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三上1.4《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案)(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三上1.4《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案)(1)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课时 一课时
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乘法的算理,发展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教材以“计算乒乓球总数”为情境,引出 12×4的计算。通过拆分两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相加的方法,直观呈现算理;同时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从分步列式到简便竖式,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是表内乘法向多位数乘法的延伸,为后续学习进位乘法和多位数乘法奠定基础。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情境导入——算理探究——算法掌握——应用巩固”的思路,从生活中常见的乒乓球数量问题入手,让学生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拆分数字理解算理,再掌握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体现了数学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对乘法的意义有清晰理解,但对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尤其是竖式的算理和写法 )尚未接触,需要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和拓展。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够理解通过拆分数字计算乘法的方法,但在将这种拆分过程转化为竖式计算的抽象形式时,需要教师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生活情境感兴趣,喜欢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但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和规范书写竖式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指导。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2.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将拆分数字计算的过程抽象为竖式计算的形式,发展数学抽象能力。3.在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推理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4.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解决“乒乓球总数”等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书写竖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即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后再相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我来点蜡烛。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猜猜它是什么?课件出示:小小黄球圆又硬,拍打撞击它最行,两人对打不相让,你来我往真热闹。(打一体育用品)师:对啦!就是乒乓球。同学们,在咱们的校园生活里,乒乓球是很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课件出示: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训练打乒乓球的技能,老师带来了一些乒乓球。课件出示:师:大家知道吗?这里面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探究,大家有没有兴趣? 学生独自猜一猜:是乒乓球。学生:有。 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聚焦课堂。借乒乓球这一校园常见体育用品,搭建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使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增强学习亲切感。
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探究12×4的计算方法师:观察图片,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师:那怎么计算12×4呢?咱们一起深入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件出示——小组合作:(1)4人一小组,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师巡视,然后提问:谁来分享你的算法?师:想想还可以怎么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为了便于观察,老师用圆圈表示乒乓球的数量。课件出示:师:观察上图,想一想,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左边有4个2,2×4=8;右边有4个10元,10×4=40;将左右两边的数量相加:40+8=48。师: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师:除了拆分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咱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写法。先写被乘数 12,再写乘数 4,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课件出示:师讲解竖式的计算方法:先用个位上的2和4相乘得8;再用十位上的1和4相乘得4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结果就是48。课件出示:师:大家看,竖式计算其实和拆分法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分别计算个位和十位与一位数相乘,再把结果合起来。乘法竖式还有更简便的竖式写法,个位上的2和4相乘得8,把8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4相乘得4,表示4个十,把4写在十位上。课件出示:师:现在咱们有拆分法和竖式计算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呢?师:对啦!拆分法更直观地展示了计算的道理,竖式计算是把这个过程简洁地写出来。以后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时,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不过竖式计算更适合复杂的计算,咱们要慢慢熟练掌握。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有4盒乒乓球,每盒有12个。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学生: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就是求4个1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12×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生:12×4表示4个1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12+12+12+12=48。学生:我是这样想的,把12拆分成10和2。学生自由说说。学生:都是把12拆成10和2,分别乘4后相加。 以乒乓球数量为情境,自然引出“12×4”,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激发探究欲。通过“获取信息——提问题——列式”,完整经历解决问题流程,强化“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意义理解。鼓励小组合作,用拆分法、竖式法探究,体现算法多样化。借助圆圈图直观演示拆分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分别相乘再相加” 的算理,为竖式计算奠基,实现算理与算法融合。对比拆分法与竖式法,明晰二者“分别算个位、十位再合并”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本质是算理的简洁呈现,逐步掌握竖式规范,提升计算技能。
探究2: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师:看“试一试”里的题目,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还有三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计算方法和之前学的有没有联系呢?用竖式算算课本上“试一试”的题目。师巡视指导,然后提问:用竖式怎样计算21×3?展示:师:用竖式计算,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数位对齐,结果就出来了。接下来看22×4。展示:师:现在难度升级,看看432×2怎么用竖式计算?展示:师:你能说说竖式计算每一步所表示的具体意思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积就对应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学生独自计算。学生:先用个位上的1和3相乘得3,把3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十位上。学生:先用个位上的2和4相乘得8,把8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2和4相乘得8,把8写在十位上。学生:先用个位上的2和2相乘得4,把4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3和2相乘得6,把6写在十位上;最后用百位上的4和2相乘得8,把8写在百位上。学生自由说说。学生自由说说。 从两位数乘一位数延伸到三位数乘一位数,引导学生迁移已有方法,探究432×2竖式计算,强化“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的规则,完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的认知体系。通过追问竖式每一步的含义,如 “4×2”“3×2”“4×2” 分别对应原数的个位、十位、百位,深化对 “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每一位” 的理解,掌握笔算方法本质。
