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课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课时 一课时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0)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经历探索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过程,培养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发展数感。感受乘法在购票等生活场景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运算的拓展,基于学生对一般乘法及0的乘法意义的认识,解决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问题,完善乘法运算体系,为后续学习复杂乘法奠定基础。教材以“购票”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102×3”的计算,呈现拆分法和竖式计算,突出中间0参与运算的过程;结合“试一试”巩固算法,让学生掌握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体现“情境导入——算法探究——巩固应用”的学习路径。教材注重算理理解,借助拆分法和直观竖式,帮助学生明白中间0乘一位数得0及累加的过程;强调知识迁移,从一般乘法类推到中间有0的乘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关注生活应用,以购票场景贯穿,让数学学习贴近生活。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0乘任何数得0的概念,但对中间有0的乘法中“0参与运算的步骤及结果处理”掌握不深,需要强化。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迁移推理能力,能尝试将一般乘法方法迁移到中间有0的乘法,但在处理中间0的运算时,易出现错误或理解不清,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突破。学生对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喜欢通过自主尝试、观察对比获取知识,教学中需提供清晰的算理演示和错误辨析,满足其学习需求,同时关注计算准确性的培养。核心素养目标 1.从“购票”情境中,抽象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模型,理解中间0参与运算的算理本质。2.通过一般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类推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步骤,培养推理能力;在分析中间0的运算过程中,依据乘法规则和0的特性进行逻辑推导,明确0乘一位数及结果累加的处理。3.建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决同类乘法问题。4.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尤其是中间0参与运算的步骤,提升运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5.感受乘法在购票等生活场景的应用,能用中间有0的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多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规范进行竖式计算,处理中间0参与运算的过程。教学难点 熟练、规范地进行多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准确处理中间0的运算,养成认真检验的习惯。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放鞭炮。揭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算一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数字王国奇遇记” 的小故事!课件出示:在数字王国里,有一群数字宝宝,其中0宝宝特别害羞,总是躲在其他数字中间。有一天,102这个数要去参加“乘法大挑战”,它要和3相乘,可0宝宝在十位上,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啦,想请同学们帮忙!师:在帮忙之前,咱们先回忆一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本领,一起帮102解决和3相乘的难题,探索“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怎么算。板书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学生阅读故事。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故事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筑牢基础,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兴趣激发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环节,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相关知识。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探究102×3的计算方法师:看,这就是102遇到的实际问题。课件出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师:对!102中间有0,怎么计算?先估算一下。师:通过刚才的估一估,我们已经估出积的范围,大约是300多。那么准确值是多少呢?我们不妨用来算算。师巡视,然后提问:谁来分享你的算法?师:除了用拆分法计算,还可以怎么计算?师:用竖式计算,怎么对位?师:对,从个位开始算。3乘个位上的2得6,在积的个位写6,可是十位上写几呢?师:讲得很清楚!那么接下来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和拆分法结果一致,正确!在课本上写出答案,并完善答语。师:在102×3里,十位是0,0×3=0 ,这一步能省略吗?师:对!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0所在的数位也要乘,乘得的0要写在对应数位上,不能漏乘,这样才能保证结果正确。 学生独自阅读,然后自由说说:有102人买票,每张票3元。学生: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就是求3个102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102×3。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102接近100,100×3=300 ,结果大约是300多。学生独自计算。学生:把102拆成100和2,100×3=300,2×3=6,300+6=306。 学生:我用竖式计算。 学生:102写上面,3和 2对齐。学生:3乘十位上的0得0,十位写0。学生:3乘百位上的1得3,百位写3。学生完善算式和答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不能!要是省略,十位就没数字了,结果就变成36,错了。 依托“买票需要多少钱”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明确问题,自然引出“102×3”的计算。通过估算确定结果范围,为精确计算提供参照,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也使计算探究更具目的性。鼓励学生用拆分法、竖式法计算,拆分法基于数的组成理解算理,竖式法聚焦“中间0的处理”,突破“0所在数位要乘、积的0要占位”的难点,两种方法结合,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探究2:试一试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知识算算“试一试”的题目。课件出示——试一试:401×2 3×204 406×7师:分成3个小组,每组选一道题,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准备好上台分享“计算妙招”。师巡视,观察计算情况,适时指导学困生,然后提问:先请第一组分享401×2。师:说得非常清楚!计算时要注意,十位的0乘2,得到0写在十位,不能省略。下面请第二组分享3×204。师:这里3乘十位上的0后,还要加上个位的进位1,不能忘加进位数。请第三组分享406×7。师:听了三个小组的分享,大家发现计算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需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在今后的计算中,不管乘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 学生分组独立计算。学生:我把401拆成400和1,400×2=800,1×2=2,800+2=802。学生2:用竖式计算,个位1×2=2,写2,十位0×2=0写0,百位4×2=8,写8,结果是802。学生:我把204拆成200和4,200×3=600,4×3=12,600+12=612。学生2:用竖式计算,个位4×3=12,进1写2,十位0×3+1=1,写1,百位2×3=6,写6,结果是612。学生1:我把406拆成400和6,400×7=2800,6×7=42,2800+42=2842。学生2:用竖式计算:个位6×7=42,进4写2,十位0×7+4=4,写4,百位4×7=28,进2,百位写8,千位写2,结果是2842。学生1:中间的0要参与乘法,乘得的0写在对应数位。学生2:有进位时,要加上进位数。 以“试一试”为载体,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的中间有0的乘法题,是对探究1知识的迁移应用。通过上台分享“计算妙招”,强化学生对计算步骤、0的处理、进位添加等要点的理解,提升表达与思维能力。结合三组分享,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注意事项,从具体题目抽象出通用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学一题会一类”。探究3:课堂活动师: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最近举办了一场“乘法计算大赛”,可有些数字宝宝的计算结果被大家质疑啦!