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设计)(共6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设计)(共6份)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6.1 几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几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几十、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
2.通过操作小正方体学具和算理分析,理解“把被除数看作几个百或几十(几)个十”的算理。
3.通过分小正方体,列乘法算式推理等活动、经历算法多样化过程,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4.能结合生活情境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提升运算能力。
6.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末尾的0在除法运算中的处理方法,能迁移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演示法、提问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学习法。
一、情境导入
展示教材中“面塑老奶奶捏面人”情境图,介绍面塑:面塑也称“面人”,是用糯米粉和面粉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中国的面塑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
提问:老奶奶已经捏了132个面人,如果每格装3个面人,能装满几格?
(渗透后续教学内容)
引出课题《几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1:元旦期间,城西大道两侧对称地挂灯笼,一共挂了600个。每侧挂了多少个灯笼?
师: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生1:一共挂了600个灯笼。
生2:对称地挂在大道的两侧。
生3:每侧挂了多少个灯笼?
师: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600÷2。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应该怎样解答600÷2呢?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点拨。对于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提示学生用6组小正方体,每组100个,代表600个灯笼,动手分成2份,观察每份是3组,即300个)
(2)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交流时教师可以结合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算法。
①如果6个灯笼对称地挂在大道两侧,每侧挂了3个灯笼。
÷ 2 =
(6个一除以2得3个一,是3)
600个灯笼对称地挂在大道两侧,每侧挂了300个灯笼。
÷ 2 =
(教师结合摆小正方体演示算理,6个百除以2得3个百,是300)
②想乘法算除法。
师:300乘几是600?
生:300乘2是600。
师:那么600除以2得多少?
生:600除以2得300。
〔教师板书:(300)×2=600 600÷2=300〕
3.师引导学生概括。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几个百。
4.迁移方法,解决“试一试”。
(1)解答120÷3。
师:应该怎样解答120÷3?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提供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得4个十,是40。
方法二:12÷3=4 120÷3=40
(2)解答300÷6。
方法一:300是30个十,30个十除以6是5个十,是50。
方法二:因为(50)×6=300,所以300÷6=(50)。
师总结:口算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十几个十,再想几十几除以除数等于几个十;也可以用被除数百位和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是几,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几个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然后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上、下题的异同,看看能够发现什么规律。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看看2分钟内有哪些学生可以完成口算,并且算得又对又快。对表现最好的10位学生奖励小红花,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几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学生通过今天对除法口算的研究,体验了口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几百、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600÷2=300
方法一:(300)×2=600 600÷2=300
方法二:÷ 2 =→÷ 2 =
120÷3=40→12个十÷3=4个十
300÷6=50→(50)×6=300 300÷6=(50)
  教学时以生活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重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表内除法和几百、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帮助学生探究几百、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本课时新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的计算方法、理解新的算理。6.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除法运算并验算。
2.理解“分步除法”的算理,能结合具体情境解释计算过程。
3.通过分小正方体和列竖式,经历从直观操作到抽象计算的思维过渡,培养数感。
4.通过估算与精确计算的对比,提高对结果合理性的判断能力。
5.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养成严谨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步骤及算理。
【教学难点】
处理除法过程中“退位”与余数的转化,理解估算与实际结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直观演示法、问题引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60÷4=  480÷6=  240÷6=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展示答案,集体订正)
师:今天,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探究新知
1.引入问题。
展示教材相应课时例4。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1:获得的信息是星期六、星期日一共卖出532个中国结。
生2: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中国结。
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2。
2.估算。
师:谁能估算一下,平均每天大约是几百多?
生:五百多除以2得二百多,估计平均每天大约卖二百多个中国结。
3.分小正方体。
学生用5组(每组100个)、3列(每列10个)和2个单独的小正方体,表示532个中国结。
操作步骤:
(1)先分4个百(400个),每份2个百。
(2)剩余1个百拆为10个十,与3个十合并成13个十,分12个十,每份6个十。
(3)剩余1个十拆为10个一,与2个一合并成12个一,每份分6个一。
4.探究笔算方法。
师:结果到底是二百多少呢?大家能列竖式算一算吗?
教师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引导:五百多除以2得二百多,所以2要写在商的百位上。5个百除以2在百位上商2,分掉了4个百,还剩1个百没分,所以要和十位上的3个十合起来组成13个十,再除以2。也就是说,在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这道除法算式对应的竖式如下:
5.验算方法。
266×2=532→商×除数=被除数。
6.比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今天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百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十位上的数写下来继续除,要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展示计算过程。
 先分6个百。
百位上7除以3商2余1,
余下的1个百与十位上的6合并为16个十,十位上商5余1,
余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8合并为18个一,个位上商6。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师提示:求“平均每棵树收获多少千克荔枝”就是把875千克荔枝平均分成5份,用875÷5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高位分起,余数要和下一位合并继续分。验算用商×除数=被除数。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4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532÷2=266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中相对复杂的一种情况。在被除数的百位和十位连续两次有余数的情况下,如何接下去除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借助估算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笔算中商的定位问题,再结合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的学习经验,建立起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知识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通过分小正方体操作,学生直观理解了退位和合并的算理;估算与实际结果的对比增强了数感。6.2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估算解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实际问题,理解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并解释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3.通过生活问题的探究,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数感和推理能力。
4.经历对比不同估算方法的过程,发展优化策略的意识。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6.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整十、整百数近似替代)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特点,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理解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快速口算:400÷2=  360÷6=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2.情境引入。
展示例2:幸福里社区给每户居民赠送3张电影票,一共送出585张。这个社区有200户居民吗?
