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教学设计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一单元课题 《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课时 一课时课标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解决“购买垃圾桶费用”“粉刷公厕费用”等实际问题。经历“搜索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发展问题解决能力与逻辑思维,体会数学在生活改造中的应用价值。运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与数据分析观念,感受数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教材分析 教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围绕“垃圾桶费用”“总建设费用”展开,核心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通过“搜索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强化“数学服务于生活改造”的理念,是三位数乘一位数运算的实践延伸,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在编排上遵循“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方法探究→应用拓展”路径。先以真实政策场景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再聚焦“垃圾桶费用”,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最后通过“变式问题”拓展到“公厕粉刷费用”,巩固运算同时深化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体现知识的连贯性与实用性。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有初步认知,但在“复杂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关联数学模型”时,仍需引导。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能力,但面对“多信息、多问题”时,易出现信息混淆或问题遗漏;通过“分类整理信息——对应问题”的训练,可提升逻辑分析能力,逐步掌握复杂问题解决方法。学生对“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热点情境感兴趣,喜欢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但在规范表述“解题思路”时,需教师示范与强化,以提升数学表达的准确性。核心素养目标 1.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桶购买费用、卫生公厕外墙粉刷费用等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2.通过搜索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能力发展。3.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背景,让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并灵活应用。教学难点 从实际情境中准确提取信息、提出合理数学问题并解决,以及知识的灵活变式应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温故 复习提问,温故孕新1.算一算。2.看图列式。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二、引新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咱们国家一直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变得更整洁、更美丽。大家看这里有整洁的道路、有漂亮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有卫生公厕。课件出示: 师:在建设中,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卫生公厕的改造可重要了。今天咱们就走进这些改造项目,用数学知识解决里面的问题,好不好?板书课题: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学生:好。 结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大背景,关联课件呈现的乡村实际改造场景(垃圾分类收集点、卫生公厕等),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及社会发展热点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三、探究 合作探究,活动领悟探究1:探索“垃圾分类收集点”相关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某市计划全面改造乡村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卫生公厕。师:同学们,从图里你能找到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给学生1—2分钟思考、交流。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师:我们把这些信息整理一下,哪些是关于垃圾分类收集点的数学信息?那么是关于公厕外墙粉刷方面的?师:根据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真厉害!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解决,先看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购买垃圾桶需要多少元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已知每个垃圾桶单价是135元,每个收集点配4个,大家想想,怎么求买垃圾桶的总费用?师:135×4等于多少呢?在练习本上算算。师:大家再想想,要求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需要多少元,该怎么算呢?课件出示: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需要多少元 师提示: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的费用包括几部分?你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师:真聪明!找一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并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算一算。反馈: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购买垃圾桶需要540元,做一个垃圾分类亭费用540元。540+540=1080(元)答: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需要1080元。师:对呀,也可以理解为1个垃圾分类亭和4个垃圾桶的总费用,先分别算出各自的费用,再求和。课件出示:135×4=540(元)540+540=1080(元)答: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需要1080元。师:解决复杂问题可以拆成几个简单问题,先算各部分费用,再求和。 学生1:粉刷1面公厕外墙的费用是180元,需要粉刷3面墙。学生2:做一个垃圾分类亭费用540元。学生3: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配4个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桶的价格是135元。学生自由说说。学生1: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购买垃圾桶需要多少元 学生2:设置一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需要多少元 学生3:粉刷公厕外墙的费用是多少元?学生: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配4个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桶的价格是135元。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要求买垃圾桶的总费用,就是求4个1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135×4。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反馈:135×4=540(元),每个垃圾分类收集点购买垃圾桶需要540元。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设置收集点的费用包括做亭子的钱和买垃圾桶的钱,所以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可以了。学生找信息,并列式计算,然后展示反馈。 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时间,引导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培养观察、信息筛选能力,同时通过分类整理收集点和公厕信息,帮学生建立有序分析问题的思维,清晰区分不同场景数据。鼓励基于信息提数学问题,激发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感受数学问题源于实际场景,增强用数学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聚焦 “购买垃圾桶费用”,先明确所需信息,再关联“单价×数量 =总价”旧知,引导自主思考计算方法,通过练习本计算、交流,巩固乘法运算,掌握该数量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解决“设置收集点总费用”,借助提示引导拆分问题,理解复杂问题可分解为简单部分求解,渗透“化繁为简”数学思想,强化加法与乘法结合运用,提升综合解题能力。探究2:探究“公厕外墙粉刷”数学问题师: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公厕的问题。课件出示:粉刷公厕外墙的费用是多少元?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师:那怎么求粉刷3面墙的总费用呢?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在练习本上算算。展示:180×3=540(元)答:粉刷公厕外墙的费用是540元。