探究3:课堂活动师:咱们一起走进 “课堂活动”,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乘法竖式中乘数的书写规范及计算,二是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注意事项对比,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课件出示:1.说一说。师:图中山羊老师提出3×32怎样用竖式计算,小兔子们有不同的写法。大家先讨论一下,哪种写法更合理,为什么?师:大家说得很对!在乘法竖式中,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所以3×32列竖式时,把32写在上面更合理一些。课件出示:师:现在咱们用规范的竖式计算。展示:师: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计算时更符合我们的习惯,不容易出错,所以这是乘法竖式的书写规范。接下来咱们议一议,列乘法竖式与加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之前学的加法竖式和今天的乘法竖式,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整理出来。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交流,然后提问:哪个小组来分享你们的发现?师:不同点呢?师:大家总结得很到位!它们虽然有不同,但它们的核心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运算”,加法是直接相加,乘法是通过乘法口诀计算个数相乘。 学生:好。学生1:把32写在上面,3写在下面,因为32是两位数,它的位数多,这样写计算方便。学生2:对,之前学的乘法竖式,一般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这样从个位乘起,计算更顺畅。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反馈: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3和3相乘得9,把9写在十位上。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相同点是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这样才能保证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学生:不同点是加法竖式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乘法竖式是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以山羊老师的问题为依托,讨论3×32竖式写法,明确 “位数多的乘数写上面” 的规范,通过对比不同写法,让学生理解规范书写利于计算、减少错误,强化乘法竖式书写习惯。组织小组对比乘法与加法竖式,从 “相同点” 和 “不同点” 切入,深化对两类竖式的理解,构建完整竖式认知结构。
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探究3:灵活应用师:接下来我们增加一点难度,看看大家能不能应对。听好了……课件出示:一个书包22元,买2个这样的书包需要多少钱?师:结果是多少呢?师:思路很清晰!那老师再变一下。课件出示:学校图书馆买来4箱故事书,每箱有11本,一共买来多少本故事书?师:非常正确!现在老师要出一道更有挑战性的题目。课件出示: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 3,个位上是 2,这个数乘2得多少?师:太厉害了!请看最后一道题。课件出示:有两盒铅笔,第一盒有13支,第二盒的支数是第一盒的2倍,第二盒有多少支铅笔?两盒一共有多少支?师:哇,你真会思考!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还能运用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了不起! 学生:这道题是求2个2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2×2。学生:把22拆成20和2,20×2=40,2×2=4,40+4=44,所以需要44元。学生:这是求4个11是多少,用11×4。我用竖式计算,11写在上面,4和1对齐,个位1×4=4,十位1×4=4,结果是44本。学生:这个两位数是32,32×2。用拆分法,30×2=60,2×2=4,60+4=64。学生:先算第二盒的支数,13×2=26支。再算两盒一共的,13+26=39支。
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算一算。 2.小鸡找妈妈。 3.圈一圈,算一算。4.张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一起乘坐动车去漳州古城游玩,动车是123元一张。他们买动车共需要多少钱?5.将3根长短相同的木棒粘在一起,粘好后如图。这3根木棒粘在一起长多少厘米?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拆分法理解算理,竖式计算简便实用,两种方法都要掌握,根据题目灵活选择。 学生1:我知道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可以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学生2:我还会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先算个位相乘,再算十位相乘,最后把结果合起来。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2×4=48(个)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用竖式计算。41×2= 131×3= 222×4= 322×2=2.想一想,填一填。能力提升:1.橄榄又名青果,福州人也称橄榄为“福果”,既是“有福之州”的特产,又有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一箱橄榄21千克,买3箱橄榄,一共有多少千克?2.写生是一种绘画方法,以实物和风景为描绘对象,是绘画爱好者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学校组织绘画爱好者去郊外写生,租了3辆车,每辆车限乘客33人。(1)学校最多一共去了多少人?(2)每辆车的租金是200元,学校租车一共花了多少元?拓展迁移: 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像计算购物总价、物品数量等,用今天学的方法解决,明天咱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聚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通过多元探究、对比辨析、变式应用,让学生掌握算法与算理。优势在于:情境贯穿,以乒乓球、书包等生活场景驱动,激发兴趣;方法联动,拆分法、竖式法协同教学,让学生理解算理本质;对比深入,乘法与加法竖式对比,完善知识体系。不足在于:时间把控,探究432×2时,部分学生理解慢,导致后续练习时间压缩;个体关注,小组合作中,少数基础弱的学生参与度低,需优化分组或增加帮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事物的特征,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单位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聚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整数乘法运算的基础内容。教材以校园生活场景(打军体拳、操场跑步、乒乓球数量、客车载客等)为依托,从“0 和任何数相乘”的特殊情况入手,逐步展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含进位、连续进位),以及乘法在实际问题(会议室座位、铺地砖、垃圾分类建设等)中的应用。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探究(如加法推导、数的组成拆解、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理,掌握算法,培养运算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多位数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对乘法意义有基本理解,但面对“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拓展(如涉及0的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存在算理理解和算法运用的挑战。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可借助数的组成理解,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易出现数位对齐错误、进位遗漏等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提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运算方法的能力,需通过丰富实例与练习,逐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的运算与应用能力提升。
二、单元目标拟定
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能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
3.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策略。
