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问题与运算(一)教案(表格式)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问题与运算(一)教案(表格式)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 问题与运算(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是: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及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这些都是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内容既是对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的巩固和拓展,又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的过程。2.掌握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会用自己的方法灵活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加减混合、连减及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难点: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中减去这两个数和的算理。
教与学建议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将笔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让学生经历探索算理、解决问题的过程。4.兴趣引导,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信息窗1 连加
课题 连加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过程,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数的连加。2.通过情境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连加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和算理。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交流购买物品时付钱的过程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利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假期有没有自己去买东西的经历?师:能把自己的购物经历画成连环画?。师:小朋友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兔子和小乌龟谁赢得了比赛?生:小乌龟赢了……师:小兔子不是比乌龟跑得快多了吗?为什么它却输了比赛呢?生:小兔子骄傲了,它在树下睡着了……师:是啊,小兔子太骄傲了,小朋友们一定不会像她一样的。不过,小兔子也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决心要反败为胜,它要和小乌龟比赛计算,看谁是“计算小冠军”。小朋友们也来一起比赛吧,看你和同桌谁能又对又快的计算完这些题目,夺得“奖牌”!相关练习题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是“计算小冠军”!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代表团们的获奖情况吧!2.揭示课题。【板书:连加】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奥运奖牌情境(1)看懂图,列出算式教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我国一共获得多少枚奖牌?相关练习题师:请小朋友们仔细阅读这个奖牌榜,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表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小组讨论)师:下面请各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生1: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获得了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生2: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乌克兰获得了11枚金牌、10枚银牌、8枚铜牌……生3: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加拿大获得了8枚金牌、6枚银牌、11枚铜牌……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我国一共获得了多少块奖牌呢?谁能列出算式?学生列算式:18+20+23=(2)探索18+20+23的计算方法。师:三个数的连加,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在全班汇报算法。生1:先计算18+20=38,再用38+23=61。生2:我用竖式计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计算的方法,其中老师注意到很多同学用了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这样的竖式和我们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竖式相同吗?需要注意什么?生1: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和两个数相加的竖式写法相同……生2: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2.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能把46+27+14和29+35+28写成一个竖式计算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11“练一练”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个数的连加,你能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吗?或者你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和大家说一说吧!生1:我学会了三个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和两个数相加的竖式完全相同,这样计算连加很简便。生2:我觉得用口算也很方便,先将个位的三个数加起来,然后再把十位的数字加起来,最后把两次相加的和再相加……生3: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的到连加,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行……五、布置作业可参考相关练习题 利用故事导入新课,可以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复习了两位数加法,又能让学生主动的投入的课堂学习中去,同时“夺金牌”的情境创设又和后面的奥运情境紧紧相连。。引导学生能读懂奖牌榜这是奥运情境的延伸,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板书设计 连加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合计就是做加法运算。在讲解竖式计算时,要强调了迁移“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等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算理,鼓励学生多样性的计算。
信息窗2 加减混合