师:同学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一个是买垃圾桶,一个是粉刷墙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分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师指出: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掌握的——在实际生活里,遇到求几个相同东西的总花费时,就可以用乘法计算。在数学中,单个物品叫做单价,总分用叫做总价,所以等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学生:粉刷1面公厕外墙的费用是180元,需要粉刷3面墙。学生:180×3。学生:要求粉刷3面墙的总费用,就是求3个18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反馈。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分小组交流。学生:都知道了单个物品或单个墙面的价格以及数量,求总费用。 解决粉刷费用问题时,引导提取信息、明确所需条件,迁移“单价×数量=总价”关系,自主列式计算,巩固乘法应用,实现知识从收集点场景到公厕场景的迁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通过对比收集点、公厕两类问题,组织小组交流找相同点,归纳出“求几个相同物品总花费用乘法,及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提炼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提升归纳概括能力。四、变式 师生互动,变式深化探究3:灵活应用师:咱们再回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情境。课件出示:如果每个垃圾桶价格变成120元,每个收集点配3 个,买垃圾桶要多少钱?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师:对啦,那120×3的结果师多少呢?在练习本上算算。展示:120×3=360(元)答:买垃圾桶要360元。师:如果粉刷1面墙的费用变成200元,粉刷5面墙要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展示:本题实际是求5个20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00×5=1000(元)答:粉刷5面墙要1000元。师:如果咱们村里还有文化长廊要装修,一块文化展板价格300元,要做6块;刷文化墙每平方米费用150元,要刷4平方米。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反馈:(1)做文化展板一共多少钱?300×6=1800(元)(2)刷文化墙一共多少钱? 150×4=600(元)(3)做文化展板和刷文化墙一共需要多少钱?300×6=1800(元) 150×4=600(元) 1800+600=2400(元)师:太精彩啦!在这个综合应用中,需要大家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分步解决不同设施的费用,再进行汇总,这也体现了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120×3,因为是求3个1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独自列式,然后展示反馈。学生独自完成,然后展示反馈。 通过改变垃圾桶单价、数量和墙的粉刷单价、数量,让学生快速列式计算,强化“单价×数量=总价”的灵活应用,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运算,检测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运算熟练度。创设文化长廊装修情境,鼓励提出多元问题并解决,如分别算展板、墙的费用,再算总费用,锻炼学生从复杂情境中提取信息、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系列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全面性。五、尝试 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算一算。 2.算一算,连一连。 3.选一选。(1)某文具店搞促销,每个笔记本售价12元,小明买5个这样的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钱?A.12×5 = 60(元) A.12×5 = 60(元) (2)手工课上,做一个纸飞机需要彩纸15张,做4个纸飞机一共需要多少张彩纸?A.15×4= 60(张) B.15+4 = 19(张) 4.某农场种植西瓜,每个大棚里有8行西瓜苗,每行种10株,5个大棚里一共有多少株西瓜苗?5.乡村民宿改造,每间客房更换4套新床品,每套床品125元,8间客房更换床品需多少钱?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六、提升 适时小结,兴趣延伸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数学能帮我们解决乡村建设里的实际问题,让乡村变得更美好。希望大家以后不仅学好数学,还能多多参与家乡建设,用知识让生活更精彩! 学生1:我会用“单价×数量=总价”解决买垃圾桶、粉刷公厕外墙的数学问题了。 学生2:我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先观察情境找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再用学过的数量关系和乘法运算来解决。 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运用过程三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全面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启发学生用类比或迁移的方法学习后续课程。板书设计 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垃圾桶的费用:135×4=540(元)总费用:540+540=1080(元)公厕:180×3=540(元)单价×数量=总价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课外练习) 基础达标:1.美丽乡村建设中,要给乡间小路安装路灯,每侧安装107盏,小路有两侧。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2.村里买绿化树苗,一棵树苗45元,买8棵需要多少钱?能力提升:1.为美化乡村广场,购置一批长椅,每张长椅160元,买5张长椅和3个单价为80元的休闲桌,一共花费多少元?2.校园文化节布置场地,每个展示区需要7串彩灯和56个气球,彩灯每串12元,气球每个2元,布置5个展示区,买彩灯比买气球多花多少钱?拓展迁移:课后大家去村里转转,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的建设用到了数学知识,像修路用的材料数量和费用、安装路灯的数量和价格等,下节课可以分享你的发现!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情境,围绕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公厕改造展开,借助合作探究、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优势在于情境贴近生活,能激发兴趣,通过问题串引导,有效培养学生信息提取、问题解决及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单价、数量、总价关系时,学生参与度高。不足是部分基础弱的学生在复杂问题(如设置收集点总费用)理解上较慢,后续需关注分层指导;综合应用环节,小组交流有时不够充分,可优化讨论组织,让更多学生深入参与。后续教学会更注重因材施教,细化活动组织,提升课堂实效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除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运用数描述生活情境中事物的特征,逐步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数量关系:总量=分量+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计算两位数乘除三位数。能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单位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聚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是整数乘法运算的基础内容。教材以校园生活场景(打军体拳、操场跑步、乒乓球数量、客车载客等)为依托,从“0 和任何数相乘”的特殊情况入手,逐步展开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含进位、连续进位),以及乘法在实际问题(会议室座位、铺地砖、垃圾分类建设等)中的应用。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探究(如加法推导、数的组成拆解、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理,掌握算法,培养运算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多位数乘法学习奠定基础。(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对乘法意义有基本理解,但面对“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拓展(如涉及0的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存在算理理解和算法运用的挑战。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整十数乘一位数,可借助数的组成理解,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易出现数位对齐错误、进位遗漏等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提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运算方法的能力,需通过丰富实例与练习,逐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的运算与应用能力提升。二、单元目标拟定1.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能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理解算理。2.掌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3.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确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策略。4.