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铅笔有多长(2)(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铅笔有多长(2)(教案)2025-2026学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测 量(二)
第2课时 铅笔有多长(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试一试”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进行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准确选择合适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或高度,理解不同单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2.通过观察、比较、换算实践,提升单位换算能力,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
3.加强对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你知道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吗?
预设:1分米=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
师: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
预设:1米等于10分米。
师:有些同学说1米等于10分米,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我们在米尺上看一看。
二、探究新知
1.探究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
师:观察米尺上的刻度,说一说,该如何推理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察推理后汇报。
预设:1米=100厘米,10厘米=1分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也就是10个1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你能梳理一下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
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课件出示】
他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吗?比一比,说一说。
学生自主探究后举手汇报。
预设:因为 1分米=10厘米,所以 6分米=60厘米,4分米=40厘米,7分米=70厘米。因为1厘米=10毫米,所以2厘米=20毫米。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一样的,只是用的不同单位在记录。
会正确选择使用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
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学生自主完成后汇报。
预设:橡皮宽约25毫米;凳子高约4分米;教室高约4米。
三、练一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第2~5题。
2.改错。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借助课桌测量差异情境,学生初步理解不同单位测量结果可通过换算统一,体会单位换算意义。但在实际选单位环节,部分学生对橡皮、凳子、教室等物体长度的量感不足,选择单位时犹豫或出错。后续需强化实物感知,让学生多动手测量身边物品,积累 “毫米、厘米、分米、米” 在实际中的表象;还可增加错例辨析,如呈现 “橡皮宽 25 厘米”这类错误,引导学生反思修正,提升对长度单位的准确运用能力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