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分类与整理(3)教学内容教学教材第5、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掌握用单一标准和多重标准分类的方法。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如画图、表格等)记录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数据整理的过程。3.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4.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会按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理解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分类标准,并能对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咱们先来玩个小小的观察力游戏。大家都低下头,看看自己衣服上的纽扣或同桌衣服上的纽扣,仔细观察一下纽扣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开始观察自己或同桌衣服上的纽扣,寻找异同点。观察后,自由举手发言。生1:我衣服上的纽扣是圆形的,我同桌衣服上的纽扣也是圆形的。生2:我衣服上的纽扣是方形的,我同桌衣服上的纽扣是圆形的。……师:大家都很棒,一下子就发现了纽扣形状上的不同。那么除了形状,有没有同学还注意到纽扣其他的特点呢?比如纽扣上有几个洞眼。学生再次观察后汇报。生3:我发现我衣服上的圆形纽扣有四个洞眼。生4:我发现我衣服上的方形纽扣只有两个洞眼。……2.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现在就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咱们不小心把一大盒纽扣打翻了,各种形状、洞眼数、颜色不一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要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纽扣,是不是就很困难啦?应该怎么办呢?今天,老师就带给你们一个特别有用的“法宝”,那就是——分类。今天咱们继续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3。(1)观察情境图。师:(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情境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上有什么?丽丽遇到了什么难题要解决?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出:图中丽丽不小心打翻了纽扣盒,她要解决给这些纽扣进行分类的难题。(2)探究分类方法。师:怎样给这些纽扣进行分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①初次分类:按形状分。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纽扣卡片,师:现在小组合作,尝试把这些纽扣分分类,先从最简单、最直观的角度想一想,看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好办法。各小组学生动手操作,给纽扣分类。教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学生完成分类后,教师挑选两个小组,用手机投屏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教师引导其他小组观察:大家看看这两个小组分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呀?引导学生回答出:他们都是按形状分类的,方形的归为一类,圆形的归为另一类。师:大家都很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分类的关键,像这样把具有相同形状特征的纽扣放在一起,就是一种分类方法,而且这种按形状分类是咱们最容易想到,也最直观的分类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录本上记录小组的分类结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记录方法。②第二次分类:按颜色分。教师课件呈现按形状分好的纽扣,提问:同学们,咱们按形状分好类了,可每一类里的纽扣看起来还是有点乱,还能不能继续分呢?学生观察按形状分好的纽扣,思考后,自由举手汇报。引导学生回答出:还可以按蓝色和红色继续分类。各小组继续动手操作,将方形、圆形纽扣分别按红色和蓝色进一步细分。教师选取一组分类结果投屏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大家看,现在纽扣是不是更整齐、更有序啦?咱们对比一下之前按形状分的结果,和现在按颜色细分后的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分类更细致了。生2:能更清楚地看出不同颜色纽扣的数量。……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通过按颜色细分,纽扣被整理得更有条理了,而且大家看,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一样。③第三次分类:按洞眼数分。教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咱们已经按形状和颜色对这些纽扣进行了分类,现在请大家再仔细观察,第二次分类后的每类纽扣还有没有别的特点能用来分类呢?引导学生发现:第二次分类后的每一类纽扣的洞眼数不同,有两个洞眼的,也有四个洞眼的。师:对,同学们能够根据洞眼数的不同,继续给这些纽扣进行分类吗?学生继续分小组对第二次分类后的纽扣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各小组,当各小组都按洞眼数完成分类后,选取一个小组汇报。教师投屏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并让这个小组的代表讲解他们的分类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先按形状把纽扣分成方形和圆形,然后方形纽扣又按颜色分,每种颜色的方形纽扣再按洞眼数分;圆形纽扣也是一样,先按颜色,再按洞眼数分,这样一共分成了8类。(3)对比分析。提问:同学们,通过对纽扣进行三次分类,我们终于得出了分类结果。回顾分类过程,对比每次分类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对比分析每次分的结果,探究自己的发现。