4.通过操作、讨论、推导等活动,经历乘法算理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发展运算思维。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提取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建模思想。
6.感受乘法在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
2.熟练运用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
3.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计算策略。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确保计算准确。
2.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灵活提取信息、分析关系,选择最优解法。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数学新课标》提出:“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
1.情境串联,贴近生活
以“校园生活”为主线,串联打军体拳、操场跑步、乒乓球计数、客车载客、会议室座位、铺地砖、垃圾分类建设等场景,将乘法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环境,让数学学习具有现实意义,便于理解乘法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动力。
2.算理直观,方法多元
注重通过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呈现“20×4= 20+20+20+20”“2个十×4=8个十”;笔算时,展示“12×4拆分为2×4和10×4再相加”的过程。提供多样化算法,尊重学生差异,助力构建个性化运算体系。
3.梯度递进,螺旋上升
知识编排从简单到复杂:先特殊乘法,再整十、整百数口算,接着两位数、三位数笔算,最后综合实际问题。逐步拓展运算难度与应用场景,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能力螺旋提升。
4.问题驱动,思维拓展
设置“问题提出——解决——变式”链条,引导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关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拓展应用”全过程,培养问题意识与思维深度,强化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有关0的乘法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1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
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
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
铺地砖 1
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1.1《有关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准确进行相关乘法运算,提升运算准确性。 探究1:探究0的加法与乘法 → 探究2:0与数相乘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通过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理解求几个0相加的和是0。 2.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乘法,并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反向验证发现的规律。
1.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目标: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准确进行计算,提升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 探究1:探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生活应用 → 1.能用数的组成和乘法口诀等多种方法计算20×4。 2.能计算“试一试”中的三道题,并发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共性。 3.能按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问题,强化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目标: 熟练运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能否跑完一圈”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探究1:解决“小兰5分能否跑完一圈” → 探究2:解决“小东5分能否跑完一圈” → 探究3:生活应用 → 1.能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小兰跑的总路程,再比较判断能否跑完一圈。 2.能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小东跑的总路程,再比较判断能否跑完一圈。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4《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探究1:探究12×4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12×4。 2.能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能用竖式计算3×32,知道乘法竖式中乘数的书写规范以及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4.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5《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处理进位,提升运算准确性、速度。 探究1:探究38×2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38×2。 2.能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3.能按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习题,会用拆分法、竖式计算。 4.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6《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 探究1:探究598×4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598×4。 2.能用连续进位乘法解决买乒乓球的问题,并说出连续进位注意事项。 3.能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乘法。 4.能利用连续进位乘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7《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尤其是中间0参与运算的步骤。 探究1:探究102×3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102×3。 2.能用竖式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3.能运用知识找错、析因,并改正。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8《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乘数是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竖式计算。 探究1:120×9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整十数、竖式计算120×9。 2.能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方法。 3.能计算对比算式,并通过讨论总结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9《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 经历“搜索——提问——解决——变式”全流程,学会用乘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1:会议室座位问题 → 探究2:三年级座位够坐吗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分步求出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能利用先求总量、再比较判断三年级座位够坐吗。 3.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集邮册、营养早餐问题。
1.10《铺地砖》 目标: 运用估算、乘加运算解决“地砖够不够”“总费用”等实际问题,掌握“往大估”的估算方法。 探究1:探究“1600块地砖够铺5间会议室吗”→ 探究2:探究“铺5间会议室的总费用大约是多少”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用估算解决问题,理解“往大估”的合理性。 2.能用估算和精确计算解决问题,并正确区分精确与估算的应用场景。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1.11《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桶购买费用、卫生公厕外墙粉刷费用等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1:探索“垃圾分类收集点”相关数学问题 → 探究2:探究“公厕外墙粉刷”数学问题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问题。 2.能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公厕外墙粉刷的问题。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