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 生物圈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3 生物圈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生态系统
第三节 生物圈
课 题
生物圈
授课人
学情分析
学生仍是习惯被动式教学,思维处在禁锢状态,少有机会得以开发锻炼,实践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是薄弱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新型的视频、图片、网络等手段最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本课设计中引入了情境创设、开展小组活动、观看视频等教学方法,力求将理性的分析建立在情境的基础之上,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学会识别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3.举例阐明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科学思维】
尝试处理图文资料,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探究实践】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协作水平。
【态度责任】
形成强烈的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认同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点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巴黎协定》。该协定明确了全球减少碳排放、控制平均气温升幅的目标和举措,并且指出必须确保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碳排放为什么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确保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应对气候变化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问题。
新课
展开
一、生物圈的范围
【提问】你们还记得生态系统的概念吗?生物圈的概
念呢?
【提问】从概念上来看,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有什么联
系?
【提问】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存在呢?
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类比】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
就比一张纸还要薄。这一张纸到底有多薄,它的范围有
大,生活着哪些生物呢?
【视频】播放详细介绍生物圈范围的小视频。
【提问】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哪些圈层呢?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90、91页,思考:
1.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生物圈的厚度?
3.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
4.各圈层生活哪些生物?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5、水圈的哪个部分的生物较多?
6、生物圈中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
过渡:生物圈中气候、温度、环境变化多端,它们与里面生活的生物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性的东西呢?
我们的前人早就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下面请大家观看资料“月宫一号”。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讲述】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
生物种类也千差万别,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92、93页。
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资料。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个生态系统的分布、生物种类、作用等。
提问:
以上展示的生态系统,其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
思考:哪种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哪种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差,最容易遭到破坏?为什么?
【提问】
你能阐述每一种生态系统特点和作用吗?
【列表】列表比较每一种生态系统的特点,你能发现它
们的异同点吗?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生态系统是不是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的呢?
分析讨论: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联
收集关于不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资料,结合上文,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讨论:
①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②为什么说“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如何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句话?
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很多生物可以达到不同的生态系统。
总结:生物圈是由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思考:为什么说“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
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内容,思考这些问题。
对照提纲阅读课文理解。
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小组合作, 互相说一说各个生态系统的分布、生物种类、作用等。
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上讲台介绍各个生态系统。
倾听,补充。学生思考,完成表格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交流,归纳出各个生态系统的关联。
学生分析资料,进行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交流讨论。
学生查阅资料,回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生物圈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改以来,我们在学生的预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效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一方面是学生对预习没有很好的方法,不知道如何下手,另一方面也是缘于他们内心,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当然,我们预习提纲的设置不够科学,完善也有很大的原因。因为学科原因,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是很多,而且概念性,知识性的内容居多,以往布置预习的时候,主要根据大框题,留一些提纲性的预习内容,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本学期,在预习的设计上尝试做一些变化,除了提纲性的预习内容外,增加了一些具体需要利用当堂知识解答的具体问题。这样学生在预习时能带着问题,目的能更明确一些。通过课程进行来看,学生预习的效果要比以往好一些,但是分析理解能力的不足,表现得还是很明显。今后,要不断地通过真题演练等方式,逐步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