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乘法的初步认识(2)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024)(含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教学教材第13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认识到其结果的一致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
3.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从加法到乘法的思维转变,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根据情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写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认识到其结果的一致性。
难点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认识了乘法,知道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加法算式3+3+3+3=12,提问:这个加法算式应该如何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引导学生回答出:用乘法算式表示为3×4=12。
教师板书3×4=12,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以及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3×4表示4个3相加,3是乘数,4也是乘数,乘得的结果12是积。
指名读一读这个算式。
2.提问:你能举出一个用3×4=12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示例:教室里每行有4张桌子,有3行,一共有3×4=12张桌子。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乘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例2圆的排列图,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圆?
引导:同学们,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这些圆是怎么排列的。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再请几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观察的结果。
学生发言示例:这些圆排成长方形,而且排列整齐,每一行同样多,每一列也同样多。
(2)课件动画演示圈出每列圆。
提问:同学们,竖着看,每列有几个圆?有几列?
引导学生回答出:竖着看,每列有4个圆,有这样的6列。
追问:怎样根据每列圆的个数,用加法算式求出圆的总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4+4+4+4=24。
追问:谁能将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教师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4×6=24。
(3)课件动画演示圈出每行圆。
提问:横着看,每行有几个圆?有几行?引导学生回答出:横着看,每行有6个圆,有这样的4行。
追问:怎样根据每行圆的个数,用加法算式求出圆的总数?
教师指名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6+6+6=24。
追问:谁能将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教师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6×4=24。
(4)思考:比较上面所列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算式,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小组成员形成统一意见。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汇报预测:
生1:比较这两个加法算式我发现,4个6和6个4虽然表示的意思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
生2:我发现4×6=24和6×4=24的计算结果相同,所以4×6=6×4。
……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2.教学“做一做”。
(1)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思考: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块蛋糕”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出:从图中可以看出,盒子中的蛋糕有3行,每行4块,或每列有3块,有4列。所以求蛋糕总数可以用3个4相加,或4个3相加。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他们正确分析题目,写出算式。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并针对板演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练习本进行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①师:本题的任务首先是按要求画○,请大家听好第一个任务:每组画2个○,画3组。大家开始动手画一画吧!
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完成后,自由举手汇报,教师指名后,用手机投屏展示学生所画的图,其他学生观察,对画错的地方给予指正,对画正确的图给予评价。
师:同学们都正确画好了图,下面请大家根据画的图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后,教师指名汇报。
引导学生回答出:加法算式是2+2+2=6,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②师:完成了第1个任务,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第2个任务:每组画4个○,画5组,先画图,再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画一画,再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指导,留意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教师指名汇报,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讲解,汇报预测:(教师投屏展示画的图)加法算式是4+4+4+4+4=20,乘法算式是4×5=20,也可以写成5×4=20。
师:完全正确,而且讲解得头头是道!同学们,通过这两次画图写算式,你们对乘法的意义是不是又有了新的体会?同桌间交流你的体会。
同桌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巩固对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之间联系的理解。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4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观察圆圈图,数出每行和每列的圆圈数。(2)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3)自由举手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出评价,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6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引导:要用乘法求出△的数量,就要使每行△的个数相同,怎样移动才能使每行△的个数相同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只要把第4行的2个△移到第1行,每行的个数就是相同的。
(3)学生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4)指名汇报,并用手机投屏展示学生所列的乘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3.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7题。
(1)师: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指名汇报。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以及自己所列的加法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4)教师评价,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这节课,我们从观察圆的排列图入手,进一步巩固了乘法的意义,还通过求蛋糕数、画图形等活动加深了对乘法算式的理解。
2.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5题和第8题。
教学总结
【板书设计】
2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依托于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例2中的圆排列图、“做一做”中的蛋糕情境等,将抽象的乘法知识融入其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在熟悉的场景中迅速聚焦问题,主动探究乘法的奥秘。直观的图形展示以及动画演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相同加数的累加过程,从视觉上直观感受乘法算式的形成,为理解乘法的意义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教学时,教师还设计了观察、讨论、操作、汇报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动手画图、写算式,强化了对乘法意义的感知,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上提供的拓展内容还不够具有挑战性。例如在“练一练”中,基础薄弱的学生忙于掌握基本知识点,而学优生则很快完成任务,这些拓展题未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限制了他们的提升空间。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收获满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