它们想请咱们当“数学小法官”,帮忙判断计算对不对,找出错误原因,大家愿意吗?课件出示: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师:分3个小组,每组负责一道题,先独立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原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思路,适时引导。 师:105×5的计算正确吗?师:306×3呢? 师:507×4呢?师:听了三个小组的分享,大家发现这些中间有0 的乘法,常见错误有哪些?师:对!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十位0乘一位数后,漏加个位的进位数”,大家要特别注意。那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呢?咱们可以用“三步检查法”。课件出示:第一步:检查数位是否对齐,从个位开始算;第二步:检查中间0是否参与乘法,乘得的结果是否写对;第三步:检查进位是否加上,尤其是十位0后面的进位数。 学生:愿意!学生分组领取题目,独立思考。学生:我们组判断这个计算是错的,十位的0乘5后,漏加了个位的进位2,直接写0了,正确的计算应该是:个位5×5=25,进2写5,十位0×5+2=2,写2,百位1×5=5,写5,结果应该是525。学生:这道题的计算也是错误的,3乘十位上的0后,漏加了个位的进位1,十位写成0了,没加上进位。正确的计算应该是:个位6×3=18,进1写8,十位0×3+1=1,写1,百位3×3=9,写9,结果应该是918,题目里算成 908。学生:这道题的计算是对的,个位7×4=28,进2写8,十位0×4+2=2,写2,百位5×4=20,进2写0,千位写2,结果2028,和题目一致。学生1:0乘一位数后,忘记加上个位的进位数。学生2:有可能直接跳过十位计算,但这几道题主要是漏加进位。 “判断计算对错”的活动,让学生从“计算者”转变为“小法官”,需运用知识找错、析因,提升批判性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分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互助的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分析常见错误,结合“三步检查法”,精准解决学生计算痛点,传授检查策略,帮助学生减少错误,养成良好计算习惯。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探究4:灵活应用师:现在老师变一变题目,如果有108人买票,每张票3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用竖式计算怎么算?师:再变一变,看看如果是209人买票,每张票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师:对啦,大家学得很扎实!我们回到生活中。课件出示:一篇文章有306行,每行有4个字,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师:这也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用竖式算算。师:通过这些变式练习,咱们更熟练地掌握了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遇到中间有0的情况,要记得0参与乘法,有进位时还要加上进位数,每一步都要细心,这样才能算对!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反馈:算式是108×3,个位8×3 = 24,向十位进2,个位写4。十位0×3+2 =2,十位写2。百位1×3 = 3,百位写3 ,结果是324。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反馈:算式是209×5,个位9×5=45,进4写5,十位0×5+4 =4,写4,百位2×5=10,进1写0,千位写1,结果是1045。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反馈:算式是306×4,个位6×4=24,进2写4,十位0×4+2=2,写2,百位3×4=12,进1写2,千位写 1,结果是1224。 从“改变人数、票价”到“生活场景”,设计分层变式题,梯度提升学生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化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将数学计算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反复强化“0参与乘法、进位添加”的要点,巩固计算技能。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算一算,连一连。 2.选一选。 3.小王平均每分钟打字108个,打一篇500个字的文章,5分钟够了吗?4.《三字经》是我国的传统启蒙教材。文文已经会背诵109句《三字经》了(以句号结束为一句)。你能帮文文算一算背的这部分共有多少个字吗? (标点符号忽略不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5.计算:401+402+403+404+405=( )。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对啦!中间的0不能“偷懒”,必须参与乘法运算。大家可以用“估算——计算——检查”的方法,先估算结果范围,再精确计算,最后用不同方法检查,保证正确率 学生1:我知道计算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中间0所在的数位要乘,乘得的0写在对应数位。 学生2:我还知道如果有进位数,要加上进位数。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板书设计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02×3=306(元) 2×3=6 100×3=300 6+300=306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用竖式计算。208×5= 404×3= 102×4= 409×8=2.在○里填上“>”“<”或“=”。105×3○500 107×4○400 0+0○0×0105×5○600 306×8○2500 0×451○0+1 能力提升:1.滨湖家园新建了8幢居民楼,每幢住104户。新建的楼一共能住多少户?2.乐乐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02米,若他中午回家吃饭,则乐乐每天上学和回家一共要走多少米?拓展迁移:在生活里,找到2个包含“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乘法问题,记录场景、数学信息,然后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中间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展开,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分层探究和变式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成功之处在于:以购物问题驱动学习,用拆分法与竖式对比突破“0参与乘法”的难点,小组合作和“小法官”纠错环节强化了计算规范,变式练习则体现了知识的生活应用。不足在于,部分学生对“0乘一位数后加进位”的步骤掌握不熟练,且对“0必须参与计算” 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入。后续可增加计数器演示等直观手段,设计分层练习卡,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同时丰富评价维度,关注学生计算过程的规范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事物的特征,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单位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聚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整数乘法运算的基础内容。教材以校园生活场景(打军体拳、操场跑步、乒乓球数量、客车载客等)为依托,从“0 和任何数相乘”的特殊情况入手,逐步展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含进位、连续进位),以及乘法在实际问题(会议室座位、铺地砖、垃圾分类建设等)中的应用。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探究(如加法推导、数的组成拆解、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理,掌握算法,培养运算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多位数乘法学习奠定基础。(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对乘法意义有基本理解,但面对“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拓展(如涉及0的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存在算理理解和算法运用的挑战。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可借助数的组成理解,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易出现数位对齐错误、进位遗漏等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提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运算方法的能力,需通过丰富实例与练习,逐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的运算与应用能力提升。二、单元目标拟定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能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理解算理。2.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3.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策略。4.通过操作、讨论、推导等活动,经历乘法算理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发展运算思维。