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5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6.5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第16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5节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
课 题 遗传与转基因技术 授课人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了解遗传的一些相关知识,并且对自然界中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有一定认识。但是,学生对于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和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意义是模糊不清的。本节将解决这些问题。在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获得一定的观察和推理能力,能够根据现象分析其本质,从而得出生物学相关结论。学生对遗传学有切身体会和浓厚兴趣。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1.生物性状的表现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学会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能够说出遗传变异原理在培育新品种上的应用。 4.认识转基因技术。 【科学思维】 1.通过对比法认识可遗传变化和不可遗传变异。 2.引导学生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实践】 1.通过活动探究环境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2.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了解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过程。 【态度责任】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合作精神 2.通过生物育种的学习,感受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科学工作者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 1.引起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
2.遗传育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区分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和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 导入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是否会影响生物性状的遗传? 我们知道,水稻有高秆和矮秒等不同的品种,不同品种水稻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但是,在营养缺乏的条件下,高秆水稻也会长得很矮。营养缺乏是引起了基因型的改变,还是仅仅使表现型发生变化?这就涉及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新课 展开 环境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提问: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如果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表现型会相同吗? 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环境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 讨论: 1.实验中所使用的小麦种子的基因并未发生变化,但性状表现却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环境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吗?需要什么条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3页,提问: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没有别的因素影响性状? 总结: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 展示变异现象的视频及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变异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4页内容,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图片,分析它们变异产生的原因。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 小结: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提问: 哪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哪些是不可遗传的? 总结: 凡性状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作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产生的。 仅仅由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 杂交育种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 出示金鱼、野生狐狸与驯化狐狸、野猪与家猪、野鸭与家禽鸭、野生茄子和种植茄子的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4-105页应用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内容,播放杂交育种的相关资料以及袁隆平与水稻早就育种的资料。 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说出你所知道的遗传变异育种知识。 2.如何使小麦抗病和抗倒伏的性状在同一个体同时出现的呢?如何使更多对人有利的形状出现同一个体上呢? (人工繁殖后进行人工选择) 阐述杂交育种的概念,并以水稻为例,通过展示水稻籽粒的图片提问水稻的杂交过程,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展示水稻的杂交。 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性状 提问: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请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阅读课本106页交流“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过程” 。 讨论: 1.转基因技术的操作对象是什么? 2.转基因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3.转基因细菌为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的人胰岛素? 讨论开始,教师巡视。 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能归纳出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吗?(板书: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通过播放转基因视频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尝试归纳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小结: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特定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 DNA 中的生物技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07-110页,提问: 1.转基因技术培养出了哪些新品种? 2.在农业生产中,转基因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 转基因技术在制药、遗传病诊治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选取四组派代表分别展示转基因技术在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与环境保护上的应用的课件。 1.转基因技术与制药 学生介绍之前,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科学家利用什么生物来制药? 教师点评:谢谢第 X 组同学的介绍,同学们还记得科学家利用什么生物来制药吗?(细菌和动物乳腺) 2.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 学生介绍之前,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诊断和治疗相比,它的优势是什么? 教师点评:谢谢第 X 组同学的介绍,刚才 XX 同学为我们展示了转基因技术在遗传病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哪位同学说说应用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诊断和治疗相比,它的优势是什么? (及早准确诊断和根治疾病) 3.转基因技术与农业 学生介绍之前,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XX 同学介绍了哪些转基因农产品? 教师点评:谢谢第 X 组同学的介绍(加分),同学们还记得 XX 同学介绍了哪些转基因农产品吗?(抗虫棉,抗除草剂烟草,发光的烟草,耐储存番茄,多色牵牛花)可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4.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 学生介绍之前,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科学家培养出的超级菌们都有哪些超能力? 教师点评:谢谢第 X 组同学的介绍(加分),科学家培养出的超级菌们都有哪些超能力呀?(处理废水,废气,降解农药,分解纤维素,)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活动,各小组进行表达与交流。 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并分析原因。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 观察图片。 阅读课本,观看视频及课件,了解依据遗传变异原理培育出的新品种。 学生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了解杂交水稻的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讨论,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
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条件都有关;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呈现大量事实与案例,通过学生讨论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变异及其应用的知识,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与见解的能力。学生活动始于教师呈现的视频资料,学案中呈现看完视频后的任务。由于视频信息量较大,学生需要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在与同学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分析案例,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完成变异原因的教学后,引出育种的概念,并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其必要性,并不断面对新情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同时提高各种能力。
此外,在教育科研网站上下载的优秀视频资源,经过教师翻译并添加字幕后,成为形象有力的教学工具。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安排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后半节课节奏明显加快,稍影响了育种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今后应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