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维护生态安全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2 维护生态安全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生态安全
第二节 维护生态安全
课 题 维护生态安全 授课人
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解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圈”之后,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在前面的课程中, 学生已经学习过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知道了。但是,什么是生态安全,具体该怎么保护生态环境,还是很茫然。通过列举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够,有些同学不不喜欢集体行动,不善于团结合作。在讨论环节,有些同学不够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课堂讨论和自由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1.知道生态安全。要重视生态安全。 2.知道如何维护生态安全。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讨论国家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知道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探究实践】 通过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拟订保护行动计划。 【态度责任】 认同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攸关每个公民的利益,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 生态安全的概念。 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难点 1.通过图文视频资料的分析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2.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这项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的重大战略部署,现在已经初见成效。据有关部门调查,因数量很少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近来频频现身,有时三五成群地跃出江面,向世人展现“最美的微笑”。 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以捕鱼为生,现在为什么要长期禁止捕鱼呢?只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吗 学生思考问题。
新课 展开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10、110页,请学生总结这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小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亟待增强。 一、什么是生态安全 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内容,提问: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又是什么? 提问: 什么事生态安全? 板书: 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多媒体展示我国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故城遗址。 提问: 楼兰古国为何消亡了? 小结: 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而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多媒体展示国家颁布的生态安全相关法律的相关资料,提问: 国家为什么要颁布这么多与生态安全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 下面以我国2022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例,深入分析国家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采取的主要对策。 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关于维护生态安全的部分内容。 讨论: 1.为什么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保护与修复有什么区别? 2.上述哪些对策是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哪些对策是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这对我们维护生态安全有什么启发? 小结: 1.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2.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三、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15页,请同学们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开始,拟订自己的行动计划并付诸实践。 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拟定保护行动计划 帮助学生确定调查目标,讲解调查时的注意事项。 引导并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 学生复习课本,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分析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分小组进行讨论。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境污染问题,走出校园分组去调查自己生活地方的生态环境。 将调查的结果在课上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保护环境的计划。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生态安全,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以及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板书设计
1.生态安全
定义: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2.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1)颁布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以维护生态安全。
(2)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3)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3.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主,兼顾知识讲解,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借助对媒体,采用电子书包教学,这使教学丰富充实、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最后设计情境,还使得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跃升到了新的高度。但是本节课对学情分析不太到位,教师在做学情分析时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假如我是学生我该怎么办;其次从学生的思路出发,本节课“学生要什么”,不是老师要给他什么,学生的学习障碍在哪里,老师要帮助他越过学习障碍。其次老师要从自身出发,我为学生准备什么,提供什么,我能提供什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才能成长自己,成长学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