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综合实践.3 玩游戏的“窍门”》教学设计课题 玩游戏的“窍门” 单元 综合实践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关于逻辑推理启蒙内容方面的知识。“过山洞” 游戏通过用不同形状积木匹配对应形状孔洞的游戏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形状特征,初步建立形状匹配的逻辑概念,培养空间感知和形状认知能力。“猜棋子” 游戏在已知棋子在两个杯子(红、白)之一,且不在红色杯子下的条件下,推理出棋子在白色杯子下。这是简单的逻辑推理实例,让学生理解“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 。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能准确识别常见几何图形,理解简单逻辑推理规则,掌握通过观察、分析解决游戏中数学问题的方法。2.学习内容分析:“过山洞” 游戏涉及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几何图形的认识,是对图形特征学习的巩固与应用,为后续深入学习图形的周长、面积等知识奠定基础。“猜棋子” 游戏体现简单逻辑推理,从已知的“不在红色杯子下”推出“在白色杯子下”,是逻辑推理思维的启蒙,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逻辑推理,如命题推理、演绎推理等做铺垫。两个游戏都属于解决问题范畴,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后续数学学习及生活实际问题解决中广泛应用。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经历“过山洞”和“猜棋子”游戏过程,提升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体会数学思考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游戏中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理解 “过山洞” 游戏的图形匹配规则和 “猜棋子” 游戏的逻辑推理思路。难点 灵活运用观察和逻辑推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能将游戏思路迁移到新情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平时喜不喜欢玩游戏呀?师:那今天咱们先玩一个简单又有趣的游戏 ——“石头、剪刀、布”,大家开心不?师:你们会玩这个游戏吗?师:剪刀、石头、布是一种非常简单而又经典的手势游戏,它通常用来作为两人之间做决策或决定输赢的方式。小朋友们,游戏该怎么玩,这叫作做游戏规则。以下是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课件出示:师:大家明白了吗?同桌合作,与同伴玩一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玩游戏的情况,然后说: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很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大家要同时出,这样游戏才公平。小朋友们,除了“石头、剪刀、布”,大家还会玩哪些游戏呀?快和老师还有小伙伴们分享分享,并说说这些游戏各自的规则是什么?师:不管是什么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咱们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遵守规则,这样游戏才公平、有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进入有趣的数学游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会遇到很多好玩的挑战,只要大家开动小脑筋,就能发现其中的窍门,成为游戏小达人!大家准备好了吗?板书课题:玩游戏的“窍门” 学生纷纷回应表示喜欢。学生:开心。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同桌两人相互玩一玩。学生们依据自身经验踊跃回答,并尝试讲述游戏规则。学生:准备好了! 详细讲解游戏规则并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是让学生明确规则概念,二是在熟悉游戏中营造轻松课堂氛围,为后续学习铺垫。引导学生分享其他游戏及规则,使学生认识到游戏规则的普遍性,明白遵守规则对游戏公平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讲授新课 任务一:我会观察课件出示:师: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师:图中有两套游戏道具,我们认真观察一下,盒子上有什么?师:再观察一下这些积木,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师:你能想到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吗?与同伴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过山洞”的游戏像图片里一样,每个“山洞”的孔洞形状不一样,积木也有不同形状,只有形状匹配的积木才能顺利 “过山洞”。师拿起一块圆圆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看,这个积木是圆圆的,那它要找哪个孔洞呢?” 师将圆圆的积木放圆圆的孔洞,积木就穿过山洞,掉入盒子里。师:大家想不想玩玩“过山洞”的游戏?我们分组来玩一玩。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分小组完成,学生轮流尝试让积木 “过山洞”。教师给每组发放一套积木和“山洞”模型。师巡视指导,并了解玩游戏的情况,然后采访完成最快的一组学生提问:你们怎么这么厉害呀!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能又快又准地将积木放进去了呢?师:“过山洞”游戏有什么窍门?快和老师还有小伙伴们分享分享。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玩“过山洞”的游戏,观察图形的特征非常关键,首先要认真观察积木的形状是否与盒子上的山洞一致,形状一致才能更快地放进去。通过刚才的游戏,说明玩游戏要学会观察,找到窍门,才容易成功。 学生:“过山洞”的游戏。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盒子上有形状不同的洞。 学生:不一样,有方的、有圆的…… 学生独自思考,并与同伴说说。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需要找圆圆的孔洞。 学生了解活动要求。 学生分组做游戏。 学生:我有窍门哟!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图片内容,激发对 “过山洞” 游戏的好奇与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游戏道具特征,培养观察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尝试思考游戏规则,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小结明确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形状匹配这一游戏核心原理。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在操作中深化对规则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总结窍门,体会观察在游戏中的重要性,培养合作学习与归纳总结能力。 任务二:我会思考课件出示:师:你知道图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吗?师:根据图中小朋友们之间的对话,你知道玩这个游戏需要准备什么?师:那么你能想到“猜棋子”游戏的规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猜棋子”的游戏,一个小朋友闭上眼睛,另一个小朋友将棋子放在其中一个杯子的下面,闭上眼睛的小朋友猜一猜,然后用完整的语言说说看到的情况。师在讲台上摆放两个杯子(一红一白),将棋子偷偷放在白色杯子下面,告诉学生:只有一颗棋子在其中一个杯子下面,你能猜一猜棋子在哪个杯子下面?师打开红色杯子,问:你看到了什么?师:那么大家有什么猜测?师打开红色杯子验证学生的猜想。师:大家想不想玩玩“猜棋子”的游戏?我们来玩一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同桌一起玩一玩,一人操作一人猜,然后交换玩,并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猜的过程。师巡视指导,并了解玩游戏的情况,然后采访学生:玩游戏还有哪些窍门呢?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从已知的“不在红色杯子下”可以推出“在白色杯子下”,这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逻辑推理。