本单位,来衡量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一个人的头长和他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长度关系。画画时……
人物绘画中还有“立七坐五盘三半”口诀,说的是成年人在站立、正坐和盘腿时的身高比例关系。
(4)古文中的身体尺
“布手知尺”现已成为一个成语,其本意是指中等身材的男人伸开大拇指和食指,指尖之间的距离为一尺。而女子的手一般小于男子,古人管女人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长度叫“咫尺”。成语“咫尺天涯”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天边一样。
2.活动二:延伸阅读
你想知道校园马路两边的树有多高,或者学校里的旗杆有多高吗 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用你自己的影子作参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躺在待测物体旁边的地上,把你的身高标记出来(从头的顶部直到脚后跟)。
第二步:背对太阳,站在标记的脚的位置看着你的影子慢慢变化, 当影子与标记的身高等
长时,就是测量的最佳时间。
第三步:测量出此时待测物体的影子长度,就是物体的高度。
小朋友们,快试一试吧!
第三部分 巩固与提升
1.你知道吗?
人握住拳头的大小和心脏一样大。
双拳并拢的大小和大脑差不多。
拳头的一周和脚长差不多。
第四部分 总结与评价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3.小讲堂
【教学反思】
亮点:通过“小讲师”角色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测量任务从个体到小组逐步递进,有效突破重难点。
改进:部分学生在分析误差时仍有困难,后续可增加“用标准尺验证身体尺”的对比实验。
延伸:结合跨学科活动,如让学生用美术课所学绘制“身体尺使用指南”绘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