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 级 三年级 学 期 上学期 单 元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 题 第2课时 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素养能力: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表内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表内乘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1.口算:20×3= 40×2= 12×2= 33×1=
2.说一说 12×2 是怎么口算的。
生:积极回答问题,12×2 可以先算 10×2=20,再算 2×2=4,最后 20+4=24。
师:同学们对之前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 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从口算过渡到笔算,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1.出示教材中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师:大家看,图中有一些乒乓球,每组有 12 个,一共有 4 组,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么列式呢?
生:12×4。
2.师:12×4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用圆片表示乒乓球,分析如下
生:小组讨论,有的学生用口算的方法:10×4=40,2×4=8,40+8=48。
3.师: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那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呢,大家想不想学?
师:边讲解边板书竖式的计算过程。先写 12,再写 ×4,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4=8,在个位上写 8;10×4=40,在十位上写 4,结果就是 48。
1 2
× 4
8 ......2×4 (用4去乘个位上的2个一得8个一,对着个位写8)
4 0 ......10×4 (用4去乘十位上的1个十得4个十,对着十位写4,表示4个十,即40。0起占位作用,一般不写。)
4 8 ......8+40 (将8与40加起来得48)
上面的竖式可写成下面的简便形式:
1 2
× 4
4 8
4.师:大家看,用竖式计算是不是也很简单?谁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 12×4 时,要注意什么?
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学习任务二: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通过比较异同,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归纳能力。
1.出示教材中的 “试试”:432×2。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那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 432×2。
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上台展示,讲解计算过程:先写 432,再写 ×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2=4,在个位上写 4;3×2=6,在十位上写 6;4×2=8,在百位上写 8,结果是 864。
432
× 2
864
3.师:同学们,他算得对吗?那大家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生:小组讨论后回答: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同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堂活动1:说一说 3×32 怎样用竖式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一般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那计算 3×32 时,竖式应该怎么列呢?
生:应把 32 写在上面,3 写在下面,即:
3 2
× 3
师:那接下来该怎么计算呢?
生:从个位乘起,先用 3 乘 32 个位上的 2,2×3=6,在个位上写 6;再用 3 乘 32 十位上的 3,3×3=9,在十位上写 9,结果是 96。
3 2
× 3
9 6
师:大家说这样计算对吗?(对)那谁能再完整地说一遍计算过程?
生:先把 32 写在上面,3 写在下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2 乘 3 得 6 写在个位,3 乘 3 得 9 写在十位,结果是 96。
2.课堂活动2:议一议 列乘法竖式与加法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竖式和今天学的乘法竖式,小组讨论一下它们在计算时各要注意什么,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小组讨论后发言。
生 1: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
生 2:列乘法竖式时,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生 3: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加法竖式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一;乘法竖式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并且它们都涉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3.完成教材中的 “练习二” 第 1 题:竖式计算。
3×12、31×2、44×2、3×22、21×4、2×42、13×2、2×34、323×3、424×2、3×132、111×8。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些竖式计算,做完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生:独立完成后互相检查,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4.完成教材中的 “练习二” 第 2 题:学校开展体能训练时,每个方阵有 11 排,每排有 6 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11×6。
师:请大家用今天学习的笔算方法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完成教材中的 “练习二” 第 6 题:一辆校车最多可以乘坐 32 人,3 辆校车最多可以乘坐多少人?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题目,题目说一辆校车最多能坐 32 人,那 3 辆校车能坐多少人,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
生:思考后回答,应该用 32 乘 3,列式为 32×3。
师:那大家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这个式子。
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计算过程。
生:上黑板书写竖式:
3 2
× 3
9 6
并讲解:先将 32 和 3 的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2 乘 3 等于 6,写在个位上,3 乘 3 等于 9,写在十位上,结果是 96。
师: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呀?(对)那大家说 3 辆校车最多可以乘坐多少人呢?
生:96 人。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这种计算方法。比如,我们去超市买东西,计算总价的时候就可能会用到。大家课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计算方法,和爸爸妈妈分享一下。
五、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巩固重点内容,使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生: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师:那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师:大家总结得很到位,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计算中都能认真仔细,正确计算。
六、板书设计
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12×4=48(个)
1 2
× 4
4 8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432×2=864
432
× 2
864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自然地引出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环节,将学习任务进行拆分,让学生先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再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环节,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习题资源,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课堂延伸环节,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讲解算理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算理的讲解,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另外,在课堂练习的时间分配上可以再合理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