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2.观察、操作、比较,学生能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3.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的面上得到的。4.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猜图形游戏和欣赏创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学基础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推理能力发展尚不成熟,所以我充分给予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2.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在不同情境下正确识别平面图形。2.理解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开场导入1.情境创设:播放下雪动画,展示雪地里小动物的脚印,引导学生猜测脚印所属动物,激发学生兴趣。2.引出主题: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等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名称。接着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自我介绍,提出“谁和谁是亲戚”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二、探索新知1.认识“平面”教师指导学生轻轻拿起桌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仔细摸它们的面,感受面的特点。邀请学生分享摸面的感受,引导学生描述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的面是平平的,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平平的,侧面是弯弯的。教师总结像这些平平的面在数学里叫做“平面”,并板书,带领学生齐读巩固。2.认识平面图形自主探究:教师提出问题“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它们分别都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方法。学生分享如沿边描、印泥印等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并提醒学生操作安全。学生动手操作,将立体图形上的平面画到或印到纸上,教师巡视并收集作品。汇报交流:请学生展示作品并汇报,如长方体有6个面,可能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对的面形状一样;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且一样;圆柱有3个面,上下圆,侧面可滚出长方形;三棱柱有5个面,上下三角形,3个侧面长方形。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平面图形”的概念并板书。最后,帮平面图形找到亲戚。拓展延伸:教师展示拉动长方形对角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图形变化,介绍平行四边形也是平面图形。三、实践巩固1.游戏:给平面图形找家。同学们拿出抽屉里老师准备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给平面图形找到他们对应的名称。2.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并按照“美术作品的相框是长方形。”的句式进行表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总结生活中平面图形无处不在,课后可继续寻找分享。3.猜图形游戏:游戏一:教师进行“猜图形”游戏,先展示只露出一角有点尖尖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猜测,让学生明白仅一个角无法准确判断图形。再展示露出弯弯一角的图形,让学生猜测,强化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游戏二:帮图形找家,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图形。小练习:检测学生对图形认知。4.欣赏与创作:教师展示用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并发挥想象力,说说自己想用平面图形拼出什么图案。鼓励学生课后用彩纸剪出平面图形进行创作,并带到学校分享。四、课堂总结1.回顾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认识的平面图形,提问其特点,学生依次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2.总结关系:教师提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平面图形是从立体图形的面上得到的。【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回家后把平面图形介绍给爸爸妈妈,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趣的情境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特征时,部分学生可能因动手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实践巩固环节,猜图形游戏中部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运用还不够灵活。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增加类似猜图形游戏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图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