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一上1.6《6~9的分与合》(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西师大版一上1.6《6~9的分与合》(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9的认识》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0~9的认识》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了解符号<,=,>的含义,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通过数的大小比较,感悟相等和不等关系。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0~9的认识展开,涵盖数字的含义、读写、数序、大小比较以及数的分与合等内容。从认识1开始,逐步拓展到2~5、6~9 ,最后认识0 ,并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第几”等内容深化对数字的理解,以课堂活动和练习巩固所学。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始单元,为后续学习加减法运算、10以内数的应用等奠定基础。数字的认识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石,数的分与合是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关键,大小比较则是数的基本性质认知,这些内容层层递进,为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打基础。
(三)学生认知情况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具体的情境感兴趣,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可能在生活中对0~9这些数字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能数出少量物体个数、认识数字外形等,但对数字的本质含义、数序、分合等数学概念缺乏系统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数的分合规律等方面存在困难。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学生能准确认、读、写0~9各数,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能用这些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和顺序。
2.掌握0~9的数序,能比较它们的大小,正确运用 “>”“<”“=”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3.理解数的分与合,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分合,了解6~9各数的分合情况。
4.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概括能力。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理解0~9各数的含义,正确认、读、写数字。
2.掌握0~9的数序和大小比较方法。
3.理解数的分与合,尤其是5以内数的分合。
(二)教学重难点
1.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
2.理解数的分合规律,并能灵活运用数的分合解决加减法相关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通过小动物运动会、生活场景图、课堂活动等多种情境,将数字知识融入其中,使抽象的数字变得生动具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字概念。
2.编排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 1 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数字,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认识单个数字的含义,再学习数序、大小比较和数的分合,层层递进,便于学生逐步构建完整的数字认知体系。
3.教材设置了大量如摆一摆、分一分、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感知数字的变化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
4.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字、用数字描述生活现象等方式,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0~9的认识 1的认识 1
认识2~5 1
2~5的分与合 1
认识6~9 1
拨一拨,说一说 1
6~9的分与合 1
认识0 1
比较 1
比大小 1
第几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1.1《1的认识》 目标: 能够准确认识数字“1”,理解“1”在不同情境下表示一个物体或数量为一的概念;学会用数字“1”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具备初步的数感。 任务一:认识“1” → 任务二:找一找身边的“1” → 任务三:想一想生活中的 “1” → 1.能借助熟悉的物品感知数量为1的事物,能用动作和点子图表示 “1”,并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数字“1”。 2.能在图片中寻找数量为1的事物,知道1不仅能表示单个个体,还能表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3.能用“1”表示生活中的事物以及身体动作、声音。
1.2《认识2~5》 目标: 能够准确认识2~5这几个数字,理解其表示的数量含义。掌握2~5数字的形成,知晓相邻数字间的递增关系,能规范在田字格中书写2~5。 任务一:认识2~5 → 任务二:书写数字 → 1.能从图片中发现2 、4等数字,并能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2”“3”“4”“5”。 2.能用手指和画圈表示数字,掌握规范书写每个数字。
1.3《2~5的分与合》 目标: 能理解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能熟练说出其分与合的情况。 任务一:5的分与合 → 任务二:2、3、4的分与合 → 1.能用小棒代替桃子进行分一分、摆一摆,并用分解式呈现5的分与合。 2.能通过摆三角形、圆片以及小棒等操作活动,知道2、3、4的分与合。
1.4《认识6~9》 目标: 结合创设的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感知并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认识、会读、会写6~9各数并掌握顺序。 任务一:认识6~9 → 任务二:书写数字 → 1.能从不同方向以及不同方式去数小动物数量,并应用数字6、7、8、9表示。 2.能借助手指、圆等直观方式表示数字,并能规范书写数字6~9。
1.5《拨一拨,说一说》 目标: 能够借助计数器,清晰理解5~9各数依次递增1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对6~9的认识。准确掌握6~9的数序,能熟练说出相邻数。 任务一:理解5~9各数依次递增1的关系 → 任务二:课堂活动 → 1.能在计数器上从5颗珠子依次拨到9颗珠子,感知5~9各数依次递增1的关系。 2.能分享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和分小组合作摆图形并数数。
1.6《6~9的分与合》 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6~9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数的分合关系,为后续10以内加减法运算奠定基础。 任务一:6的分与合 → 任务二:8和7的分与合→ 任务三:课堂活动 → 1.能把6根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6的组成与分解。 2.能把8根、7根小棒分成两部分,说出8和7的组成与分解。 3.能动手摆9根小棒并表述其组成与分解;根据规则玩“看卡片,对口令”的游戏。
