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任务型备课】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0~12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从学生的活动情境得出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引出乘法运算,通过学生观察、探究、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时,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3.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情境与问题1.游乐场里可真好玩啊!思考: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有5个小飞机,每个小飞机里有3人。预设2:便利店门口挂着3束气球,每束5个。2.导言:这节课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一)》。第二部分 探究与发现1.相同加数连加的认知解决“小飞机里的人数”问题(教材第11页例1):学生列式:3+3+3+3+3=15,说明“5个3相加”的意义。2.同理解决“小火车” “过山车”问题,列出连加算式:4个6相加:6+6+6+6=24;7个2相加:2+2+2+2+2+2+2=14。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加数相同,引出“相同加数连加”的概念。3.乘法算式的抽象与意义对比思考:“20个2相加”写算式是否方便?引出乘法的简便性。以“5个3相加”为例教学乘法算式:加法算式:3+3+3+3+3=15乘法算式:3×5=15或5×3=154.认识乘号“×”,讲解读法“3乘5等于15”,明确乘数(3和5)、积(15)的名称及意义。迁移应用:将“4个6相加” “7个2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6×4=24、2×7=14),说明乘数与相同加数、个数的对应关系。5.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总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既可用加法,也可用乘法,乘法计算更简便。第三部分 巩固与提升1.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3.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4.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2题。5.填一填。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请你判断:5+5+5=5×3 ( )7+7+7+7=7×4 ( )2+2+2+2+2=2×5 ( )8+8+5=8×5 ( )7.连一连。7+7+7 8+8+8+8 4+4+4+4+47×3 4×5 8×45+4 1+1+1+1+1+1+1 1×78.请看图写出乘法算式。第四部分 总结与评价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2.学习评价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板书设计】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加数完全相同的算式:3+3+3+3+3=15 6+6+6+6=242+2+2+2+2+2+2=142×100=?3×5读作:3乘5 5×3读作:5乘3乘号 乘号┊ ┊3 × 5 = 15 或 5 × 3 = 15┊ ┊ ┊ ┊ ┊ ┊乘数 乘数 积 乘数 乘数 积【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体,开始先激起学生对乘法的强烈好奇:乘法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学乘法 乘号为什么这么写 ……无论是见过乘法还是初见乘法的学生,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疑问。如果让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学习的良好气氛不就有了吗 进一步细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还有不少的疑问,如果让学生提出来,似乎更有功效。例如,见到有人把加数相同的加法列成乘法算式时,学生就会想:为什么列乘法 算式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意思?在看到有些情境能用乘法列式,有些情境只能用加法列式时,学生心里也会有疑惑:为什么有些题目能用乘法,有些题目不能用乘法 这些问题直击乘法的意义,是不是既能点燃学习的热情,又能引发思考与探究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