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相反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相反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1.2.3 相反数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一)数学抽象素养
通过分析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向东与向西行走、收入与支出等),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剥离非数学属性,抽象出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 这一本质特征,逐步形成相反数的概念,提升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表征能力。
能将相反数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符号表示(如 “a 的相反数是 - a”),理解符号语言的简洁性与概括性,初步建立数学符号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逻辑推理素养
基于相反数的概念,推导 “若 a 与 b 互为相反数,则 a + b = 0”“若 a + b = 0,则 a 与 b 互为相反数” 的等价关系,培养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通过探究 “0 的相反数为何是本身”“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与原数的关系” 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形成 “从特殊到一般” 的思维模式,提升逻辑分析与论证能力。
(三)数学运算素养
熟练掌握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的运算方法(即在数前添 “-” 号),能准确计算正数、负数、0 及分数、小数的相反数(如求 - 0.5、1/3 的相反数),提升基本运算的准确性与熟练度。
能结合相反数的性质解决简单运算问题(如已知 | x|=4,求 x 的相反数;若 a 与 - 3 互为相反数,求 a+5 的值),培养运算过程中的逻辑关联能力,避免机械运算。
(四)直观想象素养
借助数轴工具,直观感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特征(位于原点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建立 “数” 与 “形” 的对应关系,培养从几何图形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能根据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准确标出一个数及其相反数的对应点,或根据数轴上两点的位置关系判断它们是否互为相反数,提升数形结合的直观思维能力。
(五)数学建模素养
能将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实际问题(如温度上升与下降、海拔高于海平面与低于海平面等)转化为 “相反数” 的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如 “上升 5℃记为 + 5℃,下降 5℃记为 - 5℃,+5 与 - 5 互为相反数”),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运用相反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如小明先向前进 3 米,再向后退 3 米,用相反数表示两次位移并分析最终位置),培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基于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素养,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结合数学运算素养,掌握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能准确进行相关运算。
(二)教学难点
从逻辑推理角度理解 “相反数的性质”(如 a 与 - a 的关系、0 的相反数是本身),避免概念混淆。
运用数学建模素养,将复杂实际情境转化为相反数问题并解决,同时结合直观想象素养深化数形结合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情境建模法:通过生活中的相反意义实例(如行程、温度、收支),引导学生建立相反数模型,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数形结合法:借助数轴直观演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强化直观想象素养,突破抽象概念理解难点。
推理探究法:通过设问 “为什么 0 的相反数是本身?”“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推理论证,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分层练习法:设计基础运算(如写相反数)、中档推理(如结合绝对值求相反数)、拓展建模(如实际问题应用)三类练习题,分层落实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素养。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情境案例、数轴动态演示、分层练习题)。
学生分组材料:数轴卡片、数字卡片(含正数、负数、分数、小数)、生活情境问题单(如温度、行程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模导入(5 分钟)
展示生活情境课件:
情境 1:天气预报显示,北京某天最高气温为 8℃,最低气温为 - 8℃;
情境 2: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 + 8848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约为 - 155 米。
提问引导(指向数学建模与抽象素养):
上述情境中,8 与 - 8、+8848 与 - 155 这两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若用数学语言概括这类数,你会如何描述?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 “符号”“意义” 等关键词描述,教师引导抽象出 “相反意义的量” 与 “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 的核心特征,导入课题:1.2.3 相反数。
(二)探究新知,素养落地(18 分钟)
环节 1:抽象概念,夯实数学抽象素养(6 分钟)
呈现数组:3 与 - 3、0.6 与 - 0.6、-2/3 与 2/3,提问:“这些数组的符号和绝对值有什么规律?”
学生自主观察、归纳,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定义 “相反数”,教师补充完善:“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追问:“‘互为’是什么意思?若 a 是 b 的相反数,b 是 a 的相反数吗?” 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双向性,避免单向思维。
环节 2:数形结合,提升直观想象素养(6 分钟)
学生活动:在数轴卡片上标出 2、-2、4、-4、0 的对应点,小组讨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位置关系?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
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将表示 3 的点沿原点对称翻转,得到表示 - 3 的点,直观验证 “位于原点两侧、距离相等” 的特征。
总结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强调 “0 在原点处,其相反数是本身”,建立 “数” 与 “形” 的深度关联。
环节 3:推理运算,强化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6 分钟)
探究 “求相反数的方法”:提问 “如何快速写出一个数的相反数?”,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如 3→-3、-5→5、0→0)归纳出 “在数前添‘-’号” 的方法。
逻辑推理训练:设问 “-(-5) 表示什么?它等于多少?”“a 的相反数是 - a,那么 - a 的相反数是什么?”,学生通过推理得出 “-(-a)=a”,体会符号运算的逻辑性。
即时练习:快速说出 - 0.3、7/2、-9 的相反数,检验运算熟练度。
(三)分层练习,素养巩固(12 分钟)
基础层(数学运算素养):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5、-8、0、0.4、-3/5(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确保运算准确)。
进阶层(逻辑推理 + 直观想象素养):
若数轴上表示 x 的点与表示 - 3 的点关于原点对称,求 x 的相反数;
已知 a 与 b 互为相反数,且 | a|=6,求 b 的值(小组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引导结合相反数性质与数轴分析)。
拓展层(数学建模素养):
某超市一周内,周一盈利 300 元,周二亏损 300 元,用相反数表示这两天的利润,若盈利记为正,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说明什么意义?
小明从家出发,先向北走 50 米,再向南走 50 米,用相反数表示两次行走的距离,他最终回到家了吗?为什么?(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建模,用相反数知识解释结果)。
(四)课堂小结,素养梳理(3 分钟)
以核心素养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
今天我们通过哪些生活情境抽象出了相反数概念(数学抽象)?
如何用数轴直观理解相反数(直观想象)?
求一个数的相反数需要注意什么(数学运算)?
我们推理出了相反数的哪些重要性质(逻辑推理)?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相反数解决(数学建模)?
教师总结:相反数是连接 “数与形”“数学与生活” 的重要概念,今天我们在探究中提升了五大数学核心素养,这些素养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后续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素养延伸(2 分钟)
基础作业(数学运算 + 直观想象):教材第 10 页练习第 1、2 题(写相反数、在数轴上标相反数)。
提升作业(逻辑推理):若 - a 与 - 7 互为相反数,求 a-(-2) 的值;若 | x-2 | 与 | y+2 | 互为相反数,求 x+y 的值。
实践作业(数学建模):记录家里一周的收支情况(收入记为正,支出记为负),找出其中的相反数,并计算一周总收支,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过程与发现。
六、板书设计
1.2.3 相反数
一、核心素养目标(简记)
抽象→概念;推理→性质;运算→求法;直观→数轴;建模→生活
二、核心知识
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 的相反数是 0)
几何意义:数轴上原点两侧,距原点等距(0 在原点)
求法:数前添 “-” 号(例:3→-3;-(-4)=4)
三、素养练习区(分层示例)
运算:-0.2 的相反数是______
推理:若 a+b=0,则 a 与 b______
建模:上升 3 米记 + 3,下降 3 米记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