1.7《认识0》 目标: 能准确理解0的两种含义,即表示没有和起点;能规范读写 0 ,并能在生活中识别和0有关的应用。 任务一:认识0 → 任务二:课堂活动 → 1.知道0表示没有和起点,并能规范书写数字0。 2.能说一说图片上0的作用,并能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看到0的地方。
1.8《比较》 目标: 能够准确数出图中物体(蜜蜂、蜻蜓、花朵)的数量,认识“=” “<”“>”符号,理解其含义,能正确读写并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任务一:认识同样多 → 任务二:认识多与少 → 1.能用“=”表示蜜蜂和花朵同样多,认识等于号及其读法、含义。 2.能用“<”“>”符号表示蜜蜂、蜻蜓的多、少关系,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及其读法、含义。
1.9《比大小》 目标: 进一步巩固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能够规范、正确地书写这些符号;掌握多种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一:摆一摆,填一填 → 任务二:写一写 → 任务三:课堂活动 → 1.能用“<”“>”符号表示两种图形的多、少关系。 2.能在描红和书写练习中掌握“=”“<”“>”的规范写法。 3.能通过摆一摆和数的分解比较6和9比较大小,还能分小组交流寻找其他比较方法。
1.10《第几》 目标: 理解“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会区分“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任务一:认识第几 → 任务二:看图填数 → 任务三:课堂活动 → 1.能说出所有小动物的名次,并数出熊猫前后动物数量及场上动物总数。 2.能根据数序填数,并说出各数排在第几。 3.明确游戏规则,能与同伴玩“我来说,你来找”和“我来摆,你来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 6~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课题 6~9的分与合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习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的再学习,教材编排了两个例题、试一试和课堂活动来教学新知。例7教学6的分与合,呈现了明显的层次性: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一种分法可以写成两个组成式,为后面学习加法的“一图二式”打下基础;二是让学生说说6还可以怎样分,结合分的结果列出6的所有组成。例8教学8的分与合,重在引导学生借鉴6的分与合的学习经验,自主运用“有序思考、成对书写”的方法探索完成。7的分与合则通过“试一试”出现,利用表格方式呈现所有的组成。两个课堂活动,一是通过摆一摆的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数的分解与组成,如9可以分成1和8等;二是借助看卡片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巩固对10以内数组成的认知,像5添上1是6、2和4组成6等。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6~9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数的分合关系,为后续10以内加减法运算奠定基础。2.学习内容分析:在学习6~9的分解与组成之前,学生已掌握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前期知识为新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类比之前的学习方法,如通过操作学具来理解数的分合。同时,5以内数的分合所培养的数感、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对6~9数的分解与组成进行探究。6~9的分解与组成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关键基础。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建立数感。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理解并掌握6~9的分解与组成,能正确表述数的分合情况。
难点 自主探究数的分解与组成规律,灵活运用数的分合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美丽的智慧城堡。课件出示:师:城堡里住着许多可爱的数字小精灵,它们每天都在玩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几天前,数字小精灵5举办了一场聚会,邀请了1、2、3、4这些小伙伴。它们在一起可开心啦,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分享美味的数字蛋糕。在玩分蛋糕的时候,小精灵们就用到了数的分解与组成知识,比如把5块小蛋糕分成2块和3块 ,2块和3块又能合起来变回5块。大家还记得5具体都可以怎么分吗?师:就在小精灵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数字小精灵6、7、8、9听说了这场聚会,它们也想来参加。可是智慧城堡的大门设了一个密码锁,只有解开6~9这些数字的分解与组成谜题,才能打开大门进入城堡一起玩耍。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就来当小勇士,帮这些数字小精灵解开谜题,好不好?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6~9的分解与组成”的奇妙世界吧!板书课题:6~9的分与合 学生自由说说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学生:好。 通过构建“数学王国智慧城堡”的情境,回顾数字5的分解与组成,一方面巩固旧知,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另一方面为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桥梁,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6~9的分解与组成的探究,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 任务一:6的分与合师拿出6根小棒,然后说: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6根小棒。现在老师要把这6根小棒分成两堆,仔细看哦。课件出示:师:左边小女孩从左往右看,她看到的是把6根小棒分成了几根和几根?师:这就说明了什么?师:那反过来,1根小棒和5根小棒合在一起,又能组成几个小棒呀?师:对啦,所以1和5能组成6。右边小男孩从左往右看,他看到的是把6根小棒分成了几根和几根?师:说明了什么?师:他们看到的情况是不是如大家所说呢?咱们一起来验证验证。课件出示——活动要求:①同桌两人合作,请其中一位小朋友们将小棒像黑板上这样摆放在桌子中间。②两人分别站在左、右边观察,说一说从左往右看,你看到的是几和几。③同桌交换位置观察:从左往右你看到的是几和几?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提问:同样一个图,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观察结果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同一个图,因为观察的方向或位置不同,得到的分法就不同,所以这一个图就有了两种分法,我们把它叫作“一图二式”。小朋友们,现在请拿出6根小棒,大家自己动手分一分,看看6除了能分成1和5、5和1,还能怎么分。课件出示——合作提示: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用小棒分,另一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做记录。在分的时候,要一边分一边说“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6”,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分解式记录下来。