通过这个游戏,说明玩游戏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认真思考,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游戏的规则和窍门,也就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学生:他们在玩“猜棋子”的游戏。学生:一个红色杯子、一个白色杯子和一颗棋子。学生自由说说。学生猜一猜:棋子应该在红色杯子下面。学生:棋子不在红色杯子下面。学生:棋子不在红色杯子下面,就一定在白色杯子下面。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用具,同桌两人玩游戏。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 以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感知 “猜棋子” 游戏情境,尝试探索游戏规则,锻炼观察力与思考力。通过演示游戏过程,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棋子不在红色杯子下)进行推理,初步体验逻辑推理过程,渗透逻辑推理思维方法。小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巡视采访引导学生总结窍门,鼓励用完整语言描述过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白玩游戏需观察、思考与表达。课堂练习 1.观察左边的积木图形,将它们与右边对应的 “山洞”形状用线连起来。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玩“过山洞”游戏时,不同形状的积木都能从任意“山洞”通过。 ( )(2)“石头、剪刀、布” 游戏中,石头能赢布。 ( )(3)“猜棋子” 游戏里,已知棋子不在蓝色杯子中,那一定在红色杯子中(只有两个杯子)。 ( ) 3.根据盒子上“山洞”的形状,从给出的积木中圈出能顺利通过的积木。 4.妈妈把苹果放在了其中一个碗下面,已知不在红色碗下面,那么苹果在( )色碗下面。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师:今天我们一起玩了“过山洞”和“猜棋子” 游戏,在游戏里,大家学会了观察图形形状来匹配,还能用逻辑推理找到棋子位置。大家都表现得很棒!希望大家以后遇到数学问题,也能像今天玩游戏一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板书 玩游戏的“窍门” 会观察 会思考 会表达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业设计 【课后提升类练习】 1.小明和小红玩 “石头、剪刀、布”,小明出了剪刀,小红出的能赢小明,小红出的是( )。2.用三个不同颜色的杯子,与同伴玩一玩“猜棋子”游戏。 2.利用家里的物品,设计一个需要观察或者推理的小游戏,比如用不同形状的卡片和盒子,模仿“过山洞”;或者用几个杯子和小玩具,模仿“猜棋子”。并说一说游戏的规则和窍门。【综合实践类作业】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观察和推理的方法,比如找丢失的东西、判断天气变化等,和爸爸妈妈说一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我的幼儿园》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我的幼儿园》单元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数学游戏分享”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 在“内容要求”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在“学业要求”中提出:“能比较清晰地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动内容,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我的幼儿园”展开,通过多个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幼儿园生活,涵盖用“数”和“形”介绍幼儿园、开展比较游戏、探索游戏窍门以及交流养成的好习惯等内容。教材以生动的情境图和对话形式呈现,将数学知识(数与形、比较)与生活习惯、学习能力培养相融合,旨在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巩固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对幼儿园生活充满熟悉感和情感。在幼儿园阶段,学生已有简单的数、形感知和比较经验,具备初步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但系统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游戏化学习兴趣浓厚,不过在课堂规则遵守和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二、单元目标拟定1.学生能准确用 “数” 描述幼儿园相关事物数量、用 “形” 描述物体形状,熟练进行大小、高矮、多少、长短等比较。2.通过观察、交流、游戏等活动,提升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幼儿园的情感,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掌握用 “数”“形” 介绍事物的方法,熟练进行物体比较;在游戏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二)教学难点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比较和描述;将观察、思考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养成良好习惯。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如下:1.以幼儿园生活为情境主线,从校园环境到课堂活动,贴合学生生活经验,便于学生理解和参与。2.借助游戏(如 “比较” 游戏、“过山洞” 游戏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3.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活动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数与形描述,到比较游戏,再到游戏窍门探索和习惯交流,逐步提升学生能力。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准备单元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综合与实践 开学了 介绍我的幼儿园 1幼儿园里的“比较”游戏 1玩游戏的“窍门” 1交流养成的好习惯 1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综合实践.1《介绍我的幼儿园》 目标: 幼儿能准确用数字描述幼儿园事物数量,用恰当词汇表述物体形状,提升数概念与形状认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一:用“数”说一说 → 任务二:用“形”说一说 → 1.能用“带有数量的话” 介绍校园事物。 2.能用形容形状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形状。综合实践.2《幼儿园里的“比较”游戏》 目标: 帮助幼儿直观认识和区分物体的大小、长短、多少、高矮等特征,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用简单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任务一:比大小 → 任务二:比高矮 → 任务三:比多少 → 任务四:比长短 → 1.能正确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书包、笔袋的大小,掌握比大小的方法。 2.能正确比较两人的身高,掌握比高矮的方法。 3.能正确比较两个小朋友铅笔的多少,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4.能正确比较两人手臂和两根绳子的长短,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综合实践.3《玩游戏的“窍门”》 目标: 学生能准确识别常见几何图形,理解简单逻辑推理规则,掌握通过观察、分析解决游戏中数学问题的方法。 任务一:我会观察 → 任务二:我会思考 → 1.知道“过山洞”游戏的规则,能与同伴玩“过山洞”的游戏。 2.知道“猜棋子”游戏的规则,能与同伴玩“猜棋子”的游戏。综合实践.4《交流养成的好习惯》 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上课坐姿端正、集中精力听讲、动脑筋思考问题、同桌交流、合作学习等好习惯。 任务一:交流课堂上养成的好习惯 → 任务二:交流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 1.知道课堂上养成的好习惯,能根据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能整理自己的课桌、书包以及教室里的物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师大版一上《我的幼儿园.3 玩游戏的“窍门”》(教案).doc 西师大版一上《我的幼儿园》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