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第6课时 解决问题(3)【教学内容】教材第14、15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减关系与乘除关系复合”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此类实际问题。2.在分析、对比、交流中,理解不同解题思路的差异和内在逻辑,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类似问题。4.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重点难点】重点: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加减关系与乘除关系复合”的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相应的综合算式。难点:理解不同解题思路的差异和内在逻辑。【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学生举手口答。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6】1.阅读理解。师:读一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学生读题,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红珠子有72颗,黄珠子有56颗,8颗同色的珠子穿一条手链。预设2:问题是“红珠子比黄珠子可以多穿几条手链?”。2.分析解答。师: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学生分析题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可以先求出红珠子和黄珠子分别能穿几条手链,再求出红珠子穿的手链比黄珠子多几条。72÷8=9(条)56÷8=7(条)9-7=2(条)预设2:还可以先求红珠子比黄珠子多多少颗,再求出多的这些珠子可以穿成几条手链。72-56=16(颗)16÷8=2(条)师:你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试着写综合算式,然后举手展示:预设: 72÷8-56÷8 (72-56)÷8=9-7 =16÷8=2(条) =2(条)(第一个算式可能有学生列不出来,教师要注意指导。)师:比较两个综合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先观察、讨论,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算式不同,但是结果相同。预设2:第一个算式里减号前后的“72÷8”和“56÷8”里都出现了“÷8”,而第二个算式是把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放到括号里相减后再“÷8”。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先除以同一个数再相减,等于两个数的差除以这个数。3.回顾反思。师:回顾整个解题过程,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我们用不同的思路,解决了同一个问题。预设2:这两种方法相互验证了答案是正确的。……三、巩固运用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5、6题。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3)【教学反思】为了降低本节课的难度,我用了一个与例题相关的复习题做了导入,所以在问题出示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第一种解题思路,关于第二种解题思路,有部分学生是在第一种思路的基础上生搬硬套出来的,并未完全理解,仅有个别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也说明平时留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太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去分析题意、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