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观察物体(2)课题 观察物体(2)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3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能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的平面图形的各面对应起来。2.经历剪长方体的过程,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转换,能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的平面图形的各面对应起来。教学难点 确定剪几条边及哪几条边,将展开图与立体图形对应起来,发现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等。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长方体的前面和侧面。教师:这分别是问我从前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立体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拿出长方体。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学习例3。(1)课件出示例3。教师:我如果要将这个长方体纸盒剪开,保证剪开后各个面连在一起。想一想,需要剪开几条边?组内讨论一下。教师指导学生将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开,呈现展开图。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想法,把它剪开。边剪边观察,剪到能展开即可。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在开始剪的时候导致部分面从整个图形中分离出来,让学生粘起来继续剪。学生剪开后展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长方体至少需要沿7条边剪下来,这样才会和整个展开图相连。(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在“想一想、剪一剪”的过程中,将长方体展开,发现长方体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将学生不同的展开图贴在黑板上。教师:同学们能发现什么吗?学生:同一个长方体,剪开的边不同,展开图不同,但展开后都有6个面。教师:同学们再把自己的展开图围一围,在自己的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一标。教师:再打开展开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上、下、左、右、前、后”是相对的,6个面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分别相同,每组中的两个面都不相连。(3)学习部分已经剪开的长方体纸盒的展开图。教师:我们刚才剪开了长方体,观察了它的展开图。老师这里有一个已经拆开的包装盒。(课件出示教科书P3实物盒)这个长方体有部分已经拆开了,现在需要剪开几条边就能完全展开?学生:只需要剪开一条边。课堂小结:教师:每个长方体至少需要沿7条边剪下来,这样才会和整个展开图相连。同一个长方体,剪开的边不同,展开图不同,但展开后都有6个面。6个面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分别相同,每组中的两个面都不相连。 2.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课件出示正方体纸盒。教师:我如果要将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保证剪开后各个面连在一起。想一想,需要剪开几条边?学生:和长方体一样,至少需要剪开7条边。教师:那正方体剪开后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课件呈现正方体的全部展开图(11种)。(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正方体的多种展开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课本P5练习一4题。(1)将正方体纸盒折一折,。(2)使学生正方体展开图有更深的了解。四、课堂总结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在边操作边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长方体关于面的特征。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思考至少剪几条边,在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剪法。在交流过程中,探讨剪法错误的原因,发现基本的规律。五、布置作业课本第5页练习一3、5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出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然地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剪长方体纸盒时,首先应红笔描边,最后剪开试一试。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6个面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中的两个面分别相同,每组中的两个面都不相连。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观察长方体,学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转换,并在展开图中初步发现长方体的一些特征。学生的操作量较大,而且不同学生的剪法不同,展开图不同,所以对学生的归纳、整理量较大。教学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