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任务型备课】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任务型备课】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2 平均分(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33~34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平均分的第2课时,将要研究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即已知总数和要平均分成的份数,求每份数量。这种“等分”也是平均分的第一种情形(另一种情形为“包含”,即已知总数和每份数量,要求平均分成的份数),这种情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分的过程需要学生借助动手操作表征出来,从教学材料的编排可以看出,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平均分的过程以及分的方法,最后说明了分的结果。教材上提供研究的素材是:“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按照要求,应引导学生在明确被分物品总数、所分份数的含义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体验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过程】第一部分 情境与问题1.有6个苹果,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分法一:每份3个,分成2份。分法二:每份2个,分成3份。分法三:每份1个,分成6份。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2.导言:这节课学均分(二)》。第二部分 探究与发现1.例题分析(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怎样理解“平均分成6份”?预设:分成6份,每份同样多。2.分法探究第一步:用学具代替橘子,每份先各放1个,分掉6个,还剩12个。第二步:每份再各放1个,又分掉6个,还剩6个。第三步:每份最后各放1个,分完6个,正好分完。分了3次,每份都是3个。所以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3.方法总结平均分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最终每份数量相同。第三部分 巩固与提升1.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2.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2题。3.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3题。4.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3题。5.教材第35页“练一练”第4题。6.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5题。7.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6题。8.教材第36页“练一练”第7题。9.拓展提升:把15块糖平均分给明明和他的4个小伙伴,每人分得( )块。第四部分 总结与评价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2.学习评价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板书设计】3.2 平均分(二)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3 )个。【教学反思】本节课复均分,同时从平均分分法的多样化入手,让学生体会无论哪种分法,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过程,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用语言表达。从实物到图像、从数据到语言表述,一系列的表征变化,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