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分的情况以及语言表述是否准确,然后请学生分组汇报。师:小朋友们都很厉害,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找到了6的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把6的分解与组成读一读。师:观察这几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①每次分的两个数,一个数依次多1,另一个数依次少1,但两个数合起来都是6。②6可以分成1和5、5和1;6可以分成2和4、4和2。这两种分解方法只是交换了两个数的位置,但是它们合起来的总数不变。师接着说: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只需要记住其中一种分法,就能想到另一种分法。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自己探究出了6的分解和组成,还发现了记住它们的方法,真棒!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分成了1根和5根。学生:6可以分成了1和5。学生:6根。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分成了5根和1根。学生:6可以分成5和1,5和1组成6。学生明确要求,然后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同桌两人合作操作。学生齐读。 通过演示6根小棒的分法,让学生直观看到数的分解过程,初步理解分解与组成概念。安排学生亲自操作,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实践中深化对6的分与合的认识,培养动手能力。设置同桌合作环节,一个操作一个记录,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培养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表述中规范数学语言,提升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观察 6 的分法找规律,培养观察、归纳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记忆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任务二:8和7的分与合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有8根小棒。现在老师要把这8根小棒分成两部分,仔细看哦。课件出示:师: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师:这说明了什么?师:小朋友们,8除了能分成7和1 、1和7,还能怎么分呢?课件出示——活动要求:现在请大家拿出8根小棒,自己动手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 8” ,然后把分的结果记录在课本16页。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分的情况以及语言表述是否准确,并抽汇报、交流。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找到了8的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把8的分解与组成读一读,加深印象。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8的分解与组成,那7又可以怎么分呢?大家看,这里有7根小棒,我们来给它们分一分。课件出示:师:老师先分一分。课件演示:师:7根小棒可以分成1根和6根,那7可以分成几和几呀?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下面的表格:师:7还能分成几和几,请小朋友们拿出7根小棒,动手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7的组成与分解,摆完以后完成数学书上第17 页的“试一试”。师:小朋友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7的不同分法,真了不起!现在我们一起把7的分解与组成读一读。 学生1:从左边看,8 根小棒被分成了7根和1根。学生2:从右边看,8 根小棒被分成了1根和7根。学生1:8可以分成7和1,7和1组成8。学生2: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 学生自主操作,并记录结果。学生齐读。学生1:7可以分成1和6。学生2:7还可以分成6和1。学生独自完成,并展示反馈。学生齐读。 在学习8和7的分与合时,先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再让学生自主操作,利用学习6时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进行知识迁移,逐步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对数字分与合的理解。组织学生读分解与组成内容,强化记忆,使学生熟练掌握8和7的分与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任务三:课堂活动师:老师这里有9根小棒。课件出示:师:现在老师要把这9根小棒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拿出9根小棒,动手摆一摆,一边摆一边像图上的小朋友那样说一说9的组成与分解。课件出示:师: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看卡片,对口令”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张写着6的卡片。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先说一个和6有关的分解或组成,或者是和6有关的数量表述,然后小朋友们要接一个不一样的和6有关的表述。比如老师说 “5添上1是6”,小朋友就可以说“2和4组成6” ,也可以说“我有6朵小红花”。明白了吗?课件出示:师:现在老师先来开头,我有6颗糖。哪位小朋友来接?师:真不错!还有谁能接?师:现在我们把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来竞赛。每个小组轮流派一名代表来对口令,接不上或者接错的小组就暂停一轮,最后看哪个小组能连续答对最多轮,就是获胜小组。教师依次出示数字卡片(如 7、8、9 等 )。师及时评价,给予正确反馈,并记录小组表现。 学生自主操作,并说一说9的组成与分解。学生:3和3组成6。学生:6可以分成1和5。……各小组代表进行对口令。 让学生动手摆9根小棒并表述其组成与分解,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巩固对9的分与合的认识,强化数感。“看卡片,对口令”游戏趣味性强,既能检验学生对6~9数字分与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轻松氛围中提升学生反应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小组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堂练习 1.拍手游戏。老师先拍,然后说“我拍 1”,小朋友们接着拍,说“我拍5,1和5组成6” 。我们按照6的不同分解与组成来拍手说。2.填一填。3.再画几个就是7个?请你接着画。4.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6~9的分与合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课后提升类作业】 1.看图写数。 2.一共有两只小鸡,要分到两个盘子里吃米,一个盘子里分3只,另一个盘子分( )只小鸡。 3.想一想,填一填。(1)第( )盘和第( )盘中的西瓜合起来正好是8块。(2)第( )盘和第( )盘中的西瓜合起来正好是6块。(3)第2盘和第3盘的西瓜合起来正好是( )块。4.有8颗糖果,要分给自己和家人,有哪些不同的分法?记录下每种分法,并说说哪种分法最公平,用分与合的知识解释原因。
【综合实践类作业】以“数字家族的分合之旅”为主题,编写一个故事,故事中要详细描述数字6~在不同场景下的分与合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