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3.3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3.3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集表示、解法步骤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含义,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内容解析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数学中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与一元一次方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在此基础上引入不等式的概念和解法,重点在于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和数轴表示方法,特别是当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方向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帮助学生建立不等式模型,提升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能正确求解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能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其解集的含义,掌握解不等式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处理系数为负数时不等号方向的变化。学生应能独立完成不等式的求解过程,并在数轴上正确表示解集。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应能初步建立不等式模型,提升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不等号方向变化的理解困难:学生在处理系数为负数的不等式时,容易忽略不等号方向的变化,导致解集错误。
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不准确:学生可能对端点是否包含判断不清,导致数轴表示错误。
实际问题中不等式模型的建立困难:学生可能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模型,尤其是对“至多” “至少”等关键词的理解不准确。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问题1
某种U盘的存储容量为128G。有一批视频文件,每个文件占用空间为2.5G,这个U盘至多能存放多少个这样的文件?
学生回答:设能存放 个文件,则 ,解得 ,因此至多能存放51个文件。
问题2
观察下列不等式:
(1)
(2)
(3)
(4)
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与一元一次方程比较有何异同?
学生回答: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但含有不等号。
问题3
你能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不等式表示吗?
学生举例:购物打折、温度范围、时间限制等。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不等式模型,理解不等式的实际意义,对应目标3。
(二)合作探究1:理解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本质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道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那么,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请以不等式 为例说明。
学生回答: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就是不等式的解。比如 时,,成立; 时,,不成立。
教师追问:那么 是不等式 的解吗? 呢?
学生思考回答: 时,,成立; 时,,不大于30,不成立。
教师进一步追问:这样的解有多少个?能否全部列举出来?
学生回答:有无数个,比如10.1、10.01、11、12......无法全部列举。
教师引导:所以我们用解集来表示所有解的集合。不等式 的解集是什么?如何在数轴上表示?
学生回答:解集是 ,在数轴上表示为10右侧的所有点,10处画空心圆。
教师深化:比较一下"解"与"解集"的区别。 是解,但解集是 。解是具体的数值,解集是所有解的集合。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引导学生从具体数值理解走向抽象集合概念,深刻理解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本质区别,建立数形结合思想,对应目标1和目标2。
(三)巩固练习1
解不等式 ,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答案:
解不等式 ,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答案:
(四)合作探究2:探索不等式性质与解法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解不等式 ,观察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的异同。
学生尝试解答:
移项:
合并:
两边同除以-2:
教师追问:最后一步为什么不等号方向改变了?
学生回答:因为两边同时除以了负数-2。
教师引导猜想:不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是否需要改变?请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举例验证:
已知 ,两边同乘-2:,,因为 ,所以不等号方向改变。
已知 ,两边同除以-1:,,因为 ,所以不等号方向改变。
教师总结证明:
设 ,
∵ ,∴
又 ∵ ,∴ (负数乘负数为正)
即 ,∴
因此,当 时,
研究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同乘(或同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通过代数证明深化理解,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不等式性质,特别是负数系数的处理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对应目标2。
(五)典例分析
例1 解不等式 ,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分析:本题涉及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是巩固不等式解法的典型例题。
解: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从-1向右的所有实数,-1处画空心圆。
教师强调:解不等式时,要注意每一步的变形依据:
去括号:乘法分配律
移项:不等式基本性质2(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化为1:不等式基本性质3(注意系数正负对不等号方向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的规范解答,帮助学生巩固解不等式的完整步骤,明确每一步的数学依据,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应目标2。
(六)巩固练习
解不等式
答案:
解不等式
答案:
解不等式
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类型的不等式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法,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应目标2。
(七)归纳总结
知识点 说明
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 含一个未知数,次数为1的不等式
解与解集 所有解的集合
数轴表示 注意端点是否包含
解法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化系数为1
不等号方向变化 当乘以或除以负数时改变方向
(八)感受中考
(2024·浙江)不等式 的解集是( )
答案:
(2024·杭州)解不等式 ,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答案:
(2025·宁波)某商品进价200元,标价300元,打折后利润率不低于5%,则最低打几折?
答案:7折
(2025·温州)解不等式组:
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中考真题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应考能力。
(九)小结梳理
知识点 关联内容
不等式定义 与方程对比
解集表示 数轴表示方法
解法步骤 与方程解法的异同
实际应用 建模与求解
(十)布置作业
必做题
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 的最小负整数解。
选做题
某知识竞赛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扣2分,不答得0分。小聪有1题未答,成绩超过80分,他至多答错几题?
解不等式
五、教学反思
(课后填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