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提取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建模思想。6.感受乘法在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2.熟练运用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3.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计算策略。(二)教学难点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确保计算准确。2.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灵活提取信息、分析关系,选择最优解法。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数学新课标》提出:“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1.情境串联,贴近生活以“校园生活”为主线,串联打军体拳、操场跑步、乒乓球计数、客车载客、会议室座位、铺地砖、垃圾分类建设等场景,将乘法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环境,让数学学习具有现实意义,便于理解乘法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动力。2.算理直观,方法多元注重通过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呈现“20×4= 20+20+20+20”“2个十×4=8个十”;笔算时,展示“12×4拆分为2×4和10×4再相加”的过程。提供多样化算法,尊重学生差异,助力构建个性化运算体系。3.梯度递进,螺旋上升知识编排从简单到复杂:先特殊乘法,再整十、整百数口算,接着两位数、三位数笔算,最后综合实际问题。逐步拓展运算难度与应用场景,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能力螺旋提升。4.问题驱动,思维拓展设置“问题提出——解决——变式”链条,引导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关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拓展应用”全过程,培养问题意识与思维深度,强化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1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数与代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有关0的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铺地砖 1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1.1《有关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准确进行相关乘法运算,提升运算准确性。 探究1:探究0的加法与乘法 → 探究2:0与数相乘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通过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理解求几个0相加的和是0。 2.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乘法,并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反向验证发现的规律。1.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目标: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准确进行计算,提升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 探究1:探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生活应用 → 1.能用数的组成和乘法口诀等多种方法计算20×4。 2.能计算“试一试”中的三道题,并发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共性。 3.能按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问题,强化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目标: 熟练运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能否跑完一圈”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探究1:解决“小兰5分能否跑完一圈” → 探究2:解决“小东5分能否跑完一圈” → 探究3:生活应用 → 1.能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小兰跑的总路程,再比较判断能否跑完一圈。 2.能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小东跑的总路程,再比较判断能否跑完一圈。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4《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探究1:探究12×4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12×4。 2.能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能用竖式计算3×32,知道乘法竖式中乘数的书写规范以及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4.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5《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处理进位,提升运算准确性、速度。 探究1:探究38×2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38×2。 2.能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3.能按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习题,会用拆分法、竖式计算。 4.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6《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 探究1:探究598×4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598×4。 2.能用连续进位乘法解决买乒乓球的问题,并说出连续进位注意事项。 3.能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乘法。 4.能利用连续进位乘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7《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尤其是中间0参与运算的步骤。 探究1:探究102×3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102×3。 2.能用竖式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3.能运用知识找错、析因,并改正。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8《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乘数是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竖式计算。 探究1:120×9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整十数、竖式计算120×9。 2.能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方法。 3.能计算对比算式,并通过讨论总结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9《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 经历“搜索——提问——解决——变式”全流程,学会用乘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1:会议室座位问题 → 探究2:三年级座位够坐吗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分步求出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能利用先求总量、再比较判断三年级座位够坐吗。 3.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集邮册、营养早餐问题。1.10《铺地砖》 目标: 运用估算、乘加运算解决“地砖够不够”“总费用”等实际问题,掌握“往大估”的估算方法。 探究1:探究“1600块地砖够铺5间会议室吗”→ 探究2:探究“铺5间会议室的总费用大约是多少”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用估算解决问题,理解“往大估”的合理性。 2.能用估算和精确计算解决问题,并正确区分精确与估算的应用场景。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11《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桶购买费用、卫生公厕外墙粉刷费用等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1:探索“垃圾分类收集点”相关数学问题 → 探究2:探究“公厕外墙粉刷”数学问题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问题。 2.能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公厕外墙粉刷的问题。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师大版三上1.7《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doc 西师大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