课题 加减混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2.通过解决“乘车”情境中的数学问题,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学会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教学难点 能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 情境设计,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师:大象伯伯给小朋友们准备了53个苹果,25个香蕉,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吗?生:53+25=78(个),一共有78个水果。师:可是这些水果被顽皮的小猴子偷偷吃掉了6个,还有多少个水果?怎样列式计算呢?生:78-6=72(个),还剩72个。师:在这个计算过程中,我们先用加法算出了大象伯伯一共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多少个水果,又用减法算出了还剩多少个水果,如果省略第一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你能用一个加减混合的算式求出“最后还剩多少个水果”吗?生:53+25-6=72(个)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2.揭示课题。【板书:加减混合】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乘车问题情境(1)读懂题意,列出算式。相关练习题师:汽车上原来有38名乘客,现在有多少名乘客?同桌合作交流,汇报结果。(学生简单说说计算过程)生1:乘车规定是先下后上。生2:要先减下车的 9 名乘客,再加上车的乘客,列式为38-9+12。(2)探究:38-9+12的计算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算法。(学生分组计算并交流算法。)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生1:先算38-9=29,再算29+12=41。生2:生3:师:这个方法很好,计算非常简便,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在计算上面的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生:从左向右的顺序……2.试一试师: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38+47-65 和85-46+22。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13“练一练”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节课又快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来谈谈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1:我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生2:我还会列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了……生3:我们还学会了用加减混合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五、布置作业可参考相关练习题 通过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导入新课,很容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只需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着归纳总结自己在本课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学习记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教后反思 本节课引导了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数量关系,自己列出算式,体验知识从朦胧到清晰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窗3 连减、认识小括号
课题 连减、认识小括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减和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连减及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连减和有小括号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和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回顾复习师:“智慧星”来到了我们班,他要考考小朋友们,如果答对了他出的题目,可以获得一枚“智慧星奖章”哦!2.出示题卡,学生抢答,教师给答对的同学胸前贴一枚小星星。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管是连加还是加减混合,都难不住你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个数连减。2.揭示课题。【板书:连减、认识小括号】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读懂题意,列出算式。师:小朋友,你能从图上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生1:我了解到:小华带了100元钱……生2:小华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个书包……生3:运动鞋的价钱是56元,书包的价钱是29元……生4:给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小华还剩多少元?师:同学们能帮小华的妈妈算一算还剩多少钱?(2)解决问题,探索算理。师:根据上面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学生独立列式):100-56-29师: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连减的算式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下面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算法。生1:我觉得连减和连加一样,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先算100-56=44,然后再算44-29=15 。生2:可以像加减混合那样列竖式计算: 师:这是先算出买了运动鞋后还剩多少钱,再算出买了书包后还剩多少钱,你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生:还可以先算运动鞋和书包一共多少钱,用56+29=85(元),然后再求买了这两样东西后还剩多少元,用100-85=15(元)师:说的对,谁可以把这种计算方法列成一个算式?生1:100-56+29师:小朋友们验证一下,这个算式结果和前面连减的计算结果相同吗?生:100-56=44(元),44+29=73(元)这个结果和前面的计算结果不同,这样列式是错误的。师:为什么会错呢?生:我们要先算44+29,这个算式要按从左向右计算,就先算了100-56……师:怎样才能做到先算44+29?应该怎样改?(3)认识小括号生:在44+29上加一个小括号就可以了……师:(板书算式)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下面请同学们再算一算。生: 100-(56+29) = 100-85 = 15(元)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15“练一练”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可真不少,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你有哪些收获?可以和大家说一说吗?生1:我会计算三个数的连减了,和加减混合一样要从左向右依次计算……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连减……生3:我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生4:我还了解到,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减两个数的和。五、布置作业可参考相关练习题 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情境图,说出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过程,最后体会到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的算理。学生回忆性的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复习巩固,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连减、认识小括号100-56-29=15(元) ①100-56=44(元) ② 1 0 0 ③100-(56+29) 44-29=15(元) - 5 6 =100-85 4 4 =15(元) - 2 9 1 5
教后反思 教材为学生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思维,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发现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小括号的用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在用法上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信息窗4 解决问题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目标 1.在购物活动中,自主探索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能熟练、准确的计算100以内加减运算,体验估算的重要性。3.感受数学游戏的乐趣,培养数感和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用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熟练运用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 自主选择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小商品或玩具。