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示例:生1:我发现按一定标准分类后,还可以再分。生2:我发现不管按什么顺序分类,最后都分成了8类。生3:像这样逐层分类后,更方便使用纽扣。……教师归纳:像这样逐层分类后,更方便我们使用纽扣,能让我们快速找到想要的纽扣。这就是分类的意义和价值,它能让杂乱无章的东西变得井井有条,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问: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分类结果想一想:如果做一件新衣服需要2粒相同的扣子,有几种选择?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分类结果,寻找分类后大于或等于2粒的有几类,从而得出可供选择的方案。2.教学“做一做”。(1)过渡: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对纽扣进行了分类,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分类知识,现在老师可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2)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做一做”中的水果卡片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师:同学们请看,这儿有一些形状各异的水果卡片,请大家按卡片形状给这些水果卡片分类,分完类后,要把分类的结果填在记录表中哟!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卡片,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对于一些分类遇到困难或者记录不太规范的学生,教师耐心地指导。(3)交流汇报。教师指名汇报,并投屏展示学生的分类情况及记录情况,汇报的同学详细讲解分类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对汇报过程中的错误之处进行指正及评价。(4)思考:上面的分类结果,还可以继续分吗?怎样分?学生小组交流,寻找进一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还可以按水果的种类分,如将三角形的桃子分为一类,三角形的梨分为一类,三角形的苹果分为一类;将正方形的桃子分为一类,正方形的梨分为一类,正方形的苹果分为一类。学生用水果卡片动手操作,分一分。学生完成后,教师投屏展示分类的最终结果。三、巩固拓展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4题。(1)引导学生观察各道路交通标志,提问: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根据生活常识,说一说对这些道路交通标志的认知。如:第1个表示左转车道,第2个表示禁止载货汽车通行,第3个表示右转车道……(2)让学生根据第(1)个问题,按形状对这些道路交通标志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生独立分类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分类后,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指名汇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用投屏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学生汇报示例:我按形状进行分类,左转车道、右转车道、公交车道和调头车道这四个标志都是长方形的,分为一类;注意行人和注意信号灯这两个标志都是三角形的,分为一类;禁止载货汽车通行、禁止调头和直行这三个标志都是圆形的,分为一类。(3)思考: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怎样分?引导:圆形、白底红圈、有红色斜杠的为禁令标志;三角形、黄底黑边、黑色图案的为警告标志;圆形或长方形、蓝底、白色图案的为指示标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独立思考其他分类方法,再与同桌交流,互相补充,并完成表格的填写。学生反馈汇报,引导学生回答出:还可以根据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将道路交通标志分成三类。教师投屏展示学生的分类情况,然后集体订正。(4)引导: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如:同样是道路交通标志,为什么分类结果不同?师生共同解决,如:因为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四、课堂小结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在给纽扣分类的探索中学会了按形状、颜色、洞眼数等不同标准分类,还能用简单的图表记录分类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了分类在生活中有好多用处,真是收获满满!2.布置作业:完成“练一练”第5~7题。【板书设计】3分类与整理(3)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按形状分 方形 圆形按颜色分 红色 蓝色按洞眼数分 两洞眼 四洞眼【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同标准下的分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探究分类整理纽扣的过程中,教师紧扣教材,采用递进式的分类教学,层层深入,逐步引导。按形状分类时,小组合作活跃,学生能够快速抓住关键,并按此直观方法分类并记录结果;按颜色分类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变化带来的结果差异;按洞眼数分类则培养了学生深度观察与综合运用能力。再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火花,总结出诸多关于分类的重要发现,结合“做新衣选扣子”的问题,成功将知识与生活应用相联系,提升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小组合作时,个别小组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象,部分学生主导操作,少数学生参与度低,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加强小组合作指导,细化分工要求。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