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了解你的好朋友【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调查目标设计合理的调查表,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2.能够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3.经历“设计调查表→开展调查→整理分析→反思改进”的完整过程。4.提升合作交流能力,学会用数据支持结论,增强数据意识。5.增进对朋友的了解,体会友谊的珍贵。6.树立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设计有效的调查表,学会分类整理和分析数据。【教学难点】根据数据提出合理建议,反思调查过程的不足。【教学准备】调查表模板、彩笔、白纸。学生课前思考:想了解朋友的哪些情况?【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一、情境导入1.情境讨论。师:你有好朋友吗?他们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你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吗?展示教材情境图:和朋友一起看书、打乒乓球、看电视、做志愿者等场景。引出主题“了解你的好朋友”。2.明确任务:通过设计调查表,收集和分析数据,更科学地了解朋友。二、探究新知第一环节:设计与调查。1.确定调查内容。师:同学们,你想了解好朋友的哪些情况?先想一想,再说一说。生1:我想了解好朋友的兴趣。生2:我想了解好朋友的生活习惯。生3:我想了解好朋友的生日。生4:我想了解好朋友每天运动的时间。生5:我想了解好朋友最喜欢的颜色和课程。生6:我想了解好朋友的兴趣爱好(如唱歌、看书、画画等)。生7:我还想了解好朋友每天在家的一些情况。2.设计调查表。师:要想了解这些内容,我们需要设计调查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设计表格能清晰反映调查内容?师展示教材中学生设计的案例(三种调查表)。师分析优缺点。优点:案例2:用勾选式调查兴趣(如喜欢唱歌、看书、画画)非常直观;案例3:分段记录时间(如课外阅读、运动、家务时长)非常清晰。缺点及改进建议:(1)问题需具体,避免模糊(如将“喜欢的运动项目”细化为“篮球、跳绳、跑步等”)。(2)选项设计要全面(如增加“其他”选项)。3.实践任务。(1)学生独立设计调查表,小组内互评优化。(2)强调注意事项:尊重隐私,不强制回答敏感问题(如体重)。(3)跨班级,跨学校调查需利用课余时间。第二环节:整理与分析。1.数据整理方法。师:你的调查完成了吗?请大家分组讨论怎样整理和分析得到的数据?生:我们分类整理,按兴趣、时间分段、出生月份等分类统计。如出生月份:统计每月过生日的人数。运动时间:分段统计“30分以内”“30分~60分”“60分以上”。2.数据分析与结论。师: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你了解到好朋友的哪些情况?学生分享发现:(1)我的5位好朋友中,3人每天运动超过30分钟。(2)我的好朋友中,喜欢篮球的有5人。(3)我的好朋友中,身高比我高的有1人。(4)我的好朋友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师引导学生思考:(1)根据数据提出建议(如建议运动不足的朋友多锻炼)。(2)如何分享结果(如制作图表,口头汇报)。第三环节:反思与评价。1.反思改进。师:同学们,你们在调查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改进?问题示例:(1)朋友填写不认真→可提前向朋友强调调查的意义。(2)选项设计不全→增加“其他”栏。2.拓展思考:你还想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如好朋友的压力来源、周末活动偏好)。3.情感升华。通过数据,我们更科学地了解朋友,也让友谊更深厚。三、巩固练习重新设计调查表,再一次填写调查表,更加详尽地了解你的朋友。四、课堂小结1.总结流程:设计调查表→开展调查→整理分析→反思改进。2.强调重点:数据需真实,分析要客观,建议需合理。五、作业布置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了解你的好朋友1.调查表设计:明确目标(如兴趣、习惯、时间),选项具体、全面。2.数据整理:分析统计(如分段、分项目)。3.分析建议:发现规律→提出建议(如运动、学习)。4.反思:尊重隐私、改进方法。 本节综合实践课,通过真实情感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在实践中掌握调查与分析方法,体会“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性,同时深化对友谊的理解。学生通过真实调查增强实践能力,设计调查表时展现创意。数据分析环节引发对朋友生活习惯的深入思考。本课时将数学统计与综合实践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