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混合运算第2课时 混合运算(2)【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相关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提升运算能力。2.借助问题情境感受“先乘、除后加、减”这种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活动,培养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谁愿意上来写一写计算过程?学生举手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核对答案。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例2】1.读题,获取信息。师:仔细读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1:左边有4盒草莓酸奶;右边有3组燕麦酸奶,每组有6盒。预设2: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盒酸奶?”。2.列式计算,感受算法的合理性。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然后举手汇报:预设1:先算燕麦酸奶有多少盒,再算一共有多少盒酸奶。6×3=18(盒)18+4=22(盒)预设2: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6×3+4=18+4=22(盒)预设3:我列的综合算式是这样的,但也是先算出燕麦酸奶有多少盒。4+6×3=4+18=22(盒)3.对比异同,归纳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师:这两位同学列的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观察,发现:列的算式不同,但都是先算出燕麦酸奶有多少盒,也就是都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师小结:像这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第7页下面的“做一做”。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3.*算一算,每种水果代表几?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混合运算(2)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教学反思】关于乘加、乘减的计算,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知道在这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加上上节课认识了综合算式和脱式计算,所以这节课在问题出示后,我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计算。这节课对于学生而言不难,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只有个别学生在写脱式计算时容易漏掉第一步未参加计算的那个数,这是在后续练习和教学中要多加强调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