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1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6.1 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第16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课 题 遗传和变异现象 授课人
学情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但是本节课的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和结论难度较高,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再通过教师设计的若干活动增加兴趣、降低难度、加深印象,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同时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但好动,有参与意识但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让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方式,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1.举例说出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 2.能列举和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可以区分相对性状。 【科学思维】 通过比较法和分类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1.通过活动比较个体间的性状,对个体间嘴唇形态进行比较与分类。 2.欣赏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与同学交流。 【态度责任】 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能够认同生命个体的独特性,激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1.区别性状与相对性状。 2.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 对于自己性状的辨别。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孩子一般和他们的父母相像,但又不完全相同,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什么会这样? 要认识这些问题,得从性状和相对性状说起。 学生思考问题。
新课 展开 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 想一想,刚步入中学时,你是样认识并解一位新同学的。也许,你先端详他的五官、皮肤颜色和身体高度等特征然后通过相处和交流,你熟悉了他的嗓音,甚至知道了他的血型。 提问: 什么是性状? 人和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有哪些特点?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性状的概念。 活动: 完成书本 86页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根据步骤教师与学生配合逐一完成。 总结出每个人的性状都各有不同,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通过前面对于性状的学习,请学生归纳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多列举有关相对性状的事例,请同学回答加以巩固。 提问: 1.你还能举出别的相对性状的例子吗? 2.相对性状是只有两种不同表现吗?你能举例吗? 讨论: 1.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起站立,说明了什么? 2.如果活动最后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还可以比较哪些性状? 3.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提问:什么叫相对性状? 活动:个体间嘴唇形态的比较与分类 要求: 1.观察嘴唇的结构与特征,辨认唇峰、唇珠、口裂、唇角等结构的形态。 2.分组完成嘴唇轮廓图片的分类方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类方法。 讨论: 1.唇形的分类方法是否唯一?若还有别的分类方法,请写出。 2.推测世界上两个人的嘴唇形态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二、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活动: 1.找孩子,出示图片,请学生为三名父亲在五个小孩中找到他们各自的孩子。 2.寻找亲人,出示四位名人,学生左帮他们找到各自的父亲。 总结出遗传的现象及概念。 教师并通过图片进行举例。 出示两组图片,一组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的图片,一组子女与子女之间存在差异的图片。 总结归纳出变异的概念。 通过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谚语或俗语,进一步加深记忆。 活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哪幅漫画中展示的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1.辨别本活动列举的8种性状。 2.检查自己的性状表现并和同学进行比较。 3.统计全班8种性状差异。 学生分别举例。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比较与分类。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观看图片,完成活动。 学生观看图片,完成活动。 学生欣赏漫画,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板书设计
一、生物体的性状
1.性状——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
2.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的现象。
变异—— 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强调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较好地克服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体现了知识的学习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这一教学新理念,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较大提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予以引导或启发。或许学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但毕竟他们会去想、分析,对于培养他们敢于想象,敢于提问题的科学创新精神是大有益处的,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体参与了教学过程,不仅深刻理解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学会了有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得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是必然的。这时引导学生总结遗传变异的实质就会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