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看一看(一)(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看一看(一)(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空间(一)
第1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 42页例题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准确描述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正确判断不同观察位置对应的视图,理解观察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升观察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参与、乐于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前、后、侧等)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来讲一讲呢?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摸的是同一头大象,每个人的说法不一样呢?
预设:他们每个人都只是接触到了大象的局部,并非大象的全貌。
师:生活中我们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会一样吗?
接下来,咱们看看这些小朋友从不同位置观察汽车模型,分别有哪些发现。
探究新知
初步观察,感知不同位置视图。
【课件出示】
师:奇思、妙想、淘气、笑笑从不同位置观察汽车模型,想一想,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师:请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汽车模型,同桌两人分别站或坐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和自己刚才说的是否一致。
学生观察后汇报。
预设1:我和奇思坐在相同的位置,看到了车的头部和侧面。
预设2:我和妙想站在相同的位置,看到了车的顶部。
预设3:我和笑笑坐在相同的位置,看到了车的侧面。
预设4:我和淘气坐在相同的位置,看到了车的尾部。
2.深度辨析,对应视图连线。
【课件出示】
师: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自主连线后展示。
预设: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连线,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3.拓展迁移,解决有遮挡关系的观察问题。
【课件出示】
师:看图,淘气、笑笑和奇思一起在观察杯子和汽车模型。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拿出准备好的杯子和汽车模型摆在桌子上,三个人一组,分别站或坐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看刚才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观察完后汇报结果。
预设1:第三幅图是笑笑看到的。汽车挡住了杯子,我和笑笑坐在相同位置,看不见杯子,只能看见车头。
预设2:第二幅图是奇思看到的。我和奇思站在相同位置,可以看见汽车的顶部和杯子的杯口。
预设3: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我和淘气坐在相同位置,可以看见汽车的侧面和杯子的侧面。
师:大家要注意,观察物体时一定要注意物体遮挡关系。
三、练一练
1.完成教材第42页第1~2题。
连一连。
3.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4.在桌上放一个书包,再分别从四个方向看一看,每次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合作观察实物,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在交流中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不同有了初步认识。连线练习和复杂场景观察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部分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判断依据,展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不过,关于遮挡关系这一难点,仍有少数学生理解困难。对于教学难点,后面的教学中我会增加更多直观演示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