通过操作、讨论、推导等活动,经历乘法算理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发展运算思维。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会提取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建模思想。6.感受乘法在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2.熟练运用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列竖式计算。3.运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准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计算策略。(二)教学难点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确保计算准确。2.解决复杂实际问题时,灵活提取信息、分析关系,选择最优解法。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数学新课标》提出:“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1.情境串联,贴近生活以“校园生活”为主线,串联打军体拳、操场跑步、乒乓球计数、客车载客、会议室座位、铺地砖、垃圾分类建设等场景,将乘法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环境,让数学学习具有现实意义,便于理解乘法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动力。2.算理直观,方法多元注重通过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呈现“20×4= 20+20+20+20”“2个十×4=8个十”;笔算时,展示“12×4拆分为2×4和10×4再相加”的过程。提供多样化算法,尊重学生差异,助力构建个性化运算体系。3.梯度递进,螺旋上升知识编排从简单到复杂:先特殊乘法,再整十、整百数口算,接着两位数、三位数笔算,最后综合实际问题。逐步拓展运算难度与应用场景,契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现能力螺旋提升。4.问题驱动,思维拓展设置“问题提出——解决——变式”链条,引导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关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拓展应用”全过程,培养问题意识与思维深度,强化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1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数与代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有关0的乘法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1铺地砖 1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1.1《有关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准确进行相关乘法运算,提升运算准确性。 探究1:探究0的加法与乘法 → 探究2:0与数相乘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通过加法算式过渡到乘法算式,理解求几个0相加的和是0。 2.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乘法,并总结出0和任何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反向验证发现的规律。1.2《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目标: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准确进行计算,提升运算的速度与准确性。 探究1:探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生活应用 → 1.能用数的组成和乘法口诀等多种方法计算20×4。 2.能计算“试一试”中的三道题,并发现“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共性。 3.能按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问题,强化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应用》 目标: 熟练运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能否跑完一圈”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探究1:解决“小兰5分能否跑完一圈” → 探究2:解决“小东5分能否跑完一圈” → 探究3:生活应用 → 1.能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小兰跑的总路程,再比较判断能否跑完一圈。 2.能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算小东跑的总路程,再比较判断能否跑完一圈。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4《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目标: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探究1:探究12×4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12×4。 2.能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能用竖式计算3×32,知道乘法竖式中乘数的书写规范以及乘法竖式和加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4.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5《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处理进位,提升运算准确性、速度。 探究1:探究38×2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38×2。 2.能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3.能按要求完成课堂活动习题,会用拆分法、竖式计算。 4.能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6《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 探究1:探究598×4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598×4。 2.能用连续进位乘法解决买乒乓球的问题,并说出连续进位注意事项。 3.能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乘法。 4.能利用连续进位乘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7《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准确、规范进行计算,尤其是中间0参与运算的步骤。 探究1:探究102×3的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法、竖式等多种方法计算102×3。 2.能用竖式计算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3.能运用知识找错、析因,并改正。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8《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目标: 熟练掌握乘数是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竖式计算。 探究1:120×9计算方法 → 探究2:试一试 → 探究3:课堂活动 → 探究4:灵活应用 → 1.能用拆分整十数、竖式计算120×9。 2.能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方法。 3.能计算对比算式,并通过讨论总结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4.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9《乘加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 经历“搜索——提问——解决——变式”全流程,学会用乘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1:会议室座位问题 → 探究2:三年级座位够坐吗 → 探究3:课堂活动 → 1.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分步求出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能利用先求总量、再比较判断三年级座位够坐吗。 3.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集邮册、营养早餐问题。1.10《铺地砖》 目标: 运用估算、乘加运算解决“地砖够不够”“总费用”等实际问题,掌握“往大估”的估算方法。 探究1:探究“1600块地砖够铺5间会议室吗”→ 探究2:探究“铺5间会议室的总费用大约是多少”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用估算解决问题,理解“往大估”的合理性。 2.能用估算和精确计算解决问题,并正确区分精确与估算的应用场景。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1.11《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目标: 能根据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垃圾桶购买费用、卫生公厕外墙粉刷费用等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探究1:探索“垃圾分类收集点”相关数学问题 → 探究2:探究“公厕外墙粉刷”数学问题 → 探究3:灵活应用 → 1.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垃圾分类收集点的问题。 2.能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公厕外墙粉刷的问题。 3.能利用学习的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师大版三上1.11《解决乡村建设中的问题》(教案).doc 西师大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