师:告诉我们什么?
生:一共送出585张电影票,每户赠送3张。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这个小区有200户吗?
学生列式:585÷3。
师:585÷3需要计算出精确数据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题目只要我们知道这个社区有没有200户居民。
师:是的。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估算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如果有200户,每户3张,需要3×200=600(张),585<600,所以不足200户。
生2:我将585看作600,600÷3=200,而实际585<600,所以585÷3<200,所以不足200户。
2.引导学生分析与比较。
师提问:他们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两种方法都正确,第一位同学采用逆向思考,用乘法估算,第二位同学采用除法估算,用近似数600替代585。那为什么我们选择把585估成600?估成580行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因为把585估成600更合理,在估大的情况下刚好是200户,那么准确值一定小于200户)
师归纳总结估算策略:根据问题需求选择“往大估”或“往小估”,估算结果需结合实际问题解释意义,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合理估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答案:
方法一:50×4=200(本)
204>200 每个班捐的书有50本。
方法二:204>200
200÷4=50 204÷4>50
每个班捐的书有50本。
四、课堂小结
当解决的问题不需要精准计算时,可以用估算来解决。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并能解释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6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方法一:3×200=600 585<600
方法二:585<600 600÷3=200 585÷3<200
  以真实问题为驱动,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选择依据,强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问题解决的灵活性。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学生理解了估算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主动联系生活情境分析问题。部分学生对“何时往大估,何时往小估”仍存困惑,后续需要增加具体情境对比训练(如“够不够”类问题)。6.6 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计算和验算。
2.理解“某一位不够除时商补0占位”的算理,并能解释计算过程。
3.通过分小正方体和列竖式,经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计算的思维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4.在合作探究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竖式计算步骤及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某一位不够除时商补0的必要性,正确处理余数与下一位的合并。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问题驱动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一、情境导入
展示例6情境图。
师:左边的人在做什么?
生:捏面人。
师: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生:3天一共捏了306个面人。
师:平均每天捏多少个面人?
列式:306÷3。
引发思考:被除数的十位上出现0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
(1)师:306÷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想办法算出得数。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2)展示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因为306接近300且306>300,300÷3=100,所以商比100大一些。
(展示估算过程)
2.笔算。
(1)在学生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笔算。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列的竖式?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生1:
生2:
针对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问题1: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问题2: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
(不可以省略,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来演示刚才列竖式的计算过程。
〔师指导学生用3组(每组100个)和6个单独的小正方体表示306个面人。先分300个,分成3份,每份100个,再分6个,每份2个,合起来是102个。演示分的过程〕
师强调: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遇到某一位上是“0除以一个数”时,只要在这一位的上面商0就可以了,具体的计算过程在竖式中可以忽略不写。
(2)解决412÷4的装盒问题。
展示情境图右图。
师:装412个泥塑,要用多少个盒子?怎样列式?
生:412÷4。
师:怎样求商?
①估算与判断位数。
师:412>400 412÷4商是几位数?
生:商是三位数。
师:412>400
400÷4=100
412÷4的商比100大一些,是三位数。
②竖式计算。
在学生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笔算。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列的竖式?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板演)
竖式如下:
师:十位上的1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十位上的0能不能丢掉?为什么?
生: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变成12继续除。商十位上的0不能丢掉,要用来占位,保证数位对齐避免结果错误。
(3)商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们会列竖式计算这两个式子吗?
(学生交流讨论,并列竖式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再核对答案)
教师展示:
师:当个位是0时,可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当被除数的个位不够商1时,要商0,个位上的数是余数。
师:你在今天的计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新的情况?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学生组内交流)
师总结: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遇到不够商1时,就直接商0。412÷4这道题的十位上不够商1就商0,所以商的中间是0;571÷3这道题的个位上不够商1,就商0,个位上的数为余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板演。
师:计算过程中,遇到被除数上某一位不够除时怎么办?
