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12章 微生物与人的生活微生物的特点和主要类群课 题 微生物的特定和主要类群 授课人学情分析 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学生大体能很好的掌握生物的分类一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又分为病毒、细菌、真菌。各类微生物的特点、营养方式、繁殖方式,分开记忆也没有什么难度。 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将各种微生物的隶属类群混淆。因为他们既没有知识储备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特别关注对个别学生的重点问题的落实,微生物的结构差异及营养方式综合起来也是学生复习的难点。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1.知道微生物的概念,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2.知道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 3.知道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学习微生物的相关知道。 【探究实践】 1.通过实验发现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观察微生物的菌落。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3.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孢子和菌丝,认识霉菌的孢子生殖方式。 4.通过课外科学实践:寻找雨后蘑菇,观察蘑菇的生活环境,归纳蘑菇生活环境的特点。 5.通过交流“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进一步认识微生物。 【态度责任】 1.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用生物的热情,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关爱生命的情怀。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开拓创新 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加以区别。教学难点 生殖方式及营养方式上与其它生物加以区别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整合。教学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程 导入 播放视频:航天员们喝水前做微生物检测。什么是微生物?它们是怎样被带进空间站里的?为何在空间站里它们也能生存? 学生观察视频,思考问题。新课 展开 活动一 微生物 展示蘑菇、木耳、长霉的橘子,发臭的牛奶病毒的图片,简介微生物种类及概念。 地球上的微生物和航天员们一起进入了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它们伴随着什么进入呢?你能设法检验它们的存在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检测方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活动内容。 1.展示菌落图片,布置学习任务:从菌落的大小、颜色、形态区分不同,完成表格。 2.展示详细图片和视频,介绍菌落的不同。 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 配制培养基:介绍制作材料,兴趣小组同学 制作培养基过程视频演示 高温灭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冷却后接种:为什么要冷却? 展示接种的方法 恒温培养:可在恒温箱中或温暖的室温下培养。 活动二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 【过渡】 从刚刚大家举的例子可以看出,细菌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图片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细菌,大家能否按其形态将细菌进行分类。 【讲述】 所以通常我们将细菌称为什么球菌、什么杆菌、什么螺旋菌。不论是哪种细菌,它们都可以由单一细胞独立生长,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结构。 【展示图片】 【提问】 除此以外,有些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这些特殊结构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提问】 细菌细胞和动植物细胞相比,它们有哪些异同点? 【过渡】 从最开始的广告中我们知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是如何来繁殖后代的呢? 【提问】 当条件适宜的时候,细菌进行分裂生殖。当条件恶劣的时候,细菌还能生存吗? 2.真菌 【提问】 真菌和细菌的结构一样吗? 【展示图片】 展示酵母菌出芽生殖的图片。 【实验】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请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提问】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与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何不同? 酵母菌长出芽体有什么意义? 【展示图片】 展示青霉菌和根霉菌的图片。 【提问】 什么是菌丝?什么叫作孢子? 【展示图片】 展示霉菌的孢子生殖示意图。 【实验】 多媒体展示培养霉菌和霉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让学生观察霉菌。 【提问】 霉菌吸取营养液的结构是什么? 观察霉菌孢子的数量,解释为什么霉菌易于传播。 【展示图片】 展示自然环境中的几种蘑菇。 【提问】 蘑菇是真菌吗?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如何繁殖? 【课外科学实践】 请同学们在雨季寻找蘑菇,观察蘑菇的生活环境,归纳蘑菇生活环境的特点。 3.病毒 【导入新课】 展示动物、植物及细菌、真菌的图片,教师提问:构成这些生物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什么 引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 进一步提问: 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呢 从而引入本章课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播放“病毒发现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描述“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病毒的过程。 1.通过2个小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病毒的大小。 2.教师展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总结病毒的形态。 让学生阅读课本P10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前发给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图解”。 教师配合课件完成板书(包括病毒的生活方式、种类、结构、繁殖方式) 展示学生制作的病毒模型 动手练一练,用黑色水笔表示蛋白质外壳,用红色水笔表示内部的遗传物质,在纸上分别画出“球状”和“杆状”的病毒。并请学生进行展示。 教师播放“流感病毒繁殖”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病毒繁殖过程。 当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 活动三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1-12页内容,思考: 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它们在自然界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观看图片。 猜想:来自宇航员的身体。 学生阅读课本。 观察菌落图片,从菌落的大小、颜色、形态区分不同。 1.根据资料中展示的现象展开合理推测。 2.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说出培养菌落的简单的步骤和这样做的目的。 【回答】 可以分为三大类: 球菌、杆菌、螺旋菌 【回答】荚膜:保护作用;鞭毛和纤毛:运动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学生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酵母菌的芽体。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观察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1.学生练习制作霉菌孢子和菌丝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霉菌,认识霉菌的生殖方式。 学生查阅资料,回答。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分小组寻找蘑菇。 学生回答。 观察视频,描述过程。 学生总结。 小组反馈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总结。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微生物的菌落,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和特点等。板书设计一、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分布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细菌、真菌、病毒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微生物的特点和营养方式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反思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本节课围绕学生比较陌生的微生物三大类群的发现、种类、结构、生活、繁殖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进行展开,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前学过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所以本节课也是对之前所学内容的延续,有利于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