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13.3.1三角形的内角班级 课时 上课时间教 学 目 标 1.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证明,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并会运用这个结论进行有关角度的简单计算.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树立推理意识,渗透数学“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并会利用这个性质解决三角形中简单的求角度问题. 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教 材 分 析 《三角形的内角》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的概念以及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揭示了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在初中平面几何的研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部分.学 情 分 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有能力自己动手的阶段,具备一定的几何直观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乐于尝试、探索、思考、交流与合作,具有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该阶段的学生也具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适合小组谈论进行合作探索.教学过程(内容及步骤) 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我们知道三角形中三边满足的关系是什么?(生回答) 2.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回答) 数学史:小学时我们是通过测量、折纸等方法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o,这几种方法都是有特殊性,有一定的误差,同时我们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科学家帕斯卡12岁时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二、讲授新课 思考 1.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请仔细看12~13的例1和例2. 想一想:小学学过什么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 答:方法一:度量法--量出三个内角,然后相加. 方法二:剪拼法--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 问: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吗? 我们需要通过几何推理论证的方法去证明: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等于180° 证明: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 ∴ ∠A=∠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ACB+∠1+∠2=180°(平角的定义) ∴∠ACB+∠A+∠B=180°(等量代换) 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三、例题精讲 例1.如图:在△ABC中,∠BAC=60°,∠B=65°,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解:∵∠BAC=4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 ∵∠B=65° ∴在△ABD中, ∠ADB=180°—∠B —∠BAD = 180°—65°— 30° =85° 例2.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 °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 °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解: 过点C作CF∥AD ∴ ∠1=∠DAC=50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CF∥AD, AD ∥BE ∴ CF∥ BE ∴∠2=∠CBE =40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CB=∠1﹢∠2 =50 °﹢ 40 ° =90 ° 答: 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90°四、巩固练习 1.求出下列图形中的x的值: 2.如右图,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角不可能是( ) A.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B.两个锐角 C.一个锐角,一个直角 D.两个钝角 3.在△ABC中∠A :∠B :∠C =1:2:3,则∠B =( ) A. 30o B. 60o C. 90o D. 120o 4.请分别在下列各图中,探索并证明四个角之间的关系? 拓展提升 5.如图,CD 是∠ACB 的平分线,DE∥BC,∠A=50°,∠B=70°,求∠EDC,∠BDC 的度数. 解:∵∠A=50°,∠B=70°, ∴∠ACB=180°-∠A-∠B=60°. ∵ CD 是∠ACB 的平分线, ∴∠BCD= 1/2∠ACB=30°. ∵ DE∥BC, ∴∠EDC=∠BCD=30°. 在△BDC 中,∠BDC=180°-∠B-∠BCD=80°.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作业 1.必做题:P教82—3、4 2.分层作业 板书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