生:遇到某一位不够除时,要商0占位。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引导学生用乘法进行验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当遇到被除数某一位上不够除时,对应商的位置要商0。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306÷3=102(个)   412÷4=103(个)
  本节课以真实问题为驱动,通过操作与竖式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或末尾)补0”的算理,强调估算和验算,培养严谨的计算习惯。部分学生对连续退位(如412÷4)的处理不熟练,需增加专项练习。6.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并能正确书写除法竖式,理解每一步算理。
2.能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关系。
3.通过分小正方体、列竖式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计算的思维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4.通过对比不同算法,体会竖式计算的简捷性和逻辑性。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认真验算的学习习惯。
6.在合作探究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步骤及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问题引导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
一、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同学们还记得怎样算吗?口算下面的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20÷6=   250÷5=   480÷8=
160÷8=   600÷3=   350÷5=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师:今天,我们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出示教材例3。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3个香囊42元。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求每个香囊的钱数。
师:如何列式?
生:42÷3。
师:怎样计算42÷3?
方法一:分小正方体。
学生用4组小正方体(每组10个)和2个单独的小正方体表示42元,动手分成3份。
操作步骤:先分3组(30元),每份1组(10元),剩余1组拆成10个单独的小正方体,与剩下的2个组成12个,每份再分4个,共14个,即14元。
方法二:乘法逆运算。
提问:几乘3等于42?
生:(14)×3=42→42÷3=14。
方法三:竖式计算。
板书竖式步骤,结合动画演示。
 先分30,每份是10,还剩下12,每份是4,合起来每份是12。
30÷3=10
12÷3=4
10+4=14
师:为什么商的十位是1?个位为什么是4?余数12是怎么来的?
师指出:在竖式计算时,被除数42下面是算10乘3得30,42减30得12,3乘4得12,每份再分4。
师:怎么验算呢?
生:可以用每个香囊的钱数×个数=总钱数,用乘法计算。
师生一起列式验算:
2.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
出示题目:每块手帕4元。9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块手帕,还剩几元?
列式:90÷4。
方法一:分小正方体。
用9组小正方体(每组10个)表示90元,每4元分1份,最多可分22份,余2元。
方法二:竖式计算。
90÷4=22(块)……2(元)
 先分90,可以买20块,还剩下10元,10元可以买2块,最后还剩2元。
80÷4=20(块)
10÷4=2(块)……2(元)
一共:20+2=22(块)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22×4+2=90→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每块手帕的钱数×块数+剩下的钱数=总钱数。
师:该怎么列式验算呢?(师生一起列式验算)
3.比较方法。
师:没有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
师小结:在对除法进行验算时,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就要再加上余数,最后看看得数和被除数是否相等。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拿出学具小正方体分一分后再计算。
 先分2个十,每份是10,再分16,每份是8,合起来是10+8=18。
 先分6个十,每份是20,再分15,每份是5,合起来是20+5=25。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分十位,余数要和个位合起来继续分;有余数时,验算要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竖式计算时要对齐数位,注意每一步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5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2÷3=14
90÷4=22(块)……2(元)
余数<除数
验算:22×4+2=90
  本课时以生活情境为纽带,通过动手操作与竖式对比,帮助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掌握算法,强化验算意识,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教学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竖式的写法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当中要重视除的顺序和竖式的写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笔算除法的过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部分学生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理解不深,后续需设计对比练习(如余数≥除数时的错误分析)。6.5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首位不够除)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理解“高位不够除时转化为下一级单位”的算理,能结合操作解释计算过程。
4.通过分小正方体和列竖式,体会从具体操作到抽象计算的思维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5.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书写竖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算法。
【教学准备】
小正方体。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探究学习法。
一、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84÷4=   393÷3=   586÷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前面我们所学的都是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的情况,本节课我们探究的是商与被除数的位数不同的情况,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课程吧。
二、探究新知
1.引入问题。
出示教材例5。
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生:获得的信息是“三天一共卖了252个糖人”,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每天卖多少个糖人”。
师:怎样列式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板书:252÷3。
2.估算。
师:你能估计商比100大还是比100小吗?
252<300 300÷3=100 252÷3<100
3.分小正方体。
学生用2组(每组100个)、5列(每列10个)和2个单独的小正方体表示252个糖人。
操作步骤:2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不够1个百,要把2个百转化为20个十,与5个十合并成25个十,把25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还余1个十,与2个一合并成12个一,把12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一。
4.竖式计算。
(1)百位上2除以3不够除怎么办?(看前两位)
(2)“8”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余数1表示什么?(25个十除以3,最多得8个十,所以“8”写在商的十位上,表示8个十,余数1表示1个十,需与个位合并后再除)
师:在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师总结:在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够除)的笔算时,要注意:(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2)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摆小正方体,再完成填空。
 把(12)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2)个十。
 把(26)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5)个十,还余(1)个十。
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检查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首位不够除),首位不够除时看前两位,商写在对应数位上,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题。
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首位不够除)
252÷3=84(个)
   1.高位不够除时,看前两位。
2.商的位置与当前计算数位对齐。
3.余数<除数
  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学具小正方体的操作与竖式结合。帮助学生突破“首位不够除”的计算难点,强调估算与验算,培养数感和严谨思维。但部分学生对余数转化的步骤仍显生疏,需设计专项练习(如将2个百转化为20个十的模拟操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