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章 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年级 初一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课题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2课时)教材分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四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基础核心章节,起着引领学生进入微观生物世界的关键作用。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细胞作为生物体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的相关知识。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各结构的功能与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方面,其中细胞各结构的功能与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实验和实例,详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结构与功能,使学生理解细胞各部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生命活动,进而明确细胞也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这部分知识为后续学习细胞的分裂、分化、多细胞生物的结构层次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等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构建整个生物学知识大厦的基石。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通过掌握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 通过区别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制作细胞模型,培养探究实践能力。 3.态度责任: 通过对克隆羊“多莉”实验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细胞的基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将制作好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照图4-4,看一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是怎样的?细胞有哪些结构? 思考并回答问题。新知探究 一、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活动1: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实验材料和用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境、铅笔等。 引导学生依照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用铅笔画出一个细胞的结构简图。 (1)用铅笔画出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轮廓。 (2)画出清晰的细胞结构,用铅笔细点的疏密来表示其中各结构的明暗,明亮处细点要点得疏一些,较暗处要点得密一些。 (3)画好图后,通常用尺从要注明的结构引出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标注各结构的名称。 (4)一般在图的正下方标注图的名称。 经过观察,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一样吗? 【活动2: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础上,可以选用蚕豆叶表皮、葫芦藓表皮等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进行观察,还可以观察心肌细胞永久切片和神经细胞永久装片。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将观察和比较的结果写在表4-1中。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3min,回答以下问题: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有哪些异同?与你观察的其他细胞相比,它们共有的结构有哪些? 学生汇报展示,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观察装片,跟随教师讲解,绘制一个细胞结构简图。 观察装片,思考并回答问题。二、细胞各结构的功能 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它们都是由什么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 引导学生得出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引导阅读P89-90相关内容,学习细胞各部分的功能,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汇报展示,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展示各结构的功能: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完成表格。三、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莉”在英国诞生。图4-11所示的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克隆羊“多莉”的过程,观察图4-11,分析克隆羊“多莉”与甲羊长得相像的原因,想一想三只母羊在“多莉”诞生的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回答三只母羊在“多莉”诞生的过程中分别起到的作用。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多莉”羊是由母羊丙生下来的,但它的长相却一点都不像母羊丙,而是和母羊甲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P91相关内容,得出结论:上述研究说明,在细胞中,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中心。 细胞核中有包含细胞“运行指令”的遗传物质,这种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DNA。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细胞中,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内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通常是一定的。例如,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洋葱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由于DNA上有与生物遗传有关的遗传信息,因此,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讲解,明确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如图为小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分析,找出正确的叙述( ) A.甲图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3]细胞核 B.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液泡和叶绿体 C.观察时,如果想把视野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D.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小雅需改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 【答案】A 【分析】甲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乙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图中: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 【详解】A.甲图是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在动物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3细胞核,故A正确。 B.乙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没有叶绿体。因此,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故B错误。 C.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中A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如果想把视野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C错误。 D.口腔上皮细胞透光性较强,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其结构,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改用平面镜和小光圈会使视野变暗,因为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故D错误。 故选A。 2.1996年“多莉”的诞生震惊了世界,如图是“多莉”的培育过程,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了(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发酵技术 D.仿生技术 【答案】B 【分析】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术”。 【详解】A.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由题图可知,发育成多莉的融合细胞是由甲绵羊提供的乳腺细胞核和乙绵羊提供的去核卵细胞结合形成的,结合分析可知,该技术主要应用了克隆技术,B符合题意。 C.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C不符合题意。 D.仿生技术就是模仿生物特征进行设计和制造的技术。它是仿生学这门学科在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界中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将生物的原理应用到工程和设计中,从而创造出新型的设备、工具和科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绿孔雀和药用植物孔雀草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草的细胞内均有液泡和叶绿体 B.绿孔雀的细胞核直接控制物质进出 C.二者的细胞边界都是细胞膜 D.二者都有起保护和支持功能的细胞壁 【答案】C 【分析】绿孔雀是动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无细胞壁;孔雀草是植物,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详解】A.孔雀草是植物,但并非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故A错误。 B.细胞膜直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控制遗传信息间接调控,故B错误。 C.动、植物细胞的边界均为细胞膜(细胞壁不能作为边界),故C正确。 D.绿孔雀是动物,无细胞壁;孔雀草有细胞壁,故D错误。 故选C。 4.中国首只全流程采用国产设备和试剂培育的克隆橘猫在青岛农业大学诞生,这标志着中国在动物克隆技术领域的新突破,克隆猫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克隆猫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克隆猫丁”的长相与甲猫相似程度最高 B.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甲猫 C.克隆猫丁与死亡猫甲性别相同 D.“克隆猫丁”有部分遗传物质来自“代孕猫丙” 【答案】D 【分析】克隆指的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胚胎移植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核者(亲代)基本一样的动物后代。克隆没有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BD.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其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能够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等生命活动;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由图可以看出,甲猫提供的是细胞核,乙猫提供的是卵细胞的细胞质,丙猫提供的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因此,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甲猫;“克隆猫丁”的长相与甲猫相似程度最高;“代孕猫丙”不能为“克隆猫丁”提供遗传物质,A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C.甲猫提供的是细胞核,重组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甲猫,故克隆猫丁与死亡猫甲性别相同,C不符合题意。 故选D。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利用直观的图片、模型、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细胞微观结构抽象性的理解障碍;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细胞观察实验中,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在小组讨论中,个别小组的讨论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引导。我将在后续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教学细节的处理,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胞这一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的生物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