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 情境设计,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师:(出示一些小商品)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的超市开张啦,我新进了一些小商品,你能猜一猜这些小商品多少钱吗?这个洋娃娃20多元,你能猜出它的具体价格吗?生1:29元……师:高了……生2:25元……师:低了……生3:28元……师:正确……(给玩具贴上价格标签)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这么快就猜出了所有商品的价格,看来生活中一定经常帮爸爸妈妈买东西,现在你看,聪聪也来到了老师的超市里,你能猜一猜他买了什么商品吗?2.揭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多媒体课件呈现“购物问题”主题情境。师:小朋友们从图上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生1:聪聪带了50元钱……生2:他买了一件物品后,还剩20多元……师:是啊,让我们来猜一猜聪聪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小组讨论)师:下面哪一组的同学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生1:他买的可能是一个书包,也可能是一个口琴……生2:还可能是一本童话故事书……师:为什么会这么猜测呢,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生1:因为聪聪有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后还剩20多元,50元减去剩下的20多元等于20多元,所以他买的物品应该是20多元的,有可能是书包、口琴、童话故事书……生2:50减20等于30,聪聪剩下20多元,所以他买的物品不到30元……(2)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师:用50元钱买两件物品还剩 20 多元,买的可能是什么?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一下吧!(学生同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生1:铅笔盒和毽子……生2:铅笔盒和彩笔……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能说说你猜测的理由吗?生1:50元减去20多元等于20多元,也就是说买两种东西用去了20多元,铅笔盒和毽加起来是20多元……生2:只要两种商品加起来是20多元就可以……师:下面请小朋友们也来扮演小顾客,带一些钱来老师的“超市”吧,告诉你的同伴你带了多少钱,买了几件东西,还剩多少钱,让他们也来猜一猜你买的是什么物品吧!(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猜买的是什么物品。)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购物的过程?生1:我带了90元,买了两件物品,还剩30多元,猜猜我买的是什么?生2: 90元减去30多元等于50多元,你买了两件物品只有50多元,可能是一个铅笔盒和一个足球,也可能是一辆小汽车和一个书包……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17“练一练”第1题、第2题四、课堂小结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购物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开心吗?谁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可以根据购物情境猜出买了什么物品……生2:我们还可以利用估算去判断所买物品大概的价格……五、布置作业可参考相关练习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强化合作交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聪聪可能买了什么物品?50减去20多等于20多。可能是一个书包、一本《童话故事》或是一个口琴。
教后反思 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算法,体会数学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模仿真实的购物情境,主动学习,主动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信息窗5 套圈游戏
课题 套圈游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物座摆放、讨论规则以及判断得分结果的过程。能发现得分多少与动物座摆放之间的联系。2.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分析探索,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根据游戏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课件、小动物模型或卡片、套圈、统计表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 情境设计,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大家玩过套圈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2.揭示课题。【板书:套圈游戏】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 呈现“套圈游戏”情境图。相关练习题师:你们看,这三个小朋友正在做这个游戏呢。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生1:这是一个套圈的游戏……生2:上面摆着很多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代表不同的分数……师:看一看这些小动物身上的分数和它们摆放的位置,你又发现了什么?生1:离横线越远的小动物身上的分数越大……生2:越远的位置越难套中,分数也就越大……2.明确游戏规则。师:下面我们将分组进行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1)三人一组,轮流投圈。(2)不得超过白线,套中哪个动物,就得哪个动物上的分数,套不中不得分。(3)每人投三次,每个动物每人只能套中一次,将每个人的得分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3.学生分组游戏,整理数据。师:下面请每组同学将你们游戏的数据整理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统计表中,并把你们组的同学投圈的成绩跟大家说一说。(学生汇报投圈成绩)师:在小朋友们投圈的时候,亮亮、聪聪和丫丫也进行了套圈比赛,我们看看他们的成绩怎么样?(投影出示亮亮、聪聪和丫丫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师:根据三个人前两次的得分,红红和聪聪对第三次套完后的结果做出了判断,他们说得对吗?你们能判断出来吗?在你们的小组内讨论一下吧!(学生分组讨论)师:谁可以说一说你的想法和判断?生1:现在是亮亮得分最高,只要亮亮第三次能投中,哪怕套中最近的小动物也能得16分,总分就有78分了,他就可以是第一名。生2:如果亮亮第三次投不中,聪聪套中26分以上,丫丫套中22分以上,都可能比亮亮高,他们都有可能得到最高分。师:是啊,小朋友们说的很有道理,仅凭前两次的得分还不能判断谁是最高分,三个人都有可能。下面同学们再和同桌讨论一下,第三次投出什么结果,聪聪可以得到最高分?(投影出示“议一议”)(学生同桌讨论)生1:要想聪聪最高分,亮亮必须第三次套不中……生2:是的,聪聪已经套中过一次38分了,第三次他最多能套中32分,这样他最多可以得70分……生3:丫丫前两次已经得了40分,她第三次套中的不能超过26分,这样聪聪就可以是最高分了……三、当堂训练课件出示教科书P19(2)(3)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玩了套圈的游戏,还根据游戏的数据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小朋友们开心吗?谁来说说你的收获?生1:这样的游戏太好玩了,我们不但学会了把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上,还学会了对数据进行分析……生2:我不但会算最后的总分,还会根据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了……生3:我发现数学不但很有用,而且很有趣……五、布置作业可参考相关练习题 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以游戏开展学习活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实际操作、自主探索的欲望。学生已经亲身实践了游戏,所以对游戏的规则和数据整理分析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时让他们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断,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套圈游戏位置与得分 小组活动游戏规则 收集并整理数据谁的分数最高
教后反思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72-18+2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