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9的乘法口诀及求商【教学目标】1.经历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维,增强应用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蕴含的规律,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又找了两句《西游记》中的乘法口诀。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用它的“八九七十二”般变化,破解了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设下的“九九八十一”难,历经多年终于取得了真经。从老师刚刚的话中,你找到了哪两句乘法口诀呢?生:“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二、探究新知1.编写9的乘法口诀。课件出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师:同学们,你们数数1行有几个苹果?2行又有几个苹果?3行、4行……9行呢?生1:我们可以和之前课堂上学过的一样,用连续加的方法,先填写表格。生2:再用乘法计算,编写出乘法口诀。师:我们已经有了编写7,8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现在请大家自己尝试着编写9的乘法口诀吧!学生填写表格,编写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并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编写方法。生1:我们用连续加的方法,每次加9填写了表格。1个9是9,2个9是18,3个9是27,4个9是36,5个9是45,6个9是54,7个9是63,8个9是72,9个9是81。生2:我们组经过提前预习,得出了另一个方法,一行是1个9,比10少1,就是9;二行是2个9,比20少2,就是18;三行是3个9,比30少3,就是27;按照这样的规律,比40少4是36;比50少5是45;比60少6是54;比70少7是63;比80少8是72;比90少9是81。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那么谁来说说你编写的乘法口诀呢?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口诀的前半句是几九,后面是几九的得数。我们编写的口诀是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9的乘法口诀吧!学生齐读9的乘法口诀。2.用两只手帮助我们记忆9的乘法口诀。老师讲解,两只手一共有10根手指,从左往右数依次为1~10。弯曲第几根手指就表示几九,弯曲的手指左边有几根手指,就表示积的十位上是几,弯曲的手指右边有几根手指,就表示积的个位上是几。这些积的个位和十位合起来是9。开展手指游戏。快速提问,让学生演示。3.9的乘法口诀的应用。课件出示教材试一试。师:图上的圆圈是怎样排列的?生:横着看,每行摆9个,摆了3行;竖着看,每列摆了3个,摆了9列。师:根据图,你们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列算式,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9×3=27 27÷9=3 3×9=27 27÷3=9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1题。根据例题的图填表,说说有什么发现。师讲解第一行是怎么填表的。1个9,比10少1,10-1=9学生独立完成余下的8行。2.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先写出相应的口诀,再求出算式的结果。四、课堂小结1.9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相邻2句口诀的得数相差9。2.每句口诀都由三个数组成,第一个数是小于或等于9的数,第二个数是9,最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相乘的积。3.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也可以说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五、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相应课时“想想做做”第3,4题。2.完成相应课时的练习部分。9的乘法口诀及求商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本节课创设了《西游记》中拥有的乘法口诀的情境,引入课题,再结合苹果图的展示,找出规律,编写9的乘法口诀,引领学生自主编写9的乘法口诀。根据苹果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规律,使学生更具有创新综合能力。但由于编写乘法口诀的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少了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